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信(东野圭吾作品)
外国小说
信(东野圭吾作品)
作者:东野圭吾、赵江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9章)

【推荐语】以爱之名的罪与罚,书信不能承受之重

【简介】“信”是东野圭吾第四度入围直木奖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学费,铤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则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从此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牵挂,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兄弟二人究竟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随感
  • 冬纪行
    毫无疑问的,直贵被附近的人排挤了。同学们假装亲近,实则在套他的消息,老师看似关心,其实在暗示他退学,房地产公司的人来问候直贵,只是想让他搬出房子。哥哥杀掉绪方老太太被捕的瞬间,全世界的恶意都向这个刚考上大学的少年涌来。直贵没有做错任何事,却因为哥哥的一时冲动而失去前程,他如今能做的只有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同时还要忍受身边人的议论。他的前路之黑暗,实在是难以想象。
  • 冬纪行
    今天看了个开头。序章便提起了刚志想攒钱供弟弟直贵读大学。后来的某天,刚志在发现有钱的老太太家中只剩她一个人时,产生了盗窃的想法,他溜进老太太家并偷了一大笔钱,却在看电视时被老太太发现,从而杀害了老太太,最后被捕入狱。而哥哥入狱的消息对弟弟来说可以说是致命打击,与哥哥不同,弟弟成绩优异,只是兄弟二人父母双亡相依为命,家里没有能力供他读书,这也是刚志入室行窃的主要动机。但刚志入狱后,弟弟不仅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还被周围的人所唾弃辱骂。这样的痛苦,对直贵来说,肯定是难以承受的。
  • S137***345
    今天已经看完了。 我在想大人的罪,凭什么要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来承担?但直贵在舞台上坦白一切的那一刻,我跟着他长出了一口气。他终于不再逃了。当他承认“这就是我”时。我想起了哪吒二中申公豹的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消除这传下来的罪孽。我感觉这个真的很难解答 难道要在外面表现出对哥哥产生滔天的恨意才有用吗。
  • S137***345
    今天一下子看了蛮多,自从他和哥哥断绝关系,直到直贵成家有了女儿。直贵的事业有了起色,但这成功是建立在谎言和切割之上的。我感觉他走在一条细细的钢丝上,随时都可能坠落。这种平静,比风波更让人心惊。感觉这只是短暂的安宁 之后估计会发生其他不好的事
  • S137***345
    今天读哥哥在狱中的独白,我突然意识到那个“罪犯”也是个活生生的人,他也在承受着他的惩罚和思念。本来哥哥也是个杀人犯 但是现在这样却让我讨厌不起来 他也是为了弟弟才这样子 但是入室盗窃就是不对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无法简单地恨任何一个角色。
  • S137***345
    直贵决定切断与哥哥的通信。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是求生的本能与道德亲情之间的残酷抉择。为了在社会上“正常”地活下去,他是否必须割舍掉一部分真实的自我?这种自我切割,带来的究竟是解脱还是更深的空洞?
  • S137***345
    直贵开始怨恨哥哥的每一封来信。这些曾经承载亲情与牵挂的信件,如今变成了不断揭开伤疤、引来灾厄的诅咒。爱与关怀,在残酷的现实压力下,如何一步步异化为怨恨与负担?东野圭吾将这种情感的微妙变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 S137***345
    女友父亲的反对如同当头棒喝,让直贵再次坠入深渊。“犯罪者家属”的身份仿佛一种原罪,无论他个人如何努力、品行如何端正,都无法洗净。这一刻,虚构的故事与真实的社会偏见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 S137***345
    直贵求职屡屡受挫,社会的歧视如同一堵无形的墙。每当生活稍露曙光,哥哥的来信或过往的暴露便会将他打回原形。这让人反思:我们的社会在惩罚罪犯的同时,是否也在进行一种对家属无差别的“连带惩罚”?这种惩罚的边界与合理性又在哪里?
  • S137***345
    刚志从狱中寄出的第一封信,不仅是他对弟弟的无限关心与思念,更是他链接外部世界寻求自我救赎的浮木。而对直贵却成为一道道名为杀人犯弟弟的枷锁。这道枷锁从狱中延伸到了弟弟直贵的生活。使弟弟在外如同在狱中一般被处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