首页/全部分类
聂隐娘-(唐)裴鉶 等著,魏鉴勋,李平译
裴鉶
《聂隐娘》:聂隐娘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镇守魏博的大将军聂锋的女儿。她十岁那年,有一个尼姑到聂家化缘,一见隐娘就很喜欢,对聂锋说:“请将军把这个女孩给我作徒弟吧!”聂锋一听很生气,就把尼姑斥责了一通。尼姑说:“任凭将军你把她藏在铁柜里,我也要偷走。”等到夜里,果然不知隐娘去向了。聂锋十分惊慌,忙叫人四处寻找,可连个影子也没有见到。聂锋夫妻一想起孩子,只好相对落泪而已。五年以后,尼姑把隐娘送回家来了。尼姑告诉聂锋:“我已经把她教好了,请您领回吧。”说完,尼姑忽然不见了。聂家的人见到隐娘真是又悲又喜,问她跟尼姑学了些什么?隐娘说:“开始就是念经念咒,没学什么。”聂锋不相信,一再苦苦追问。隐娘说:“说出真话又怕您不信,可怎么办呢?”聂锋说:“就实话实说吧。”隐娘说:“孩儿刚被尼姑带走时,不知走了多远。等天亮时,到了一个嵌在空中数十步的大石穴中,里面很安静,没人居住,只有许多猿猴,还有许多松树、藤萝、阴森森的。在那里已有两个小女孩了。她们俩也是十岁,都很聪明漂亮,不吃东西,能在峭壁上行走如飞,好像敏捷的猴子上树一般,灵便得很。尼姑给我一粒药,并给了我一口宝剑,有二尺长,锋利无比,拿根头发放在剑刃上,一吹就断。叫我专门跟着那两个小姑娘学攀缘,渐渐地感到身子像风一样轻了。一年后,刺杀猿猴百发百中。后来,刺杀虎豹,也全都一剑一个。三年后,能飞了,上天刺杀老鹰,从来没有刺不中的时候。宝剑的剑刃渐渐磨减到了五寸,飞禽遇到,有来无回。到第四年,留下那两个姑娘守洞穴,尼姑带着我到了一座城里,不知这城叫什么名。......
文言小说选
李正民,尚丽新,孙义梅
辽代小说,今仅见王鼎“焚椒录”一篇,记辽道宗皇后萧观音冤案及其诗文作品。金代志怪集,也仅存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其价值超过了“夷坚志”。周春“辽诗话”辑有一篇金代的笔记小说“染庄社记”,颇值珍视。在宋元传奇衰落之后,明代创作有所复兴。瞿佑的“剪灯新话”以唐传奇笔法描摹新奇怪异之事,为“聊斋志异”之先河。继有“剪灯馀话”、“觅灯因话”之作。明传奇的特点是反映现实,有为而作,但多杂诗词,不免冗烦。清初张潮辑“虞初新志”,收近百篇传奇小说。“聊斋志异”用传奇法志怪,使读者耳目一新;蒲松龄以其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妙笔生花的艺术,将我国传奇小说推上了顶峰,以致出现了大量仿“聊斋”之作。与“聊斋”立异的代表作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他不学唐传奇而力追晋宋,“尚质黜华,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在艺术上独具一格,又引发了一股仿作之风。清代的杂俎类小说颇多,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社会性,富有时代特色。如专记妇女言行的“女世说”严蘅撰)、记有西方新科技的“壶天录”等(百一居士撰)。清末林纾以文言翻译的西方小说如“黑奴吁天录”等,当时影响很大。本书所选文言小说,上起汉魏,下讫清末,主要选优秀的传奇和志怪作品,酌收少量杂俎。
共77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