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第三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写道:“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就是说到了白露时节,凉风吹着枕头和簟西席,白露打湿了衣裳,以这种方式诉说着天气已经转凉了。

告别盛夏,秋风徐来,万物美好如期而至。我们顺着节气美学的藤蔓,整理了这份美育书单,带你在书香中走进温柔浪漫的秋天。
白露 | 风物美学
露染清秋,诗意悠长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候变化的重要节令。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具清灵气质的节气,白露总跟“清露”“桂香”这类温柔意象相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的白露时节就是恬淡惬意的。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此时昼夜温差渐大,白日里阳光晴好,仍带有盛夏的余热,入夜后却凉意陡生,水汽遇冷凝成露珠,沾在大自然的花草上,满地像闪着光的星辰点点。

古往今来,人们总爱把节气写进诗词中,仿佛这一季的清风、寒露本就为笔墨而生。于诗人而言,秋季并不是单一的,不是单一的萧瑟;白露也不是单一的,不是单一的凋零。让我们跟随古代文人墨客的脚步,感受秋日的不同韵致。
以四季为序,解读诗歌中的自然之美。
《四时之诗》并非一本枯燥的古诗词注本,书中没有晦涩生硬的专业术语,只有如话家常的细腻文笔。从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每一首都是打开秋日心境的钥匙。在蒙曼老师的笔下,秋日藏着清露的凉、桂香的甜和归雁的远。

蒙曼老师用自己的人生体验解锁古诗词,书中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带领我们在四季更迭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当诗里的“春樱、夏荷、秋露、冬雪”与当下的四季风物重叠,我们仿佛能够穿越千年,与古人一同感受那时的一草一木,岁月流转。
致敬鲁迅文学奖,致敬在写作道路上辛勤耕耘的作家。
一套鲁迅文学奖得主散文丛书,收录了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一些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评论家的作品,他们各具特色的生命体验和写作风格,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通过不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带给你别具一格的文学体验。

文坛大家的作品朴实却有力量,从这些文字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身边琐事的回味与感悟,对大自然和世间万物的悲悯,对岁月悠长、时光消逝的感叹与思考。
白露 | 躬行实践
秋耕沃野,笃行践远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吃番薯”“吃龙眼”的习俗,古人认为此时的露水“禀清肃之气”可用于煮茶或入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也有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饮白露茶的习俗恰似秋日里的一缕清欢,从古时延续至今。如今白露节气一到,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在渐冷的节气中围炉煮茶话时光,一边翻烤番薯、吃龙眼等美食,一边品味香茗,时光仿佛在此刻慢了下来。
防治一体—摆脱亚健康,图文并茂—了解中草药。
本草是来自自然的瑰宝,凝聚了天地日月的精华,见证了人事风物的变迁。胡世云医生带领的科普团队创作本书,将五十种本草的典故趣闻娓娓道来,以中药为中心,引申出针对具体疾病的适合现代人的保健养生药膳及方法。书中在科普中医药的同时,正本清源,推广传统中医学,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当下,许多人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习惯差、长期缺乏运动等,导致身体受肥胖、脱发等亚健康问题的困扰。书中用对话、讲故事、拟人手法等趣味方式,重点讲述中医药对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作用,帮助人们尽早摆脱亚健康,找回满电状态。
跨越山川湖海,不仅是地理的抵达,更是心灵与自然万物的热烈相拥。
苗德岁,首位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罗美尔奖”的亚洲学者,书中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带领读者认识生物多样性,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自然秘境的大门。不同于传统科普书籍的枯燥罗列,本书以“故事化叙事+互动小游戏+沉浸式图文”的形式,将遥远森林的珍稀鸟类、深海珊瑚礁中的奇异鱼群鲜活地呈现给我们。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千姿百态,缤纷多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从亚马逊雨林到寒武纪海洋,发现生物多样性之美。
白露 | 修心养性
秋露沾衣,澄心明性
古人说“白露身不露”,白露时节气候转凉,阴气渐重,阳气虚浮,应及时添衣加被,睡卧不可贪凉。此外,秋季气候干燥,适宜温润养肺,气虚者可适当食用糯米,温补脾胃、补中益气。口干咽燥者可食用梨子,润肺清燥、补充水分。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当晨雾漫过草尖,叶子上凝结出第一颗晶莹的露珠,秋便褪去了夏日的暑热,多了份清寂的温柔,这份时节的馈赠,恰是修心养性的好契机。晨起时不妨慢下来,安眠时不妨静下来,放下夏日的浮躁,不慌不忙,自在前行。
从拥抱自己开始拥抱生活,从治愈自己开始治愈世界。
在这个步履匆匆的快节奏时代,我们常常被生活的重压所困,日常的琐事、工作的繁忙……《治愈力》这本书恰似一道穿透云层的光,照亮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带给我们一丝温柔的慰藉。

作者席音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她的文字既有理工科背景的理性思辨也有文学细腻的感性特质。书中结合“正念疗法”等实践案例,剖析焦虑情绪背后的正面意义,提出“焦虑源于不甘平庸,崩溃反映追求更好生活”的独特视角。愿每一个寻找光亮的灵魂,都能在书中找到与世界美好环环相扣的治愈力。
寻找生命意义,寻找唤醒每个清晨的热爱与动力。
IKIGAI是指四个维度的交汇:你擅长的事(专业)、你热爱的事(激情)、世界需要的事(使命)、能为你带来回报的事(职业)。书中将IKIGAI概念与充满启发的故事相结合,帮助你在这四个维度中勾勒出自己的“生命意义图”。它告诉你,每个人都能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热爱。

“每天醒来,我还有想做的事”,这是书中那些百岁老人的答案。这本书赋予你的是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内在驱动力,在每个清晨不必被闹钟催促,而是欣然起床,拥抱新的一天。一场生命旅程的探索,远不止一个答案,翻开这本书,开始一段美好的自我发现之旅,找到人生的不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