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外国文学/ 德博拉·利维:女性成长三部曲(共3册)
外国文学
德博拉·利维:女性成长三部曲(共3册)
作者:德博拉・利维、步朝霞、王如菲、付裕
出版社: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6章)

【简介】德博拉·利维女性成长三部曲 第一部:论女性写作。2020年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获奖作品。 在书中,利维努力平衡女性、母亲、写作者的三重身份,同时讲述深刻影响她小说创作的现实生活经历:童年时在南非,她因父亲遭祸而失去语言能力;青少年时在英国的廉价餐厅里,她与建筑工人和巴士司机共处,逐渐成长为作家;五十岁时,她婚姻破裂,临时起意去往西班牙马略卡岛,在他乡回望此前的人生。 第二部:论女性与家庭生活。被《卫报》评为“21世纪100部佳作”,获2020年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生活崩塌了。我们试图控制自己,保持冷静。接着我们却发现,自己并不想保持冷静……” 一个女人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打破旧有界限,在一个对她不利的世界中获得一个小角色?这是历史上每个女人的故事——她们用自己的爱和劳动创造了一个家,结果是满足了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的需求。 第三部:论女性与私人财产。本书荣获《洛杉矶时报》图书奖,被《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评为年度好书。 女性除了属于自己的房间,或许更需要自己的房子。一部睿智精妙地探讨女性买房、独居、精神生活的个人纪实文集。 为什么我们总想买房?独居生活意味着什么?利维以自身为例,揭露女性渴望房产背后的心理、社会成因,点明房产不是关键,房产带来的自由、独立、安全、温暖的生活可能才是女性真正渴望的。

随感
  • S136***557
    #摘录 ⑥ 有些妈妈会发疯,因为正是孩子们爱上的那个世界让她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生活在女性概念的边缘地带并不舒适,在孩子身上寻求庇护则同样不明智,因为孩子们总是渴望闯荡世界,去见别人。是的,曾经很多次,我把女儿们唤回来,帮她们拉上外套的拉链。但是我知道,她们宁愿自由地跑开,受点儿冻也无所谓。 ⑦ 有人说,我拒绝承认母性本能和爱有任何价值。不是这样的,我只是要女人们真实、自由地去体验这两者。实际上,她们常常以此为借口,在其中寻求庇护,却发现当心灵的感情耗尽时,避难所已变成了牢笼。 ⑧ 他的爱让她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记得当时我在想,是的,永远不要把恨误当作爱。
  • S136***557
    #摘录 ④ 心是作家的必备品质,那时他也许并未将女作家考虑在内。即便是最不可一世的女作家,也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以建立强大的自我,助她顺利地度过一年的头一个月,更别提还得一路挨到十二月。我听到杜拉斯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自我在对我说话,穿越每一个季节,对我不停地诉说。 ⑤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意思是,女人与其说是神秘幽暗的大陆,不如说是明亮的边缘地带?如果母性是女性唯一的能指,那么我们知道,自己怀中的婴儿,只要身体健康并得到精心的照料,终究会离开我们的怀抱,去见别人。去见另外一个人,去见识这个世界并爱上它。
  • S136***557
    #共鸣 关于③,我觉得房子是避风港,给自己一个家,而不是为了取悦和留住他人。 #摘录 ① 笔记本,甚至法官札记,因为我一直都在为自己不甚明了的事情收集证据。 ② “任何时候,形式都不能大于内容,尤其是在波兰。这跟我们的历史有关:镇压,德国人,俄国人,我们为自己强烈的情感感到羞愧。在戏剧中,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使用情感,不能模仿它。人们把我的作品说成是‘超现实的’,但在我的作品中,超现实的情感是不存在的。同时,我们创作的也不是心理戏剧,我们没有模仿现实。” ③ 大的难点在于考虑那些基本的,也是完全可控的方面:如何同时为孩子和男人提供一个中心点。女人将此看作一栋房子所意味的最大挑战……女人布置的房子是一处乌托邦。她忍不住要这么做,不是用幸福本身,而是用对幸福的求索,去吸引自己最切近、最亲爱的人。
同类书籍推荐
  • 小王子
    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 莎士比亚全集(10卷本)
    莎士比亚
  • 童年
    高尔基
  • 译文名著精选·第四辑(全25册)
    托马斯·哈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