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曾言:“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法律,看似遥不可及,实则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2001年4月26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今年的12月4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在这个全民普法、全民学法的日子,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法学界学术大牛,看看他们如何从学术的角度讨论法律。政法大学教授刘星用学术随笔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当下的法律理论与实践,人民大学教授王利明对法律解释方法作了系统梳理,清华大学教授林来梵则为宪法学的发展脉络绘制了清晰的路径……这些法学名师著作不仅在学术层面剖析法律体系,更是为我国法制建设添砖加瓦。

让我们跟随本期法学专业书单,一同走进法律的世界。
清华教授林来梵帮你打通宪法学四个基础性概念间的脉络,理解规范宪法学的旨趣。

作者简介:林来梵,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宪法学基础理论、人权法等领域研究,被认为是当今我国“规范宪法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著有《中国的主权、代表与选举》《宪法学讲义》等。

书中通过对宪法学四个基础性概念——国体、权利、人格尊严、财产权——的阐释,探究了中国宪法学的脉络。打通这些基础性概念之间的脉络,便可管窥宪法价值秩序与宪法学的理论体系。这些有关基础性概念的研究,可谓是规范宪法学的“基石”。林来梵回望中国,以期为我国宪法规范研究提供建设性意义。
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刘星的学术随笔辑录,引领读者思考关于法律理论和实践的诸多基本问题。

作者简介:刘星,曾任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法律原理、法学理论、法学史、司法制度、法律与文学,主要著作有《法理学的范围》《西窗法雨》《法律与文学:在中国基层司法实践中展开》等。

书中收录了《“法律审判”背后的谱系》《小额官司——几类思考的理路》《“法学家”在近代》等一系列学术随笔,娓娓讲述那些有趣故事和社会现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领读者进入对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诸多基本问题的思考。每篇文章相互之间都有逻辑联系,是意义的层层深入,也是问题的逐渐打开。文章内容既是务实的,也是理论的;既是“批判的”,也是“推进的”。本书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读者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让人大教授王利明带你了解法律解释的各种方法。

作者简介: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曾获“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等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民法总则研究》《人格权法研究》《物权法研究》《合同法研究》《侵权责任法研究》等。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以后,当前和今后的法制建设所迫切需要的,是如何有效解释和利用现有法律。书中以各种法律解释方法为主线,对各种解释方法的适用条件、适用步骤以及适用顺序等展开研究,同时还大量引用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件,以更直观地展示各种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过程。
刑法学家张明楷分析诸多刑法案例辑录。

作者简介:张明楷,刑法学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多次参与中国司法考试命题工作,编著教材《刑法学》等。

书中收录了22篇案例分析论文,其中既有真实案件,也有国外教材的课堂设例,还有一些并非真实但完全可能发生的案例。主要包括单位犯罪的认定、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探讨、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存在介入因素时因果关系的判定、因果关系中断与抢劫致人伤亡的对象等内容。
民商法学科带头人彭诚信将典型案例与法律热点相互印证,使生活解读与学术品味兼收并蓄。

作者简介:彭诚信,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凯原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民商法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数据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民法原理、物权法、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著有《现代权利理论研究》《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等书。

书中精心选取各地各级法院依据《民法典》审理的45个典型案例,进行不失学术品味的生活化解读,同时,对《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39个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法理分析。通过对这些案例和热点的解读与评析,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为“沉浸式”体验的机会,以便切实地观察法律人对法律问题的分析过程,直观地感受《民法典》所宣示的公平正义的实现过程,并向大众倡议“生活在民法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