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当代小说/ 呼兰河传
当代小说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0章)
《呼兰河传》是“文学洛神”萧红的代表作,是萧红毕生才华凝练。

【简介】《呼兰河传》是萧红长篇小说的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传世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随感
  • S137***443
    读《呼兰河传》,似浸在呼兰河的微凉里。萧红以素笔勾勒祖父的暖、小城的寂,那些细碎日常藏着旧时光的温软与苍凉,字里行间满是化不开的乡愁与怅惘
  • S137***940
    《呼兰河传》满是东北乡土的凉,写小城的麻木生与寂死,唯有祖父的园子藏着暖,文字淡却戳心。
  • S137***360
    《呼兰河传》是萧红笔下的故乡挽歌。她用孩童的清澈目光,凝视荒凉人间的愚昧与温情。后花园的明媚与团圆媳妇的悲剧交织成网——网住的是麻木中的坚韧,是绝望里开出的记忆之花。
  • S137***386
    作者祖父和祖母的关系和我家的有点像,我奶奶也经常挑我爷爷的毛病,只是有时候我爷爷也会奋起反抗,然后他们会吵一架,不过她们一直都是这样,不管发生了什么,第二天该干什么还是会去干什么
  • S137***038
    《呼兰河传》用散文的手笔书写了萧红对那个封建时代下的一味的顽固和反抗精神的赞扬,同时也展示了那个时代下小镇居民生活的风俗习俗,以及人物心理过程,写出了当时的时代侧影。
  • S136***882
    《呼兰河传》第二章聚焦呼兰河城的“大泥坑”与各类民俗琐事,以孩童视角勾勒出小城人面对困境的麻木敷衍与对荒诞习俗的盲从,字里行间满是对封闭乡土社会的冷静审视与淡淡的苍凉,藏着对人性与生存状态的隐性叩问。
  • S137***492
    《呼兰河传》第五章聚焦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非常具冲击力深刻揭露了旧时代封建,愚昧与迷信,揭示了当时人们冷木麻木。
  • S137***360
    读《呼兰河传》,那些看客们看团圆媳妇洗澡的眼神,比北国的风雪还冷。他们用“为你好”的刀,一刀刀凌迟一个鲜活的生命。原来愚昧的善良,可以如此残忍。合上书,心上像压着呼兰河的冻土,又冷又硬。
  • S137***852
    前三章勾勒出呼兰河的整体魂魄:严冬的冷酷,人情的麻木,以及童年后院那一点珍贵的亮色。萧红以冷眼观照故乡的荒凉与热闹,又以赤子之心珍藏祖父和后园的温暖。在这片被冻住的土地上,那一点微光,是她对抗整个灰色世界的全部力量。
  • S137***596
    其实读至此处,不难发现《呼兰河传》是萧红对自己在人生末期追寻个人身份与精神归宿的记录。是有一种孤独的慰藉:全书弥漫着深刻的孤独感。她反复写道:“我家是荒凉的”。正因现实的荒凉,记忆中与祖父在后园共度的时光才显得如此珍贵。那是她对抗整个世界的冰冷和成年的孤独的最后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