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梦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21章)

【简介】“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经典之作,且被公认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该小说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将涉及的政治事件隐去,多着墨于贾府的闺阁闲情、家庭琐事,并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与悲剧美,从而揭露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的原因,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对叛逆者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展开
随感
  • 乙未
    《红楼梦》前十章以神话开篇,奠定悲凉基调。贾府的繁华盛景下,暗藏衰败危机,元妃省亲的荣光与刘姥姥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宝黛初会的似曾相识,印证木石前盟的宿命;王熙凤的精明干练,尽显其权术与魄力。薄命司判词与十二曲词,提前剧透众人悲剧结局,让每一处热闹都染上伤感。人物鲜活立体,无绝对善恶,宝玉的叛逆、黛玉的敏感,皆令人动容。前十章恰似一幅精致画卷,于繁华中见苍凉,于相遇中藏别离,宿命感贯穿始终,引人深思。
  • S138***152
    读《红楼梦》开篇这段文字,恍若踏入一场命运的迷局。甄士隐的恬淡生活被一僧一道的疯言疯语撕裂,那首“惯养娇生笑你痴”的判词,如谶语般预示着英莲的悲剧,也为整个红楼的兴衰埋下伏笔。贾雨村与甄家丫鬟的对视,看似偶然,却暗含着世俗欲望与命运的纠缠。中秋夜的诗句,道尽了雨村的野心与愁绪。 这开篇的字字句句,都是曹公精心编织的网,将宿命、欲望、人情一一网罗。那一声霹雳,不仅惊醒了士隐的梦,也让读者窥见了繁华背后的虚空。每一个人物的出场,每一句言语的交锋,都在悄然推动着命运的齿轮,叫人在品读时,既为其中的人情冷暖唏嘘,又为那早已写就的结局心生怅惘。
  • S137***20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以贾家为中心展开描述,读《红楼梦》时的感受并不是像在读书,而是隔着一层薄纱,透过来看到那个时代的背景,没有善恶分明的角色,只有一个个鲜活的人,跃然纸上。贾家的繁荣就像是一场烟花,绚烂过后就只剩一地灰烬,让人为之感慨。
  • S138***152
    读《红楼梦》第一回,我一下子就被开头的奇幻故事吸引住了。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因为好奇人间的繁华,被一僧一道变成美玉带进了红尘,这开头还挺浪漫的。作者用“甄士隐”“贾雨村”暗示把真事藏起来,用假话来讲故事,一开头就埋下了真假难辨的伏笔。 书里批评当时那些老套的文学作品,更显得它很特别。它不写什么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老掉牙情节,专写闺阁里的日常小事,却能在平常里写出真东西。这让我觉得,真正的经典从不会跟风,它敢突破,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人性观察,在文学史上闪闪发光。看完这一回,我对后面大观园里的喜怒哀乐,更想接着看、接着研究了。
  • S137***934
    今天开始都红楼梦了,读到的六回,只能说每一回都有每一回不一样的感受吧,经典还是经典
  • S137***755
    读《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至第二十四回,第二十二回宝钗庆生,点戏暗喻众人命运。第二十三回众人迁居大观园,黛玉葬花。第二十四回小红遗帕惹祸端,贾芸认宝玉为父,倪二仗义助困,展现贾府底层人物的温情。这三回层层推进,由喧闹的宴会到大观园中的乐趣,再至人情,展现家族盛景下的伏笔。
  • S136***023
    大体上说,红楼梦有两种版本,一是乾隆56年(1791)程伟元高鹗编辑出版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俗称程高本),二是有脂砚斋评语的手抄本(俗称脂评本)。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手抄本但是影响不大。 程高本里,贾宝玉的前世是女娲补天所剩之石,警幻仙子赐名神瑛侍者,石头灌溉绛珠仙草,二人结成木石前盟。也就是说,贾宝玉的前世就是石头,神瑛侍者不重要,只不过是警幻仙子赐给石头的一个名号而已。为叙述方便,我称之为“石头神瑛侍者一元化”。 脂评本里,贾宝玉前世不是石头,而是另一个独立主体神瑛侍者(来历不明),石头与绛珠仙草没有任何关系,与神瑛侍者的关系,就是搭神瑛侍者的便车下凡,挂在神瑛侍者的脖子上当观察员记录员,然后把观察到的事情写成书,问世传奇。也就是说,脂评本里,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石头不重要,它就是挂在神瑛侍者脖子上当观察员而已。我称之为“石头神瑛侍者二元化”。
  • S136***023
    红楼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走的是阳春白雪路线。作者置一般下里巴人的理解能力于不顾,大量采用超前创新的写作技巧,挖坑设谜,造成很多误解。另外,红楼梦还存在版本问题,主要是清末民初时出现很多手抄本,内容与程伟元高鹗编辑出版的印刷本有很多不同之处,从而引起误解。
  • S137***755
    读《红楼梦》第十九回至第二十一回,我读这三回主要感受到的是温馨。第十九回主要描绘了两段温馨场景,一是袭人劝宝玉好好读书,二是宝玉去看望黛玉,打闹之间编造了一个“香玉”的故事,两件事温馨自然。第二十回出现了新人物——史湘云。黛玉因她和宝玉拌嘴,推动宝黛之间的感情升温。第二十一回袭人规劝宝玉的行为。同时贾琏私通多姑娘,平儿发现证据却帮他向凤姐隐瞒。后面这件事再次暗示贾府温馨平静的背后,内里早已衰败。
  • S137***394
    红楼梦本身是一出悲剧,原文前八十回中,有多处让人不忍卒读,几欲泪下,乃至数度堕泪,甚至脂批也多次提到,可见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故事,让很多人感同身受。“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黛玉葬花是全文中最令人悲恸的章节,黛玉悲悼的不是落花,而是自己孤苦无依,寄人篱下的命运,是在贾府之中面临的“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现实,那种凄惶和无助,那种孤单和无奈,读来令人鼻酸。红楼一梦,恍然惊醒,悲剧,美到让人心伤。忆梦中之事,似是难记;忆梦中之人,若在面前;忆梦中之言,甚觉心伤。无奈,超脱时期,末成悲剧。“谦纸荒谬言,一把辛酸泪。皆云息者痴,谁结其中味。
同类书籍推荐
  • 红楼梦(无注释版)
    曹雪芹
  • 西游记
    吴承恩
  • 水浒传
    施耐庵,罗贯中
  • 隋唐演义
    褚人获
  • 聊斋志异(精品公版)
    蒲松龄
  • 东周列国志(精品公版)
    冯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