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版权信息
2. 前言
3. 1 单位犯罪的认定
4. 一、基本案情
5. 二、争议问题
6. 三、单位犯罪的认定
7. 四、“本单位财物”的认定
8. 五、结论
9. 2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探讨
10. 一、基本案情
11. 二、争议问题
12. 三、作为与不作为的界定
13. 四、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14. 五、结论
15. 3 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
16. 一、基本案情
17. 二、争议问题
18. 三、灌酒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
19. 四、故意犯罪可以成为作为义务的来源
20. 五、作为和不作为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
21. 六、结论
22. 4 存在介入因素时因果关系的判定
23. 一、基本案情
24. 二、争议问题
25. 三、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
26. 四、因果关系各学说及对介入因素的评述
27. 五、介入因素存在下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
28. 六、玩忽职守罪的认定
29. 七、结论
30. 5 因果关系中断与抢劫致人伤亡的对象
31. 一、基本案情
32. 二、争议问题
33. 三、李平的行为构成《刑法》第269条规定的事后抢劫
34. 四、李平的殴打行为与赵君的重伤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
35. 五、抢劫致人重伤中重伤对象的范围
36. 六、李平对赵君重伤结果的责任形式
37. 七、结论
38. 6 共犯过剩的研究
39. 一、基本案情
40. 二、争议问题
41. 三、理论分析
42. 四、结论
43. 7 共犯错误时结果过剩的责任
44. 一、基本案情
45. 二、争议问题
46. 三、具体事实认识错误的类型分析
47. 四、具体事实认识错误的学说以及对乙的责任认定
48. 五、关于错误论对原案例中的甲如何适用的分析
49. 六、结果过剩的一般情形下的责任承担
50. 七、结论
点击跳转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