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小妇人
外国小说
小妇人
作者:露易莎·梅·奥尔科特、王之光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51章)
150余年不朽的女性成长之歌,开创先河之作,深刻影响杨绛、J.K.罗琳等无数女性的人生之书!  豆瓣高分译本,翻译家王之光经典译作,无删节•全译本  全世界各类名著书单的必读书 ·教育部推荐课外必读书目(六年级) ·BBC英国全民票选“大阅读”TOP 100图书 ·《卫报》TOP100英文小说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票选TOP100儿童小说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100本学生必读书” · 塑造美国的88本书之一  出版150年来,已被译成100多种文字  近100年来改编25次,平均每四年推出一部同名影视作品  电影《小妇人》原著小说!2020年奥斯卡获奖影片!豆瓣8.1高分影迷众口称赞!

【简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父亲远赴战场,四个女儿和母亲在家过着艰苦而乐观的生活。大女儿美格追寻真爱,不畏贫穷;二女儿乔热爱写作,独立自主;三女儿贝丝善良柔弱,喜爱弹琴;小女儿艾美钟爱绘画,清醒勇敢。小妇人们在清苦中成长,在温馨中学会爱,努力去追寻人生的自由。《小妇人》出版100多年来被改编25次,是开女性成长小说先河的世界文学名著,深刻影响了杨绛、J.K.罗琳等众多知名女性。每个时代都需要读《小妇人》。因为每个时代,都需要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展开
随感
  • S138***440
    合上《小妇人》,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轨迹仍在心中萦绕。最触动我的,是乔在阁楼写作时倔强的侧影,和贝丝指尖流过琴键的温柔宁静。她们在清贫中相互扶持,各自选择了截然不同却同样闪光的道路——梅格甘于平凡温暖,乔为理想独立漂泊,贝丝如烛光悄然燃尽,艾美在现实中追寻艺术。 或许成长的真谛,不在于成为谁,而在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并有勇气为之负责。那些关于爱、独立与成长的课题,穿越百余年时光,依然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 S137***189
    翻开《小妇人》前四章,像闯进了马奇家温暖又热闹的小屋。四姐妹虽然家境普通,连圣诞礼物都要省着买,却把日子过得满是光。梅格温柔懂事,就算羡慕华丽衣裙也不贪慕虚荣;乔风风火火,爱读书写作,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贝丝腼腆善良,守着钢琴和家人就很满足;艾美活泼好强,对绘画满怀热爱,四姐妹各有各的可爱。 最打动我的是她们的互助与成长。梅格带妹妹们做针线活补贴家用,乔学着收敛脾气照顾贝丝,姐妹们会为小事拌嘴,却总能很快和好,还一起约定“不再抱怨”,用努力对抗生活的拮据。马奇太太的教导也很暖心,她不教孩子们追求物质,反而引导她们关爱他人、学会知足。 这四章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它让我明白,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家人间的陪伴与扶持,是在平凡日子里守住善良与热爱。
  • S138***391
    四个女孩在“独立日”自主操持生活的尝试里,藏着对“长大”的朴素理解:美格为布料瑕疵懊恼,是消费抉择的初体验;乔晒脱皮的鼻子与昏胀的头脑,映照着兴趣与责任的拉扯;贝丝在杂乱壁橱前的忧虑、学歌的吃力,满是对秩序与挑战的敏感;艾美琳湿衣的遗憾,更折射出少女对社交体面的在意。这些“小事”看似琐碎,却是她们挣脱依赖、触摸生活真实的开始。更动人的是母亲的智慧——无声的笑与暗中相助,既守护了孩子的独立尝试,又以温柔托底。这段文字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独自完成烘焙的笨拙:为食材分量纠结、被烤箱热度烫到手,却在成品出炉时涌起巨大满足。成长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而是在这些“漫长又开心”的试错里,在每一次为“不完美”懊恼却又倔强坚持的瞬间,我们终将懂得:独立不是无懈可击,而是敢直面生活的毛边,仍愿意热气腾腾地爱它。
  • S137***730
    《小妇人》如同一股温暖的溪流,淌过心间。马奇家四姐妹在清贫中坚守善良与梦想,梅格的温婉、乔的倔强、贝丝的善良、艾米的成长,都鲜活动人。她们用爱与勇气面对生活的风雨,让我懂得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家人相伴、坚守自我。这本书教会我,平凡的生活里藏着最珍贵的美好,要像她们一样,在成长中保持初心,用真诚与热爱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 S138***597
    《小妇人》以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为主线,满是温暖与力量。她们在清贫中坚守善良,在分歧中学会包容,用各自的方式追逐理想与幸福。梅格的温婉、乔的独立、贝丝的善良、艾美の蜕变,让我看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书中“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的箴言,更教会我珍惜亲情、勇敢追梦。这不仅是一部成长小说,更是一曲关于爱与责任的赞歌,让人读完心生暖意。
  • S138***391
    这一章让我明白,生活中需要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增添色彩,而创造力和沟通是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因素。我们也应该像四姐妹一样,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勇于尝试新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一章展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创造力,也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四姐妹成立匹克威克社,创办社报,通过邮箱传递各种信息,这一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想象力。它们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还培养了她们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劳里参与其中,进一步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友谊。从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奇太太教育方式的智慧。她尊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鼓励她们发挥创造力,让她们在自主活动中成长。同时,邮箱的设立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它让信息得以传递,情感得以交流
  • S137***212
    梅格追求婚姻的温婉,乔追逐写作的叛逆,贝丝沉浸音乐的纯真,艾米向往艺术的优雅,四姐妹个性鲜明,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约束下的不同路径。乔拒绝婚姻、坚持写作,类似记者内莉·布莱突破性别偏见;艾米选择艺术与爱情,呼应画家玛丽·卡萨特的成就。她们的成长交织着支持与冲突,宛如一幅多彩画卷,折射出女性在困境中的韧性。
  • S138***498
    《小妇人》如同一股温暖的溪流,淌过心灵。马奇家四姐妹在清贫中坚守善良、追逐梦想的模样,让人动容。梅格放弃虚荣选择真爱,乔为写作执着坚守,贝丝用温柔治愈他人,艾米在成长中学会担当,她们的故事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 书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藏着亲情的珍贵、爱情的纯粹与自我的坚守。它让我明白,幸福从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心中有热爱、身边有牵挂,是在岁月里始终保持真诚与勇敢。这份温暖与力量,将永远照亮前行的路。
  • S137***109
    《小妇人》让我看到,女性的天空可以如此广阔。四姐妹在清贫中相互扶持,在成长中各自追寻理想——梅格选择平凡的婚姻,乔为写作独立奋斗,贝思默默奉献,艾美追求艺术。她们用不同方式诠释着坚韧与尊严。 最打动我的是乔,她拒绝劳里的求婚,在阁楼笔耕不辍,证明了女性不必依附婚姻也能活出精彩。这本书跨越百年依然闪耀:真正的成功,是忠于内心,在爱与理想间找到自己的路。
  • S138***391
    美格的心态转变令人深思。她原本满足于养尊处优的生活,但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渐陷入虚荣与攀比的泥沼。她模仿他人的言谈举止,追求时尚潮流,甚至对安妮·莫法特的物质生活产生强烈的嫉妒。这种对比凸显了物质欲望对人心的侵蚀——即便拥有新手套和真丝长袜,美格仍感到空虚与委屈,折射出物质满足无法替代精神富足的真理。更引人思考的是,当美格忙于追逐外在光鲜时,她的工作变得艰辛,内心也失去平静。这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幸福源于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对生活的真诚热爱,而非盲目追随他人的生活方式。唯有坚守内心的澄明,才能在纷繁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坐标。
同类书籍推荐
  • 悉达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
    (德)赫尔曼·黑塞
  • 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全9册)
    肯·福莱特
  • 撒旦探戈(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
  •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