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我在故宫看大门
文学
我在故宫看大门
作者:维一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1章)

【简介】《我在故宫看大门》作者维一自幼居北京,初中肄业后先到内蒙古农村种庄稼,又到西双版纳农场砍树种橡胶。后来,回到北京闭门读书,到故宫博物院看大门。“文革”结束后,先在北京的研究所和科隆的大学读考古,又到哈佛大学及法兰克福大学访学。《我在故宫看大门》是作者“发掘”自己记忆残片的一组文章,不光是“我在故宫看大门”:“拎在手中的家”因“外事”需要而添置了大衣柜,手摇唱机和好友慷慨相借的唱片,自己组装“无线电”(收音机)的门道,知识青年“扒车”(今天叫“蹭火车”)的道道儿,云南吃马肉的学问,“文革”刚结束时的“内部电影”,淘旧书的荒唐事;还有北京四中的“先生”称谓的讲究,儿时的朋友,王世襄先生的“锡庆门行走”,和张光直先生一起回忆母校的老师,冯爷的外语和学问……一些事,让你喷饭,另一些事,令人心酸。

随感
  • S90***843
    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在没倒霉之前,兴高采烈,很自私。在倒霉以后,灰心丧气,更自私了。——《白银时代》(刚查到)
  • S90***843
    我觉得,在所有的并世的作家中,文章有独立风格的人并不多见。除了鲁迅先生之外,就是从文先生。 ——p104,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著,季羡林研究所编,当代中国出版社 还羡慕作者当面向沈从文先生请教过问题。 而沈从文先生的回答个人觉得作者才是“感受就更加肤浅了”。
  • S90***843
    曾看《中国周刊》介绍有个专门帮助贫困儿童出国学习的公益组织,组织负责人讲,经历过逆境的人一般会变成三种人:一种是社会是自私的,我也要自私;另一种是叛逆,反社会,仇视社会;第三种就是战胜了逆境,我要反过来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社会。好像是这三种,不十分确定,查往期《中国周刊》可以查到。 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倒霉以前,兴高采烈,自私。倒霉以后,垂头丧气,更自私了。(不知是不是和原文一字不差) ——王小波,白银时代
  • S90***843
    特别特别羡慕作者竟然见过季羡林先生。我是在他去世后才知道有这样一位佛学大师,不信佛。昨天还是前天,记不清了,在这里检索了一下,好像没有《季羡林谈佛》这本书。季羡林先生写,即使是那些不回国的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人,给国内的贫困山区学校捐款,他也认为他们不爱国(大意,原文记不清了,原话好像说得更重些。只记得我把原文发给我现在去了美国也没回来的两个曾经的大学室友,一位拉黑了我微信,一位和我说,觉得季羡林先生在骂人)。
  • S90***843
    不过您把火车逃票这事儿写出来,还是相当诚实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为钱做过错事。
  • S90***843
    4.作者在《望之先生二三事》中还写,自己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计划者,不是个实践者。您坐火车逃票;提前返京……可都超具创新性哦
  • S90***843
    《总把新桃换旧符——初访荫余堂》长城保护缺钱呢,作者打算让谁买了?
  • S90***843
    《开封犹太教“脱拉”的流散——有感中国开封犹太人聚落的凋零》不知作者对印地安人有何感呢?
  • S90***843
    “中国的大门再次向外部世界关闭”。是美苏都打压中国吧?
  • S90***843
    《洋境头里看中国》不解,中国的照片为什么捐给哈佛,是想捐给北大图书馆北大不收吗?澳大利亚是现在还是英联邦成员国吗?
同类书籍推荐
  • 看见
    柴静
  •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斯·茨威格
  • 我的前半生
    爱新觉罗·溥仪
  • 山居杂忆
    高诵芬,徐家祯
  • 我在北京送快递
    胡安焉
  • 雪山大地(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杨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