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是目前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髓’,它决定了北京的城市形态,体现的是中国文明对于秩序的追求。“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不仅是对这一独特文化遗产的国际认可,更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连续不断、生生不息的深刻见证。本期“百馆荐书 全省共读”精心挑选关于中轴线历史及相关建筑的图书,邀请您在书中了解北京中轴线的故事,探索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哲学思想。
推荐语:浓缩七百年北京中轴线历史,一本书读懂北京从何而来。

刘阳,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古至今,中国许多古城都是基于城市轴线不断发展起来的。北京中轴线,如同脊梁一样贯穿城市南北,北京城市布局由此展开。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清单,2024年,北京中轴线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本书用翻页图画书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北京中轴线是如何形成的,对北京城又意味着什么。在漫长的历史更迭中,它又曾见证过多少的没落与繁华?本书还原首都中轴线建筑的今夕变化,让读者了解建筑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风俗民情。
推荐语:1924年英文原版完整重译,是介绍北京城墙与城门的里程碑式著作。

喜仁龙,瑞典著名艺术史学者,对东西方艺术均有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

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 20 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推荐语:在古老天坛,记录凡人小事,再现当代北京生活的温暖剪影。

肖复兴,曾先后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代表作有《我们的老院》《读书知味》《咫尺天涯:最后的老北京》等。

天坛,六百年历史的皇家建筑,曾经是祭天的场所,如今是许多人旅行的目的地,更是老北京人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它像一方古老水塘,将寻常百姓的生活点滴、人生际遇一一映照出来。作者利用自己在天坛写生的机会,贴近他们,记录他们,以朴实真诚的文字,写下了祈年殿、双环亭的美,也写下了此处北京生活的剪影——老北京人对悠长岁月的回忆,年轻一代的烦恼快乐,也有保安、环卫工对天坛的守护……正是这些人无论苦乐努力生活的劲头,让古老的天坛有了新生的力量。
推荐语: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宫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

徐永清,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记者,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新闻和智库研究工作。

中国宫殿是中国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在很多方面代表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本书梳理了从史前文明到明清故宫的中国宫殿宏阔的发展历史,从历史文献记载、考古遗址发掘和建筑实体三个维度,详细讲述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代表性建筑、建筑特色和建设背景,并介绍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宫殿建筑家以及宫殿建筑工匠,还特别加入了近年来我国考古界发掘古代宫殿遗址的一些最新成果。语言通俗生动,图文并茂,兼具可读性和知识性。
推荐语:“故宫学”典范之作,五年心血书写的“故宫传”。众多插图涉及建筑、文物、历史老照片、档案,以及两岸故宫的世纪传奇。

郑欣淼,故宫博物院第五代掌门人,故宫研究院院长。

已经有600余年历史的紫禁城(故宫)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符号,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独特意义。本书从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建设史、紫禁城作为朝廷的政治史、紫禁城作为宫廷的生活史、紫禁城作为故宫的博物院史四个方面着眼,将紫禁城置于大历史、大文化的格局中,提纲挈领、脉络清晰地予以呈现,是一部紫禁城的整体史。
推荐语:梁思成先生衣钵传人独树一帜的城建专著,见证中国5000年的城池文明史。

张驭寰,著名古建筑专家,建筑史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曾担任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秘书。

在本书中,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驭寰先生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大家展现了我国古人的城建智慧与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我国城池开始甚早,经过五千多年筑城的发展,历代建设的城池,从都城到一般城池,近于千座,再加上明清以来各县镇建城至少有三千多座,总计四千至五千座城池。这是浩大壮伟的工程,显示出中国先民的气魄。这些城池不仅仅数量多,而且其中有许多城池规划设计手法与今天做城市规划有直接应用的意义。
推荐语:以一本书,记录一座城市的情绪。在字里行间里,游遍它的每一个角落。

何薇,安徽合肥人,中文硕士。从事文字工作多年,曾参与编辑出版《杖轻:小园闲步杖藜轻》《蒋百里讲欧洲文艺复兴史》《曹伯韩讲国学》等多部图书。

本丛书是一套以“城市”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集,收录不同作家关于此城市的诗歌、散文、随笔等。通过对同一座城市不同故事的讲述,让其无限地流传,成为一种标记,生成属于这座城市风格的地图册。本书精选古往今来描写“北京”这一座城市的作品,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等,从城市的四季美景到衣食住行,统统囊括。每一篇文章都配以简短的阅读札记,总述此城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等,让漂泊在外的人一解思乡之苦,让想远游的人在文字中旅行。
推荐语:国徽设计者、建筑之父,讲解中华文明象征,为你提供认识故宫的标准教科书。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

林徽因,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作家、艺术家。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

故宫是世界奇迹,是中国古建筑之巅峰杰作。但若没有梁思成、林徽因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成果,如古建筑的九个特征、七个细节,便缺乏理解故宫的门径,更无法领会故宫营造技术与艺术统一的理性之美。本书是首部汇编梁林二人关于故宫文章和手绘的专门著述。梁文的简洁、林文的优美,两种风格的解说互文成趣,你将彻底认识故宫以及北京古建筑,获得新的观察方法,理解何为故都、何为故乡的深沉意蕴。
推荐语:专业的宫廷建筑图文详解,有趣的故宫古建故事,从一片瓦到整座城,细探故宫建筑里的秘密。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古建专家,曾参与太和殿大修工作。

从根号二的数字密码到精密设计的排水系统,从倦勤斋的通景画到太和殿的镇殿灵符,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详实的文献资料,真实再现建造过程,细致拆解古建结构与布局,探究建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辅以235张高清彩图,全面呈现故宫之精妙与华美。
推荐语:从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入手,系统揭示北京城起源、形成、发展、城址转移的过程。

侯仁之,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作者侯仁之一生致力于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通过精选他在建国后所撰写的五十五篇相关作品。从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入手,通过详细的历史考证和地理分析,系统地揭示北京城起源、形成、发展、城址转移的全过程。论述中饱含作者对北京城的深厚感情。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开创作用,对于今天的城市规划与保护依然极具参考价值。
推荐语:500万+粉丝自媒体爱历史艾公子、锦绣人文地理锦公子全新图文作品,从十大古都的变迁寻找中国4000年发展轨迹。

锦公子,微信公众号“锦绣人文地理”创作团队的集体笔名。本书主笔郑焕坚系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南方都市报》原高级记者,陈恩发系“锦绣人文地理”主编、历史作家。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选定一个都城,不但要从政治、地理、军事等方面考量,还要考虑其经济基础、生态环境、交通物流、人口流动、文化演变等多个方面。在中国历史上,曾确立过大大小小200多座都城,有的兴盛千年,有的则昙花一现。为何中国历史上会出现这么多的都城?历朝历代选择都城的依据是什么?这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又有何关联?答案就在这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