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散文随笔/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散文随笔
我的阿勒泰(马伊琍、周依然、于适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作者:李娟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0章)
随感
  • S137***686
    今日读《我的阿勒泰》,注意到李娟在叙事里藏着一种“克制的温柔”。她写转场时牧民的奔波,不直接说“辛苦”,只记晨光里驮着行李的马队、母亲揉着酸痛肩膀的动作;写与邻居的相处,不提“淳朴”,只讲对方悄悄放在门口的新鲜奶豆腐、夜里帮忙照看牛羊的细碎叮嘱。 这种“藏情于细节”的写法,对新闻写作特别有启发。好的报道从不需要用形容词堆砌情感,而是像这样把观点放进具体的场景里,让读者自己感知。比如她写冬夜的寒冷,不写“寒风刺骨”,只说“哈出的白气没等散开就冻成了小冰晶”,既真实又有画面感。往后我写稿子,也要学着这种“用事实说话”的克制,让新闻里的温度自然透出来。
  • S137***658
    古贝的记忆力特别好,尽管我教她汉语过了好久后,她依旧能清晰的表达出来,在我深陷水中,古贝从天而降,将我从水里救出来,我与她经历了很多事,相互扶持。 在荒野我会花大把时间睡觉,看着广阔无际的天空,不会有人来打扰你,在睡觉中,能够体验天地的美好与生活的幸福,让人消除一天的疲惫。
  • SUN&HOPE;
    “睡眠无非是半清醒状态,清醒状态则裹挟着无边无际的眩晕。车又是一个急转弯,身体内部的器官迅速朝腹腔右侧紧缩,强烈的恶心感又翻涌上来。心里暗暗考虑了一下:这回只有胆汁可吐了,要不要再请司机停一下车?……”李娟的文字总是能让人身临其境,她把我们晕车人的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会晕车的我感觉到好像现在就在车上。
  • S137***686
    今日读《我的阿勒泰》,最触动我的是李娟对“平凡”的珍视。她写牧场的日出、煮糊的粥,甚至是等待牛羊归栏的无聊时光,都透着对生活本真的尊重。 这恰是新闻写作该有的态度——不必总追逐宏大事件,身边那些带着生活温度的细节,同样能传递深刻的价值。这种不刻意拔高、只忠实记录的笔触,值得我在报道中借鉴。
  • SUN&HOPE;
    “以后,我会爱上别的人的,年轻岁月如此漫长……想到这个才稍微高兴了一点。要不然又能怎么办呢?当我已经知道了梦想的不可能之处时——不仅仅因为我是汉族姑娘,不仅仅因为我和麦西拉完全不一样……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能明白。幸好,从头到尾我什么也没有说出来过,什么也不曾让他知道……”“我想我是真的爱着麦西拉,我能够确信这样的爱情,我的确在思念着他——可那又能怎么样呢?我并不认识他,更重要的是,我也没法让他认识我。而且,谁认识谁呀,谁不认识谁呀——这些似乎都是与我对他的爱情无关的,就像我对麦西拉的爱是与麦西拉无关的一样……”李娟的文字细腻,我们可以感受到,原来爱一个人也可以是如此含蓄。
  • S137***658
    从家到弹唱会的路上,我坐的车出了“车祸”,把我的新衣服新衣服弄的脏兮兮,“我”调整好心态,继续享受“我”的弹唱会之旅。女人多年前栽下的木桩救了她的丈夫,也救了千千万万条生命,彼时,她售卖的吃食也正在“救”我的命。弹唱会很热闹,有赛马、摔跤等运动,“我”玩得很快乐,其实当遇见困难的时候,这往往是幸福的开始,所以别害怕尝试,别担心挫折,总会有美好的事物光临。
  • S132***437
    接着读这本书,非常纪实的人生经历
  • S137***686
    今日读《我的阿勒泰》,愈发被李娟笔下“有呼吸感”的叙事打动。她写戈壁寻牛时与母亲的拌嘴、冬夜围炉时对食物的期待,没有刻意雕琢的情节,却让边疆生活的鲜活与暖意自然流淌。这种叙事方式对新闻写作颇具启发。好的新闻报道不应是脱离生活的“旁观者记录”,而需像这样扎根于具体场景,用充满生活肌理的细节搭建与读者的连接。比如她写牧民整理毡房时,会细致描摹折叠毛毡的动作、摆放铜壶的位置,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恰恰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故事更有说服力。作为新闻专业学生,这种“以细节见真情、以日常显深度”的写法,值得在后续的报道实践中反复揣摩。
  • SUN&HOPE;
    李娟的文字之所以动人,在于她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跟着牧民一起赶羊、挤奶、在暴风雪中挣扎。她的描写带着体温和心跳。
  • S137***658
    坐班车从家到桥头,是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班车,冬冷夏热,冷空气每每都要“吮吸”肌肤,非常喧闹,冬天的人们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变成了衣服挤衣服的想象,虽然老家远离城市,却保留着“让座”的习惯,车开在荒芜之地上,一段时间后可以看见绿洲,这就是艰难之后总会遇见彩虹。
同类书籍推荐
  • 冬牧场
    李娟
  • 病隙碎笔
    史铁生
  • 蔡澜吃喝玩乐人间作品集套装5册
    蔡澜
  • 歇会儿
    蔡澜
  • 朝花夕拾
    鲁迅
  • 一茶一盏:品味慢生活
    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