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突发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的反反复复让我们的心也跟着上上下下。万家灯火照亮了我们每个人担忧的内心,远方的晚霞就是那胜利的旗帜在迎风舞动,西安人如同巍巍秦岭一样坚韧不拔。愿“西”望在前,“安”然无恙。
我们相信,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同心战“疫”,守望春归!
推荐理由: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推荐理由: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埃博拉,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普雷斯顿通过长达数年的深度采访,极具临场感的大量细节,以及出色的文学技巧,使得这部非虚构作品获得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成为Nonfiction Thriller的代表作。该书迅速登顶《纽约时报》非虚构畅销书榜,20多年来,《血疫》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已成为埃博拉病毒最具影响力的非虚构经典之作。
推荐理由: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参照《生物安全法》的范围,包括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研究、开发、应用生物技术;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我国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微生物耐药;防范生物恐怖袭击;防御生物武器威胁,并结合生物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全面展示了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生物安全评估与防护、农业病虫害、食品安全、新发传染病、人用疫苗、医院感染与家庭感染控制、生物安全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
推荐理由:疫情之后,中国经济还好吗?金融、股市、房地产如何开拓新局?其他行业面临着怎样黑天鹅般的的危机与机遇?内卷、躺平等后疫情时代热词背后,是否侧面展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困境?新冠疫情开启不确定性未来,复式危机全面爆发, 但危机与机遇并存。本套丛书旨在对疫情后的世界和中国经济进行全面剖析,带领读者走出后疫情时代迷局,把握机遇,开拓未来发展新局!
推荐理由: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医学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曾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准确预测流行病的暴发了,有些人甚至狂妄地以为人类已经征服了病菌。然而他们错了。作者通过抽丝剥茧的探案式写法,为我们揭示“微生物猎手”们是如何找到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挫折,遇到过怎样的阻碍,不同的“猎手”之间产生过怎样的分歧,最终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以及尚有哪些谜题至今仍未被解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球性的流行病还将会不时地出现。如果我们可以不断反思过往的教训,在研究病菌的同时,不断改善导致瘟疫暴发的社会和环境条件,不再狂妄自大,也许,我们在应对下一场全球性流行病时能取得比现在更好的成绩。
推荐理由:小说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袭击下的伦敦城。这本小说很可能是基于笛福的叔叔,亨利·笛福当时所留下的记录。在这本书中,笛福不厌其烦地为达到效果逼真,巨细靡遗地描述具体的社区、街道,甚至是哪几间房屋发生瘟疫。此外,它提供了伤亡数字表,并讨论各种不同记载、轶事的可信度。本书往往被跟瘟疫当代的记载相比,尤其是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笛福的记述虽然是虚构的,但比起佩皮斯的第一人称叙事,更为详细和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