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记忆中的故乡
任何一篇心灵鸡汤,都不如一张回家的车票来得真实、来得热烈。

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句话说得很煽情:“所有到不了的地方都是远方,所有回不去的地方都是故乡。”

对整整一代人而言,他们的故乡消失了,只能停留在模糊的记忆中。今天的书单就带大家一起回忆自己的故乡。
推荐理由:在社会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中国的社会结构。一本书让你读懂中国社会本质。

费孝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其生于江苏吴江,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费孝通社会学文集》《乡土中国》等。

内容简介:《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巨擘费孝通先生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经典著作。这本书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费先生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写成,篇篇短小精悍,语言朴实却深沉精确。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它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也是解读传统中国的经典之作。
推荐理由:《故乡》既松弛,又厚重;既虚构,又真实;既炽烈,又温情;既映现了卑微的灵魂从生活中逸走、消散的过程,又借助文字筑成了遗忘的反面。

余松,70后中生代作家,其作品以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展现着人性、社会与这个时代的纷繁复杂。

内容简介:《故乡》是作家余松的长篇小说,借助米村这个微如一粟之地,展现了中国东北乡村三十余年来的变迁。作品着笔于代、陈、张、段四家,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样貌的村民人物,有着近乎白描般的真实、细微、熨帖。日常生活的简单、松弛与时代变化的恢弘相交织,碰撞出最为真切的矛盾纠葛,所有人物的命运都被表现得如此精致,又如此震撼人心。作者如同在米粒上雕刻中国当代乡村的灵魂,雕就一幅腾着生活热气的、带着痛感与温情的万里长卷。本书无愧被称为“一部厚重的乡村编年史”“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推荐理由:布克奖得奖作品,爱尔兰“桂冠小说家”罗迪·道伊尔经典之作,一部平淡中寄寓深情的佳作。

罗迪·道伊尔,爱尔兰当代杰出作家。道伊尔擅写都柏林普通人的生活,作品极富爱尔兰风情,被《时代》杂志誉为“充满凯尔特式的黑色幽默”。1993年凭借《童年往事》获布克文学奖。除此以外,道伊尔长期活跃于国际文学、戏剧、影视界。

内容简介:1968年的爱尔兰小镇,10岁的帕特里克·克拉克正在经历着成长的阵痛,父母关系的破裂让他不得不提前面对成人世界的残酷无情。小说碎片化的叙事方式犹如主人公天马行空的思绪,而爱尔兰式的幽默则与孩童的天真无邪相映成趣。帕特里克也曾拥有幸福的童年,但那些无法无天、嬉笑打闹的时光随着父母矛盾的激化开始褪去色彩。他害怕、神经敏感、无法入睡、抽烟、逃学、被昔日好友孤立……可无论他多么努力想要弄明白为什么可爱的妈妈和有趣的爸爸不再相爱了,他所得到的答案却只是玻璃窗外爸爸离去的背影。《童年往事》的色调是明亮而忧伤的,那些沉淀在心底的困惑,那些融化于黑夜的泪水,那些有关成长、婚姻、家庭的恒久思索,有如北国漫天飞舞的雪花,飘进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记忆。
推荐理由:一座图书馆,改变了一座城。

章瑾,公益江湖人称“章二妹”,剑桥硕士毕业,毕业后从事金融业。从年薪百万到全职公益人,在这个过程中,她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也发掘出小城人们隐藏的温度。

内容简介:2011年秋天,在飞机起飞前的几个小时里,章二妹脑海中突然闪现了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的念头。从小对阅读有着无比热忱的她,希望通过这座图书馆,给小城带去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从此,一座民间公益图书馆就这样在浙江省三门县海游镇诞生了。从选址到募捐,从义工招募到专职员工培训,从阅读到教育项目开展,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它为这里的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也为这里的人们找到了一个诗意的栖居之所。回家乡建一座图书馆,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也让一座小城重焕新生……
推荐理由:如何对待一碗面,就是如何对待生存和生活。凝望一碗面里的人间和人生,打捞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乡愁。

赵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长篇小说《六十七个词》《女导游》等六部,散文集《小忧伤》《小闲事:恋爱中的鲁迅》《小念头:恋爱中的沈从文》等十余部作品。

内容简介:食物是一个载体,它带给我们温饱的同时,也一定带来了某种观念。而这种通过食物带来的观念,是柔软的,是温和的,同时也是深情的。作者打捞自己的面食记忆,记录制作空心挂面的传统匠人的日常生活,深情凝望与面食有关的人生与精神世界,还原中原人的一段历史和记忆,既富有人文底蕴,又有向传统文化寻根的意味。
推荐理由:乡村是所大学,这所大学是城市人和乡村人共同的成长熔炉。本书是“新农人”陈统奎回归故乡,运用现代乡村建设理念和方法,振兴乡村并实现自身创业梦想的真实记录。

陈统奎,80后返乡青年,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任《新民周刊》调查记者、《南风窗》高级记者。2009年起回到故乡海南岛雷琼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境内的火山村,带领村们转型自然农法耕种,创立火山村荔枝品牌,并经营起海南岛首家民宿,发起主办了五届全国返乡论坛,成为走上哈佛商学院演讲的返乡青年,被称为“半农半社会企业家”。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讲述当代青年离开大城市、返乡创业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纪实文学作品。在多数人蜂拥至大城市的时候,作为一个名校大学生,他却对故乡心存眷恋,试图以自己的力量,改造故乡,并通过创业带动故乡经济发展,最终使故乡有了崭新的面貌。
推荐理由:野夫、余秀华、李修文感动推荐!以文学的方式重新认识故乡、书写故乡、回归故乡,提出异乡和故乡的和解之道。

林东林,作家、诗人,曾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北京等地,现居武汉,著有作品《三餐四季》《人山人海》《线城》《替全世界去仰望》《跟着诗人回家》等。

内容简介:《带着故乡去流浪》是作家林东林的一部全新散文集,讲述了作家对故乡的感官记忆。每个人都在远离故乡,或在空间里,或在时间上,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异乡人。但是,故乡烙在我们身上的感官记忆却永不消散。我们永远忘不了儿时的饮食记忆,摆脱不掉骨子里的故乡身份,尽管我们一生都在与故乡为敌。作家以文学的方式重新认识故乡、书写故乡、回归故乡,提出了异乡和故乡的和解之道。
推荐理由:著名文化学者许石林以描写陕西关中风土人情为内容,描绘了传统文化在古老土地上的孑遗,带读者感受数千年深厚的古代文化残存的温度。

许石林,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主要著作有《故乡是带刺的花》 《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舌尖草木》等。

内容简介:作者许石林多年来写作积累了一批以故乡为题材的散文作品,受到广泛好评和喜爱,因此以“望故乡”为主题策划出版此书。以描写作者熟悉的生长环境——陕西关中风土人情为内容,涉及山川地理、物产工艺、风俗礼仪、人物言语等内容,全书分为“风土”“礼俗”“人情”三个部分,“经史作骨、艺文为气”,凡所描述,皆有根据,对司空见惯之事物人情、风俗礼仪等等,探幽发微,使人读后有所启发和收获。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故乡回望录,一部乡村在现代文明化进程中的忧思录。

王托弟,笔名潘小笛、牧笛,80后,甘肃秦安人,现居北京,从事法律工作,业余爱好写作,视文字为生命,在法律的严谨与文学的率性间寻找平衡,用文字在大城市的浮华与小城镇的淳朴中勾勒真性情。

内容简介:这本书收录进来的文章,包括了乡情、亲情、爱情、在京城的所见所闻所想、以及其他关于人生不可避免的相遇。这些文章,或者源于北京,或者源于家乡,更多地则是游走于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