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散文随笔/ 我与地坛:(插图版)
散文随笔
我与地坛:(插图版)
作者:史铁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3章)

【简介】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这部散文集选取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秋天的怀念》《合欢树》《黄土地情歌》等史铁生最为经典的散文。其中《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散文之一,全文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感人至深,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

随感
  • S137***159
    读《我与地坛》有感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将苦难酿成了生命的哲思。地坛不仅是他逃避现实的角落,更是治愈心灵的精神家园。他用细腻的笔触,写下地坛的草木、光影,也写下对命运、死亡与母爱的深刻体悟。 最触动我的,是他对母爱的回望——那些默默的等待与牵挂,藏着最深沉的疼惜。史铁生从地坛的沉静中汲取力量,与命运和解,教会我们:苦难或许无法避免,但可以选择以从容的姿态面对。生命的意义,恰在这与困境的对抗、对生活的热爱中显现
  • S137***944
    在阅读秋天的怀念这一篇章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这里让人心中悲痛,一个母亲临终前想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母亲独有的爱意,无私的爱让人敬畏尊重,希望生活中的你我好好珍惜母亲往后的时光和爱意,在往后的日子好好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刻
  • S138***169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说实话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无比震撼的,一个人到底有多么的通透才会有这种感悟,史铁生先生的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内心是痛苦且挣扎的,是地坛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他与母亲之间存在着遗憾,因此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千万不要与母亲产生隔阂,一切的不顺都会过去的,或许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吧: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着生活!
  • S137***515
    《我与地坛》第一章,最动人心的从不是地坛的景致,而是史铁生将“生”与“死”这两个最沉重的命题,揉进了地坛的草木与光影里。他坐在轮椅上看落日、听虫鸣,十年间把地坛的每一条路都走成了与自己对话的甬道——从“为什么是我”的诘问,到“死是必然降临的节日”的释然,地坛不是避难所,而是帮他接住所有崩溃、慢慢拼凑出生命意义的“精神地坛”。
  • 喵喵
    那棵合欢树,是在我无数次摇着轮椅进入地坛后,才真正看见的。 母亲在世时,总爱念叨:“院子里种的那棵合合欢,今年开得真好。”我那时沉在自己的苦痛里,从未留意。直到她猝然离去,我才在荒芜的园中,与它蓦然相对。它静静地站着,粉绒绒的花瓣,像一把把小小的折扇,在五月的光里泛着柔和的绯红。 忽然便明白了母亲的话。她哪里是在说树,她是在找一个由头,跟沉默的儿子说说话;她是把那份说不出口的期盼,都寄在了这棵象征着“言归于好”的树上。树一年年地长,花一年年地开,那个希望我好好活下去的人,却再也不回来。 如今,我好好的,母亲却看不到了。这或许,就是那棵合欢树,教会我的,最温柔也最残酷的事。
  • S137***435
    史铁生先生对心理的描写是非常丰富非常细腻的,总能直击心灵,病时让人心疼,接纳自己时叫人豁达。他住院时将希望寄予医生寄予上帝,甚至是用植物在内心与自己打赌,他希望自己好起来的愿望是十分迫切的,身边的护士,朋友,病友,父母对他也是善意满满,正因为此,再加上他在写作世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才从失去双腿的悲痛中走出来。在这一章,既有他生病的绝望,也有过渡到接纳自己这一过程的开朗,可见史先生人生路的坎坷与对写作的热爱,更可见善意对人血肉、精神的滋养
  • 喵喵
    《我与地坛》第一章,是史铁生用生命刻下的第一道印记。他摇着轮椅进入那座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古园,如同跌入命运的裂隙。二十一岁突然瘫痪的现实,将青春所有的可能性彻底碾碎。 地坛的寂静包容了他的愤怒与不甘。他日复一日地来,不为寻找答案,只为“逃避一个世界去另一个世界”。那些苍黑的古柏、破败的墙垣,见证了一个年轻人如何与“死”对峙,并开始艰难地思考“怎么活”。 这一章最动人处,在于它毫无遮掩地呈现了苦难的原始样貌——那不是顿悟的起点,而是生命被连根拔起后的荒凉。正是这种毫不妥协的真实,让地坛成为了无数读者心中的精神圣地。
  • S137***944
    史铁生的文章记录了岁月的痕迹,写尽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和对自己年轻时不羁的懊悔。文中以一座地坛为中心来写我年轻时的事他将残疾后的迷茫、对母亲的愧疚与对生死的叩问,揉进地坛的落日、古柏与地坛里形形色色的人里,文字没有嘶吼,却满是生命的重量。最戳心的是对母亲的追忆,那些“来不及”的理解与“当时不懂”的牵挂,让平凡的母爱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原来地坛不只是一座园,更是让人在绝望中与自己、与世界和解的地方,读来既沉重又充满重生的暖意。
  • S137***435
    刚开始阅读,我就觉得史铁生先生对于双腿残废极其介意,由地坛引入文章开篇,住在历史悠久的地坛附近,几次搬家竟然也越来越近,可见是多么的有缘分,可突然确失去了双腿,由喜转悲,可见他当时刚失去双腿时内心的绝望,但文字是平静的,说明他的内心已然接受,开篇确实吸引人
  • S137***386
    爱是禅,不能说,也说不清楚,只有亲身体会了才知道是怎么样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同类书籍推荐
  • 丰子恺,无宠不惊过一生
    丰子恺
  • 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李娟作品全三册)
    李娟
  • 病隙碎笔
    史铁生
  • 云边有个小卖部(彭昱畅、周也主演电影原著)
    张嘉佳
  • 乖,摸摸头2.0
    大冰
  •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梁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