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诺贝尔文学奖如同一座璀璨夺目的灯塔,以其无与伦比的权威性和深远的影响力,引领着世界文学的航向。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每一部获奖作品都经过严格筛选,它们跨越国界、超越时代,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表达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本期“百馆荐书 全省共读”精心挑选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品,让每一颗热爱文学的心灵都能在这片光芒的照耀下,找到前行的力量与方向。
推荐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传世名著,奥巴马、胡赛尼、斯蒂芬·金、丹·布朗大力推荐。
约翰·斯坦贝克,美国文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以经济危机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小说以约德一家为代表,记叙了他们一家十二口从俄克拉何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逃荒的艰难经历。到了加州,一切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等待他们的仍然是失业、饥饿和困苦。那里的农场主利用剩余的劳动力压低佃农工资,各地势力敲诈勒索和迫害流浪的农民。于是农民愤怒了,他们团结起来,奋起抗争,表达着对导致人们贫困的不公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
推荐语:心中怀着一把刀,却一而再,再而三,救自身于水火中的底层人物。
韩江,1970年生,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8个关于流浪与逃离的故事。主人公们在喧嚣疲惫的城市夹缝中挣扎。即使他们逃到偏远海边,命运依旧将他们拉回城市,那个充满冰冷与复杂人际关系的现实世界。书中的语言风格淡薄,有意弱化小说叙事,营造出属于韩江小说独创的神秘美感。用美妙而生动的语言刻画命运的表情,在刺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阴暗面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推荐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具有独特的现代小说叙事结构,一个故事有多重欣赏角度,既可以满足读故事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更深度的思考和审美的需求。
奥尔罕·帕慕克,1952年生,土耳其著名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当代欧洲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
故事发生在1590年末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伊斯坦布尔,绘制这本传说将动摇社稷的书。此时,为爱情离乡十二年的青年黑在恋人父亲的召唤下终于回归,迎接他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而线索,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推荐语:拥有强大意志力和感染力的经典名著。当改变命运的时刻降临,犹豫就会败北!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记者。“新闻体”小说创始人,被誉为“文坛硬汉”。他凭借《老人与海》获得了1953年的普利策奖以及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其简洁凝练的文体风格,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人与海:海明威小说精选》精选海明威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作品,包括《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白象似的群山》《拳击家》《印第安人营地》等经典名篇。《老人与海》是海明威颇有影响的作品,是硬汉文学的传世之作。他以简洁犀利的风格,塑造一种挺立不屈的精神形象。海明威的这些作品几十年来影响和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推荐语:如果说《素食者》是一点点将内心撕碎,这本《失语者》就是把那个破碎的自己一针一线重新缝补起来。
韩江,1970年生,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书中讲述了一个女人为了抗争语言中存在的暴力,决定不再说话的故事。展现游离在爱和痛之间的现实,集合了关乎家庭、婚姻、成长、独处、救赎、和解等议题,更是同样处于相似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位“她”的经历。里面有身为女性的第⼀视角,也有身为男性的第一视角,他们有对原生家庭的恐惧,有爱里的求而不得,有独自面对死亡的孤独,汇聚的是⼀颗颗脆弱柔软的⼼。写给每一个在敏感的情感中迷路的人,隐秘地受伤的人。
推荐语:韩江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情绪,用从黑夜中汲取的流血语言,描绘人生的孤独与悲哀。
韩江,1970年生,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把晚餐放进抽屉》收录了韩江出道以来二十年间创作的60首诗作。透明的夜晚、漆黑的树木、燃烧的轮椅、镜子彼岸的冬天。在这本诗集中,她的诗歌情绪强烈、充斥着感性的意象,与她的小说一脉相承。
推荐语: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余华推荐!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
彼得·汉德克,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
《无欲的悲歌》是以一位51岁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开始的。叙述者“我”立刻要义不容辞地撰写自己母亲那“简单而明了的”故事。在对这个女人命运的回忆中,她那受制于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生存轨迹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母亲出生在一个小农环境里,接受的是无欲望、秩序和忍受的道德教育,她最终依然无法逃脱社会角色和语言模式对自我生存的毁灭,于是自杀成为她无可选择的必然。
推荐语:2010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展示了作者独特的结构安排和写作技巧。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年生,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
《绿房子》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长篇小说代表作,展示了作者独特的结构安排和写作技巧。以丛林为背景,通过一家妓院的兴衰叙述了秘鲁北部的社会生活。书中的情节涉及了秘鲁整个北部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既有上流社会醉生梦死的豪华奢侈,又有底层民众水深火热的挣扎呻吟,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推荐语:201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代表作、布克奖获奖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英国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与人的思想意识。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史蒂文斯达到了职业巅峰,但他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最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推荐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代表作,戛纳获奖影片《钢琴教师》的原著小说。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1946年生于奥地利的米尔茨楚施拉格,2004 年,因为“在她的小说和戏剧中,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庸常中的荒谬与强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钢琴教师》叙述的是一个叫埃丽卡的女子在母亲的影响下的爱情经历。书中描写了如共生体一样的母女关系。埃丽卡虽已年届不惑,仍然时刻处于母亲的监视之下。埃丽卡的学生克莱默的出现打破了母女之间沉寂的生活。克莱默热烈地追求自己的女钢琴教师,但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情爱陷阱。
推荐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里程碑式代表作,根据亲身经历创作,一份寻求救赎的深刻记录。
大江健三郎,亚洲第四位、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
随着残疾婴儿的出生,身为父亲的“鸟”陷入了道德困境。梦想去非洲展开探险之旅的他,生怕自己就此被这婴儿拴住,可又不敢亲手了结他的生命,于是选择了逃避。鸟将新生儿弃置于医院,一心盼望他衰弱而死,自己则钻入旧情人火见子的温柔乡,并用酒麻痹自己。陷入自我炼狱的鸟,该如何找寻人生的出路?“即使是在个人的体验里面,只要一个人渐渐深入那体验的洞穴,最终也一定会走到看得到人类普遍真实的近路上。”
推荐语: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开山之作,20世纪百部西语小说之一。
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危地马拉著名作家、记者和外交官,在拉丁美洲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故事的主线是印第安人与土生白人因为种植玉米而产生的矛盾与斗争。印第安人种植玉米是为了糊口和生存,在他们的信仰中,玉米是由人变化而成,同时人靠食用玉米而生存。而土生白人却并不这么想,他们种植玉米是为了牟取暴利。为此,以加斯帕尔·伊龙酋长为首的印第安人同白人势力之间发生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书中还讲述了很多带有传奇色彩的小故事,譬如马丘洪的传说和野狼邮差的传说。
推荐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代表作,诠释人性深处的孤独。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法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本书是一本探讨婚姻、爱情、家庭以及人性的小说。故事由主人公雷蒙·古雷热的回忆展开。他与父亲生活在优渥的中产阶级家庭里,被满屋子的人与事挤压出了厌倦感。他们一眼望见寸草不生的荒漠顺着生活的涸泽渐渐地浸蚀而来,于是踏着各自的节奏转身奔逃。不巧的是,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名叫玛丽亚·克罗丝的女人。然而,玛丽亚却没有选择他们俩中的任何一个。镇上的人都传玛丽亚是个放荡的女人,却不知道她只是想找个可以依靠的港湾。她曾在遇到雷蒙·古雷热时认为自己遇到了爱情,但是雷蒙对她的轻视让她逐渐认清了现实,再也无法让任何人走进她的内心。她虽然倍感孤独,但她仍认为温情的家庭也无法使她解脱孤独。
推荐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成名作,我们都在生活中苦熬,挺住就是胜利。
威廉·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影响力作家,意识流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一九四九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九五五年、一九六三年荣获普利策小说奖。
《我弥留之际》:福克纳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墓地安葬的故事。一路上磨难不断:次子达尔认为尸体已腐烂,应就地处置,于是放火烧棺材,被当作疯子关进疯人院;长子卡什为了救护落水的棺材压断了一条腿,越来越重的尸臭招致来大群的兀鹰;三儿子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德尔欲趁机去城里打胎,却被药房里的伙计欺侮;智力低下的小儿子未能得到他渴望的玩具小火车;唯有老爹安斯配了一副假牙并找了一个新婆娘。文学界将《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称作现代的《奥德修纪》,即一部反讽性的史诗,一出荒诞的喜剧。
推荐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荒原狼的目光刺穿了整个时代,直指现实背后的魔幻与荒诞。
赫尔曼·黑塞 (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荒原狼》是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黑塞也因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故事的开头充满神秘色彩,作者以自序的方式交代了姑妈家的新房客——一位自称“荒原狼”的中年男子,他与整座城市格格不入,每天闭门不出,但是又透露出高贵的学者气质。后来,“荒原狼”消失在城市中,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与“荒原狼”有关的讲述就此展开,他是神秘独特,没有朋友和亲人,孤独地生活在一座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精神和情感都被城市的繁华和热闹所压迫,不会享乐,不知道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在如此的思考和不断的自我探索中,他最终明白,人生是对爱和自由的追逐。
推荐语: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作品集,对俄罗斯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题材广泛,语言精练,人物刻画细腻,自然描写隽永优美,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书共收录了蒲宁的21篇中短篇作品,包括《米佳的爱情》和《幽暗的林荫小径》等名篇,全面展现了作家一生的创作道路和思想变化。蒲宁的作品继承了厚重的俄罗斯文学传统,同时又吸收了东方哲学的思想,反映了作家对古老文化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充满了对和谐、合理、美好的人生真谛的向往和求索。
推荐语: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开辟了用植物反观人类,将科学与散文相结合的先河。
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那些充满“诗意”和“奇想”的作品,使其获得了“比利时的莎士比亚”的荣誉称号。
《花的智慧》把神秘主义和对自然界的兴趣冶为一炉,代表了象征主义者共有的对物质主义和机械论的反抗,涉及灵魂的永恒,死亡的本质和智慧的获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