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时代,年轻人该不该拿命换钱?
度过了艰难的2020,本应满怀期待地迎来2021年,却在开年被两起拼多多年轻员工去世震惊。

面对“该不该拿命换钱”的话题,我们不仅陷入沉思,科技看似无限进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工作压力反而扑向了我们,越来越多的生活不幸袭来?

996、007已是常态的大都市,逃离北上广也并非更好的选择。工作对于打工人们来说,到底意义何在?

本期书单,让我们了解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否定性的社会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溢着积极性的社会。从这一范式转移出发,韩炳哲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病理形态,其中包括抑郁症、注意力缺乏症、过劳症等精神疾病。它们不是传染病,而是梗阻症;不是由否定性的、免疫学上的他者导致,而是源于过量的肯定性。作者的论述终以一个社会愿景结束,他有意赋予其一个含有歧义的名称“倦怠社会”。这是一部为当下全球化时代做出诊断的重要作品。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再到“忐忑的中国人”这部全新、最新作品,著名作家梁晓声再次“发声”,深刻力陈社会根本性问题!另类观点透视中国发展中的困惑,中国人为什么而“郁闷”,为什么而“忐忑”,中国人中为什么充斥着那么多迷惘的青年和无聊的“看客”?作者直陈社会中种种矛盾和纠葛,挖掘人性背后的心理,文化中的缺失,社会中的“看客”,诚恳的笔调、忧虑的声音,入木三分地揭示中国人的精神与生活双方面的压力和忐忑。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