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近现代小说/ 女人的胜利
近现代小说
女人的胜利
作者:余华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5章)
一边崩溃一边自愈,快活一天就是胜利。

【简介】“他会求你,他甚至会下跪,他还会打自己的耳光,你都不要心软,他会一次次地发誓,男人最喜欢发誓,他们的誓言和狗叫没有什么两样,你不要相信。”——第11页《 女人的胜利》 “我才二十四岁,可我这一个星期过得像个忙忙碌碌的中年人一样,我不能和自己的青春分开得太久……”——第68 页《 我为什么要结婚》 本书收录《女人的胜利》《我为什么要结婚》《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等十三篇余华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佳作,其中包括首次在国内出版的《明天就出来》。这些小说呈现了生活的无奈与荒诞,又以幽默的语言带给我们化解苦闷生活的巨大力量。 “这是我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蕞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令人不安的。我想这是现实生活给予我们蕞基本的感受,亲切同时又让人不安。生活是那么的强大,它时常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来。”——余华

随感
  • S137***661
    合上书页,心仍为那些冲破桎梏的身影滚烫。她们的胜利从不是“战胜男性”,而是撕碎“柔弱”的标签,在职场、家庭、自我成长里,把“不可能”碾成脚下的路。这份胜利无关性别对立,只关乎每个女性终于能自由定义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 S137***480
    读余华《女人的胜利》里《明天就出来》,心里直呼过瘾!绵羊在婚姻里没被“相夫教子”那一套困住,一心扑在写作上。丈夫想让她放弃梦想回归家庭,她偏不!直接硬刚回去,靠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这哪是简单的夫妻吵架,分明是女性对传统观念的反抗。余华写得直白,让我们看清:女人想赢,就得自己争气,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 S137***661
    《空中爆炸》里,余华用冷峻笔触剖开小人物的生存困局。钱国伟的挣扎像根绷紧的线,一头拴着卑微的生活,一头悬着虚妄的希望,最终“爆炸”的不仅是现实,更是普通人对命运的无力反抗。文字冷得刺骨,却偏让人看清生活最真实的肌理。
  • S137***480
    读《黄昏里的男孩》,心里堵得慌。男孩不过偷了个苹果果腹,却被摊主孙福狠狠整治,手指折断,尊严尽失。孙福自己曾历经丧子之痛,却把痛苦转嫁到更弱者身上。周围人只是看着,没人伸手。这不就是生活里常见的景象吗?弱肉强食,善良被践踏。余华用这故事,狠狠戳破了生活美好的假象,让人看清那藏在角落里的残酷。
  • S137***480
    合上余华《女人的胜利》,书中《他们的儿子》带来的震撼久久萦绕心头,如巨石压胸,沉闷又压抑。父母宛如老黄牛般,在生活的泥淖里默默耕耘,省吃俭用、拼尽全力攒下每一分钱,只为托举儿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然而,儿子却深陷校园的攀比漩涡,肆意挥霍着父母的血汗,对他们的艰辛与不易视若无睹。这警示着我们,爱若失去边界,便易养出不知感恩的“巨婴”,亲情需要双向的温暖与回应。
  • S137***638
    它让我看清,传统环境对女性的束缚,往往藏在“为你好”的温柔包装里——比如“女人就该安稳度日”“相夫教子才是本分”。这些声音像无形的网,让很多女性在未尝试前就放弃了自我。而第一章里角色的动摇,恰恰打破了这种“理所当然”,证明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疑问,都是对固有命运的勇敢挑战。
  • 法学25
    其实看一章的林红的故事的时候,余华用他犀利的文笔直接揭示出了人的劣根性,你说他有肉体上的关系吗?事实没有,可是他精神出轨了,这在场所谓的“胜利”中,我个人以为看似女方处于主动,男的处于被动,其实刚好相反,他所做的是为了维持一段婚姻,维护自己的风评,而林红却一步步的软化态度,在我看来,那是被思想的束缚,在后面她挑衅情人的行为更是体现出她所谓的“胜利”不过是欺骗自已从而接受现实的一种“失败”。希望我们都能保持清醒。
  • S136***556
    第一篇《女人的胜利》,看完之后以我浅薄的认识,我不清楚两个主人公是不是因为仍然相爱,还是因为一种占有欲而已。我看出来就是这两个人都并不想离婚,而林红对丈夫,著行为感到愤怒,没有想过断绝关系,而只是要在婚姻内的惩罚,而且林红没有主动性,他只是冷着脸被动等对方自己惩罚自己……而,最后戏剧性的一幕,林红以小三的难堪为胜利,只是心理上的胜利,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而他的丈夫,在这一场风波里,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惩罚,最终成了暗中的胜利者……难解的是爱情,还是其他,能做到如此结果?
  • 法学25
    在余华笔下《黄昏的男孩》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一个被迫当小偷的男孩是如何被摊主残忍地惩罚,我感受到的是当时社会下人性的麻木冷漠与当时艰难的生存环境,而在后面的半部分我在想是否是由于亲人的缘故还是背后社会使人异化?从而使人变得残忍,是否有迁怒?
  • 法学25
    在《炎热的夏天》这篇文章中,其实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其实可能那个李压根没有邀请到那个当红女星,这只是他的一面说辞,像他之前编理由去邀请俩个女孩出来一样,用完全相同的手法,但是他最后还是谈到了,我认为可能是他将女孩与女星比较并且夸她们满足她们的虚荣心,甚至让俩个女孩之间引起了微妙的雌竞,让她们忘记了一开始他们都是看不上的,像是本来一个东西不咋样的却因为哄抬争抢是人们追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