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部分类
电子书
有声书
文学回忆录:1989-1994
木心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木心散文小说合集6册
木心
木心散文小说系列6种(4)《哥伦比亚的倒影》——作为木心晚年编订的首部简体中文版作品,收入《九月初九》《竹秀》《空房》《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上海赋》等颇具木心行文风格的作品13篇。2006年初版亮相,就获《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关注,引发这一年将是“木心年”的读书界讨论。(5)《琼美卡随想录》——木心晚年定稿,一字一句一个标点都十分讲究,体现含而不露的一贯风格。各篇标题都是两个字的,如《剑柄》《缀之》《卒岁》等等,奇思妙想,终篇不绝。(6)《温莎墓园日记》——循着小说集里的末篇“温莎墓园”,看罢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的“爱情回顾展”,犹居尘世的男男女女都不免想起自己,自己的痴情,自己的薄情。木心说,这分明是最通俗的无情滥情的一百年。收入木心晚年编订的多篇小说。(7)《即兴判断》——关于生命的高远与不可知,木心奉上一份轻盈的“美学判断”。据《木心谈木心》复盘披露,1993年木心应听课学生再三恳请,在纽约给陈丹青一众授课的“世界文学史”讲座上,曾以9堂课的半数时间讲述自己的文学创作,第一讲即分享《<即兴判断>代序》。(8)《素履之往》——“素履之往”,源自《易经·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以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木心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9)《爱默生家的恶客》——木心晚年重新编订的一部散文小说集,曾笑称“我的起点太低”,收有首次面世的小说,还有木心首篇专写沮丧的文学作品,并重解三言二拍,呈现中国古体小说的新风格。
共3293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