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雾都孤儿
小说
雾都孤儿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56章)

【简介】孤儿奥立弗·退斯特从小在贫民习艺所受尽欺凌,逃到伦敦后又不幸陷入贼窟。身边的世界像一台疯狂运转的机器,小奥立弗却努力坚守着心底深处的纯净与高贵。这份执著终于帮他等来了柳暗花明:布朗劳先生、梅里太太等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与此同时,奥立弗奇特的身世也一步步真相大白。小说在深入揭示社会弊病的同时,也在英国文学目前留下一连串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百多年来深受读者爱戴。

展开
随感
  • S131***073
    它提醒我们,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不应忽视弱势群体的权益,要始终保持对人性的尊重与关爱。同时,它也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中的善良与正义也永远不会熄灭,终将照亮前行的道路。
  • S131***073
    小说中,狄更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他用奥利弗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济贫制度的残酷与虚伪,以及社会阶层的冷漠与无情。同时,他也通过奥利弗最终的幸福结局,传递出对美好未来的希望,相信善良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 S131***073
    但在这片黑暗之中,狄更斯也精心描绘了许多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角色。布朗洛先生的善良与正直,在奥利弗最无助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他关爱与庇护;南希虽然身处贼窝,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为了保护奥利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角色的存在,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奥利弗前行的道路,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力量。
  • S131***073
    狄更斯以细腻而犀利的笔触,勾勒出一幅19世纪英国社会的众生相。济贫院的黑暗、伦敦贫民窟的肮脏与混乱,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种种弊病,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济贫院的管理者们冷酷无情,将救济院变成了人间地狱;盗窃团伙中的费金贪婪狡诈,利用孩子们的天真为自己谋取利益;蒙克斯则阴险毒辣,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这些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堕落与腐朽,让读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 S131***073
    当他逃离济贫院后,又不幸落入以费金为首的盗窃团伙手中,在伦敦的黑暗街巷中挣扎求生。然而,奥利弗始终保持着善良与纯真的本性,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从未放弃对美好与正义的追求。
  • S131***073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展开。这个在济贫院出生的孤儿,从生命之初便陷入了苦难的泥沼。他被迫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遭受着饥饿、欺凌与不公。
  • S131***073
    在查尔斯·狄更斯的笔下,《雾都孤儿》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19世纪英国社会的黑暗与残酷,同时也闪耀着人性的温暖与希望。
  • 丹丹丹
    小奥利弗太惨了,一出生就没了妈,在济贫院挨饿受冻,好不容易逃到伦敦又掉进贼窝。最气人的是那群大人,道貌岸然的班布尔先生,阴险的棺材铺老板,还有那个老狐狸费金,个个都变着法儿欺负小孩。但奥利弗让我佩服,他就像石头缝里钻出来的小草。被逼着说"还要"的时候,明明怕得要死还是鼓起勇气伸手;被诺亚骂妈妈就拼命打架;逃去伦敦的路上饿着肚子走了七天...这孩子心里有股劲儿,再黑的夜也磨不灭他眼里的光。现在满脑子都是他缩在墙角发抖的样子,不知道后面还会遭什么罪。这书看得人又揪心又放不下,就像攥着块炭火,烫手却舍不得扔。
  • 丹丹丹
    读完《雾都孤儿》前六章,奥利弗在济贫院的遭遇让我如鲠在喉。这个瘦弱的男孩在"慈善"机构里挨饿受冻的场景,撕开了维多利亚时代温情脉脉的面纱。狄更斯用近乎残忍的笔触告诉我们:济贫院不是避难所,而是一台精心设计的苦难净化器。那些道貌岸然的管事们将贫困视为道德缺陷,用制度化的虐待"净化"穷人的"罪恶"。奥利弗要求添粥的名场面,不是童言无忌,而是一个饥饿灵魂对整套伪善系统的控诉。最讽刺的是,这套系统打着基督教慈善的旗号,却将《圣经》中"爱邻如己"的训诫扭曲成了"惩罚穷人"的许可证。当班布尔先生声称"济贫院是个愉快的地方"时,我们看到的是一整套将非人待遇合理化的官僚话术。
  • 丹丹丹
    刚读完《雾都孤儿》前四章,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狄更斯这老爷子太会戳人肺管子了,把维多利亚时代的伪善扒得底裤都不剩。小奥利弗在济贫院喝稀粥那段,我拳头都硬了——墙上挂着"仁爱"大招牌,结果孤儿要口粥喝就被关小黑屋?这不就是现代职场PUA的古早版嘛!最讽刺的是那帮"慈善家",嘴上说着仁义道德,手里的藤条倒是挥得虎虎生风。殡仪馆学徒那段更绝,活人住的地方还不如死人棺材宽敞,合着穷孩子连呼吸都是错的。小奥利弗就像个行走的测谎仪,走到哪就把成人世界的虚伪照得明明白白。现在看懂了,书里那些阴森森的济贫院和棺材铺,根本就是吃人社会的双重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