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太古是一个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为走出太古的人,其实站在边界上做梦,梦见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们苏醒过来,便回家去,把自己的梦当成了回忆。边界也会生出现成的人,如同他们从外面的世界而来……
奥尔加魔幻小说集(全二册)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
我辈孤雏
石黑一雄
英国伦敦,1930年代。年少得志的克里斯托弗·班克斯是全英国闻名遐迩的大侦探,他的破案传奇早已在伦敦社交圈中口口相传。然而,多年来,一桩未解的悬案却久久地在名侦探的心头挥之不去,那便是儿时他生身父母在旧上海滩的离奇失踪案。“追逐着父母消逝的暗影”,我们的主人公从纸醉金迷的伦敦上流社会一路寻觅,最终回到了侵华日军炮口下的上海。这绝非一次温存的归乡。在这座曾经车水马龙,如今遍地狼烟的城市中,等待着他的是一个黑暗的秘密,一个残酷的真相,而他那福尔摩斯式的童话人生也将如同他的儿时故乡一样,化作一片废墟……
石黑一雄作品套装(全五册)
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文体以细腻优美著称,几乎每部小说都被提名或得奖,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八种语言。虽然拥有日本和英国双重的文化背景,但石黑一雄却是极为少数的、不专以移民或是国族认同作为小说题材的亚裔作家之一。他致力于写出一本对于生活在任何一个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都能够产生意义的小说。本套装包含书目:《远山淡影》《浮世画家》《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被掩埋的巨人》《无可慰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集(全八册)
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文体以细腻优美著称,几乎每部小说都被提名或得奖,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八种语言。本套书包含:《长日将痉石黑》《莫失莫忘》《我辈孤雏》《被掩埋的巨人》《无可慰藉》《远山淡影》《浮世画家》《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8部作品。
浮世画家
马爱农,石黑一雄
样以主人公的会议为基调,以非凡的小说技巧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回忆与思考,写作笔法含蓄委婉,耐人寻味。主人公曾是位显赫一时的浮世绘画家,随着二战日本的战败,他才恍若大梦初醒:原来整个日本民族的过去竟是在为一种荒诞虚幻的理想献身,他的艺术理想也真如其名称一样毫无根基,虚浮于世。
无可慰藉
石黑一雄
“石黒一雄作品系列”第四种,秉承石黒一雄的一贯风格,外表清淡,内心强大。小说描写一位钢琴演奏家在一座谜样的城市里所经历的谜样的几天。他忽而是旁观者,忽而又被卷入其中,所见之人无不一往情深却又执迷不悟;所遇之事无不怪异荒诞,充满变数。在这座人心为怪诞的艺术价值观所左右的城市里,在努力寻找梦境出口,为这一切寻求解释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人生最为严酷的一场演奏。
莫失莫忘
石黑一雄
《莫失莫忘》是石黑一雄一部具有反乌托邦色彩的科幻小说,曾入围2005年布克奖和美国书评人协会奖决选名单。英格兰乡村深处的黑尔舍姆学校中,凯西、露丝和汤米三个好朋友在这里悠然成长。他们被导师小心呵护,接受良好的诗歌和艺术教育。然而,看似一座世外桃源的黑尔舍姆,却隐藏着许多秘密。凯西三人长大后,逐渐发现记忆中美好的成长过程,处处都是无法追寻的惶惑与骇人的问号……
小夜曲
石黑一雄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短篇集,全书以音乐为线索,由五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同音乐情牵相关:郁郁不得志的餐厅乐手,风光不再的过气歌星,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萨克斯手等等,多是对音乐一往情深,对生活却满腹牢骚。情节或荒诞不经,或令人唏嘘,借音乐人生这个主题,表现了作者一贯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命运的嘲弄,才华的折磨,以及庞大社会机器控制下被压抑的情感……
远山淡影
石黑一雄
这是一段迷雾重重、亦真亦幻的回忆。战后长崎,一对饱受磨难的母女渴望安定与新生,却始终走不出战乱的阴影与心魔。剧终,忆者剥去伪装,悲情满篇。这是石黑一雄技惊文坛的处女作,一部问世30年仍在不断重印的名著。其“感伤与反讽”的融合、平衡令人犹记。
被掩埋的巨人: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
石黑一雄
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不列颠人与撒克逊入侵者之间的战争似乎已走到了终点——和平降临了这片土地,两个族群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地共同生活了数十年。但与此同时,一片奇怪的“遗忘之雾”充盈着英格兰的山谷,吞噬着村民们的记忆,使他们的生活好似一场毫无意义的白日梦。一对年迈的不列颠夫妇想要赶在记忆完全丧失前找到此刻依稀停留在脑海中的儿子,于是匆匆踏上了一段艰辛的旅程。他们渴望让迷雾散去,渴望重拾两人相伴一生的恩爱回忆——但这片静谧的雾霭掩盖的却是一个黑暗血腥的过去,那是一个在数十年前被不列颠人的亚瑟王用违背理想的手段掩埋的巨人。一个神秘的撒克逊武士肩负使命来到这片看似平和的山谷,他那谦逊的外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秘而不宣的动机?他的使命带给这个国度将是宽恕的橄榄枝还是复仇的剑与火?而亚瑟王最后的骑士高文则决心用生命守护国王的遗产,因为守护它就就意味着守护最后的和平。记忆与宽恕,复仇与和平,四人的命运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了一处,而结局只有一个。
长日将尽
石黑一雄
《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达到了职业巅峰,但史蒂文斯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最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1993年根据小说翻拍的同名电影(又名《告别有情天》)由英国著名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和艾玛·汤普森主演,获得八项奥斯卡奖提名和六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成为影史经典。
废墟的花朵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1933年4月24日,一对年轻夫妇在租借的巴黎公寓内自杀。那个晚上,这对小夫妻应该认识了一些人,还去了一次舞厅,他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自杀?30年后,一个偶然得知此事的年轻人重新开始调查这桩陈年疑案,并试图还原当晚的情况。他渐渐发现,那件案子中的很多当事人,他都碰到过。一场调查并没有得到期许的答案,反而开启了更多的调查。那些挥之不去的如幽灵鬼魅般的故人,那些被时间模糊的姓名和背影,还有迟迟未至的解释。这些都是巴黎的秘密。主人公能否找到案件的真相?这是一个关于失落、追寻、重塑的故事。
狗样的春天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有时候你不由地会想到,我们的记忆和立拍得照片差不多,只是一些短暂、即时的片段。1964年的春天,“我”认识了摄影师冉森,他为一本美国杂志工作。我们两人有过短暂的友谊。之后他就突然失踪了,有人说他去了墨西哥,带着所有的照片,没有留下一点存在过的痕迹。30年后,“我”偶然发现一张我俩的合影,而恰在此时,冉森又回来了。这是巧合吗?仅仅是因为1964年的春天和1994年的春天一样糟糕吗?“我”再次见到了冉森,重聚的好友又一次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和追踪之中……
这样你就不会迷路(莫迪亚诺作品系列)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我无法给出事实,我只能呈现事实的阴面。”小说开篇引用著名小说家司汤达的话,讲述了让·达拉加纳的故事。他是一位作家,丢失了一个电话本,有个叫吉尔·奥托里尼的人联系他,吉尔称捡到了电话本,希望送还给他。当他们见面时,吉尔说起电话本里一个叫托尔斯泰尔的人,想要知道这个人的信息,但是作家说他想不起来这个人。吉尔和他的伴侣尚塔尔·格里佩提供了一份“档案”复印件,作家凝视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安妮·阿斯特朗”,打开了记忆之门……
家谱(莫迪亚诺作品系列)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由法国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所著、李玉民翻译的《家谱》一书出版于2005年,是莫迪亚诺出版的第二十四部小说作品。莫迪亚诺在这本书里运用了重要的自传元素,将他的家族来源娓娓道来,并讲述了自己的青少年岁月,直到二十二岁。他还讲述了父母曾在他十一岁那年,雇用了一位少女照顾他,直到他长到十四岁。他曾一度见不到她,后来在芒什重新找到她时,她已嫁给了种马场的兽医。莫迪亚诺以寻找身份的方式写作这部自传体小说,延续了他一贯的文学风格
来自遗忘的深处(莫迪亚诺作品系列)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由法国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所著、冯寿农翻译的《来自遗忘的最深处》一书讲述了:主人公初次认识女孩雅克丽娜,已经是三十年前,那是在巴黎圣米歇尔广场附近,雅克丽娜和男友向主人公问路去邮局寄信。他们一起在附近吃了一顿饭,但没有留地址,只告诉主人公,他们经常在但丁咖啡馆,在那里可以找到他们。事隔这么漫长的时光,主人公尽力在脑海中回忆此后与雅克丽娜的交往,始终无法确定她真实的身份,尽管在十多年前他们曾经又一次偶然相遇。
地平线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年已古稀的博斯曼斯开始回忆过往的生活,他想到了在40年前曾经交往过的一个女孩,她叫玛格丽特·勒科兹。那段时间,两人经常出双入对,因为两人有共同的经历,都被人跟踪。玛格丽特是被一个名叫布亚瓦尔的男人,而博斯曼斯是被他的母亲和继父。玛格丽特是在一家咖啡馆内认识布亚瓦尔的,后者开始对她死缠烂打。为了摆脱这个人,玛格丽特去过瑞士,又辗转来到巴黎,就是在那里她认识了博斯曼斯。玛格丽特的工作是当保姆,她的雇主是个有点神秘的男医生,他过去似乎和一些邪教团体有关联。后来,男医生被捕,玛格丽特再次选择逃亡,渺无音讯。40年后的现在,博斯曼斯决定重新找到玛格丽特,于是他前往柏林,再次找寻这个神秘的女人……
缓刑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这是一座二层楼的房子,正面的墙上爬满了常春藤。英国人称作“凸肚窗”的一扇凸起的窗户延伸了客厅的长度。在花园的一座平台的深处,吉约坦医生的坟墓掩映在铁线莲之中。他曾经在这里改进他的断头台吗?年少的“我”和弟弟寄居在这栋属于三个女人的别墅里。周遭的成人世界充满了谜题:房子为什么没有男主人?阿妮为什么整夜哭泣?洛里斯通街的那伙人在干什么买卖?科萨德侯爵是否会在半夜回到城堡?“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及至人去楼空,再无踪影?但“我”知道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因为警察来了。
蜜月旅行(莫迪亚诺作品系列)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由法国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所著、唐珍翻译的《蜜月旅行》一书出版于1990年,是莫迪亚诺的第十五部小说作品。八月的夏日,一个四十岁的男人在米兰旅行,听闻一个法国女子在米兰的酒店房间里自杀。他想知道这个悲剧更多的细节,却偶尔发现这位女子似曾相识。他迷失在对往昔的追忆中。回到巴黎后,他离开自己的亲友,去重寻英格丽特·泰森及其丈夫里果·泰森的踪迹。英格丽特的生平事迹将他带回到过去,那时这对夫妇刚逃离战争,正在天蓝海岸的一家旅馆里避难……
诉讼笔录
让-马·居·勒克莱齐奥
小说《诉讼笔录》讲述了亚当·波洛的流浪生活。在世人眼中,亚当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在海滩、大城市中流浪的人。他不关心社会、城市的种种消息与动静,也不思索自己的过去,回忆自己的亲人,考虑自己的将来,似乎与现代社会斩断了一切联系。他始终保持一种直感的方式,并拒绝接受理性的思维方向。同时他力图物化自己,使自己消散融化为宇宙中的一点物质。最后因在大街上发表“怪诞”的演说被警方视为精神病人而送入医院。《诉讼笔录》有着勒克莱奇奥早期作品中浓郁的奇幻色彩,亚当因为说了实话被社会认为是“狂人”,但是他在与医疗小组针锋相对的交谈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智力和惊人的思辨能力。这种充满讽刺与逆反的对比式写法,显示了勒克莱奇奥对人、对社会、对现代文明出自自身直觉的诘难。正如瑞典文学院对他的评语,他“是一个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其作品有诗意的创新、感官的狂喜,和对文明主宰下的、游离于文明之外的人性的上下求索”。作为法国“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诉讼笔录》虽然没有完整严密的故事,情节松散,展现的形象也零星、分割,但作家对客观物件的形状、线条、色彩观察入微、描写细致,继承了“新小说”派的风格。
蝇王
威廉·戈尔丁
《蝇王》是威廉·戈尔丁重要的代表作,是一本著名的哲理小说,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的恶这一严肃主题。故事发生于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作者将抽象的哲理命题具体化,让读者通过阅读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激动人心的争斗场面来加以体悟,人物、场景、故事、意象等等都深具象征意味,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玉米人
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玉米人》是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开创人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的代表作品,堪称艺术精品。故事的主线是印第安人与土生白人因为种植玉米而产生的矛盾与斗争。印第安人种植玉米是为了糊口和生存,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玉米是由人变化而成,同时人靠食用玉米而生存。而土生白人却并不这么想,他们种植玉米是为了牟取暴利。为此,以加斯帕尔·伊龙酋长为首的印第安人同白人势力之间发生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全书还讲述了很多带有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如马丘洪的传说和野狼邮差的传说。马乔洪在去寻找未婚妻的路上被一团萤火虫包围而消失。传说他变成了幽灵,全身闪闪发光,常常出现在被点燃的玉米田里。野狼邮差的妻子离奇失踪。失魂落魄的邮差在寻找妻子的路上迷失在了群山之中。村里派去找他的人说,他已经变成了一只丛林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