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外国文学/ 国富论
外国文学
国富论
作者:亚当·斯密、李慧泉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60章)

【简介】1776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美国通过了《独立宣言》;其二,英国出版了《国富论》。《国富论》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即使是在240年后,《国富论》仍是一部经济学家要不断重读的经典,我们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很多因素都深受本书影响:市场经济的原则、国家干预经济、分工、公平和效率、人力资本思想,有趣的是亚当斯密还解释了为什么歌唱者、表演者、舞蹈家能拿到高报酬,答案读者可以到书中自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列举参加学术研讨会时,经常听到的两句话是“这个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和“亚当·斯密才没说过这个!”这就是《国富论》,它构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无论反对它还是发展它,都只能在这个基础之上。

展开
随感
  • S137***665
    亚当·斯密对资本的性质、积累与用途的剖析,至今仍具现实意义。他将资本视为推动生产的核心动力,区分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强调合理配置资本对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作用。 斯密认为,资本积累源于节俭,而资本的用途决定了国家财富的增长速度。他反对将资本闲置或用于非生产性消费,主张将其投入农业、制造业和商业等领域,通过分工与交换实现价值增值。这让我意识到,个人与国家的财富增长,本质上都是资本有效循环与合理利用的结果。 同时,斯密对不同行业资本回报率的分析,也揭示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当今经济环境下,这一理论仍能为我们优化投资决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 S137***665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二篇第三章中对资本积累与分工的论述,至今仍具现实意义。他指出,资本积累是分工深化的前提,而分工的发展又会加速资本积累,二者形成良性循环。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国家经济还是企业发展,没有持续的资本投入和合理的资源配置,就难以实现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斯密强调“节俭是资本积累的唯一途径”,在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这句警示尤为珍贵。同时,他对资本用途的分类也启示我们,资本应流向能创造最大价值的领域,避免盲目投资。这不仅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经典阐释,更为现代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S137***665
    亚当·斯密对土地地租的剖析,打破了我对“财富来源”的片面认知。他提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所有权获得的“自然报酬”,其高低取决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与地理位置,这一观点将抽象的经济规律与现实生产场景紧密结合。 最触动我的是斯密对“地租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论述——地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农业生产力提升、市场需求扩大的必然结果。这让我意识到,任何财富分配形式都离不开社会生产的基础,看似“被动”的地租收入,实则与整个社会的劳动效率息息相关。 斯密的分析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深入到经济运行的核心逻辑,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不仅让我读懂了地租的本质,更学会了用理性视角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
  • S137***665
    亚当·斯密对土地租金的深刻剖析令人叹服。他指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因独占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收入,其高低取决于土地的肥力、位置以及市场需求。这一观点揭示了地租并非源于土地本身的“自然恩赐”,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 斯密强调,地租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结果而非原因,这一洞见颠覆了当时流行的重农主义观点。他还指出,随着社会进步和人口增长,优质土地供不应求,地租必然上涨,而这又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升,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 这一章不仅展现了斯密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对经济现象的敏锐观察,也让我思考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社会公平问题。在当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土地价值飙升,如何平衡土地所有者、使用者与社会整体利益,依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 S137***665
    对收入分配与资本积累的剖析极具启发性。他将国民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类,指出三者的比例关系决定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格局,而资本积累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斯密强调,合理的收入分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资本的有效利用。同时,他批判了重商主义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资源配置。 这些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既要注重效率,也要兼顾公平,为资本和劳动力创造自由流动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 S137***665
    亚当·斯密对商品价格、工资、利润与地租的分析令人叹服。他指出,商品的真实价格由劳动决定,而市场价格则受供求关系影响,这一洞见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斯密强调,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资本积累密切相关,而利润则随资本竞争加剧而下降。地租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其高低取决于土地的肥力与位置。他反对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主张自由竞争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些论述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也为后世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斯密的思想深邃而务实,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时,既要尊重市场机制,也要关注社会公平。
  • S137***665
    亚当·斯密对货币、商品价格及劳动工资的深刻剖析令人叹服。他指出,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其价值并非源于自身材质,而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这让我意识到,现代经济体系的运行逻辑,在两百多年前已具雏形。 斯密强调,商品真实价格由劳动量衡量,而市场价格则围绕自然价格波动,这一观点揭示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同时,他对劳动工资与资本利润的关系分析,既看到了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隐含了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 这些论述不仅帮助我理解了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更让我认识到,自由市场与合理调控之间的平衡,仍是当代经济政策制定者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斯密的思想穿越时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S137***665
    亚当·斯密对分工的剖析令人豁然开朗。他以制针业为例,生动展现了分工如何将复杂劳动拆解为简单工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这一观点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斯密指出,分工源于人类交换的本能,而交换又推动分工不断深化,形成良性循环。从家庭内部的简单分工到社会层面的产业协作,背后是人性对效率与利益的合理追求。这让我意识到,现代社会的高度专业化与协作模式,早已在斯密的洞察之中。 核心启示在于:自由分工与交换是财富创造的基石。它打破了我对“勤劳致富”的单一认知,明白合理的制度设计与社会协作,远比个体孤立劳作更能催生财富。这部经典的智慧,至今仍在照亮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路径。
  • 伍玖玖
    斯密通过制针的例子展示了分工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这让我认识到,专业化和分工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 S136***551
    一个人轻视危险和奢望成功的心理,在选择职业的青年时期最活跃。青年更应珍惜当下。
同类书籍推荐
  • 小王子
    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
  •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 我身上有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加缪
  • 乱世佳人
    玛格丽特·米切尔
  • 布鲁克林有棵树
    贝蒂·史密斯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纪实影像典藏版)
    海伦·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