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到,插秧忙,雨润万物禾苗壮”。在中国南方,“小满”指雨水的逐渐丰盈;在北方,则指小麦的渐续饱满。“满”在不同气候地区的不同指代,体现出农耕时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小满,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气。随着气温的升高,在我国广袤辽阔的土地上,作物生长,农田呈现出一片繁忙之景。
小满 | 四方食事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食野菜是小满的风俗之一。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旧时民间有吃野菜、苦菜的习俗,以便于清热去火。医学上多用苦菜治疗热症,古人还会用它醒酒。

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以清利湿热,如赤小豆、薏仁、绿豆、西红柿、西瓜、鸭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以及油煎熏烤之物。

小满后温度升高,雨水变多,空气湿热易使人感到烦躁不安,因此要注意饮食清淡,多进行户外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颐养性情。
藏在考古现场与丹青芸帙里中国人的千年饮食记忆。

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几乎拥有和文明史一样长久的饮食史。在基本的解饿充饥效能之外,饮食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含义。“吃”是中国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主题之一,作者以考古学家的身份介入饮食的发展流变中,举饮食器具、烹饪方式、饮食掌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的广博与厚重。
文学爱好者与资深吃货的沉浸式阅读之作。

擦出阅读与美食碰撞中的神奇火花。《帕丁顿熊》里的橘子酱、《挪威的森林》里的味噌汤、《追忆似水年华》里的玛德莱娜小蛋糕、《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薄荷酒,美食作者凯特·杨从日常阅读的感受中获取美食制作的灵感,在一百道食谱中,将对文字的感受转化为对味蕾的刺激,提供超越感官限制的人生新体验。
小满 | 蔓蔓日茂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以植物生长状态命名的节气。民间谚语有云:小满,江河渐满。降雨量的充足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自然界的植物处在生长和丰盈的阶段,天长日久中,万事万物也一天天繁茂起来。

中国南方地区的农田以水田为主。在一些稻作区,“小满”是插秧的时日,“插小满秧”,可以保证在收获季节开镰割稻。北方地区的农田以旱地为主。小满时节小麦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由清代道光年间的《清嘉录》中“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知,古时小满节气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商蚕农满怀期望,盼望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于夏日优美清朗的山间来一场亲近大自然的心灵之旅。

从自然最幽微之处获得诗意与欢乐。内华达山脉的群峰、湖泊、峡谷、森林是他的停留地,冰川的痕迹、溪流的形状、光芒的折射、鸟鹿的灵动激发他灵感的无尽蔓延。作者缪尔以精确的观察力和细腻生动、富于情感的笔触,勾勒出大自然鲜活的生命状态,告诉我们人也可以跳脱出俗世的烦恼,感受天地的广袤、安详与野性,让阳光洒在心上,溪流穿躯而过,在荒野之中走向自己的内心。
在天然的质感和原生态的纯净中感悟生活的美好。

麦田,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往往象征着理想化的纯洁世界,没有苦闷和彷徨,唯有真诚与朴实。作者刘君君以散文、随笔、诗歌的形式记录其于四季中游玩山水的心得、对身边人事物的感念及对童年的回忆,体味自然美、人性美和社会美的调和,表现出一种不要被生活抹去棱角,用笔起舞、向善而歌的使命与追求。
小满 | 传统习俗
小满,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智慧的节气,指满而不损、满而不盈、满而不溢。儒家亦有“满招损、谦受益”之说。

古人相信万物有灵,损益相济。一方追求上的永无止境,便会压迫另一方的有效生存。一个“小”字,将原本属于“满”的充盈之意减至恰到好处的适量,在张弛有度与将满未满之间,表现生活中的永恒追求:知足常乐,谦卑谦逊。

中国农耕文明是典型的“男耕女织”。在北方女织的原料以棉花为主,在南方则以桑蚕丝为主。因此在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小满为蚕神诞辰,江浙一带亦会有举办“祈蚕节”的习俗。
不必去争取一个处处圆满的人生。

在跌宕的人生路上总结经验,探讨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的关系,将生命途中的家庭与朋友、成功与失败、道德与毁誉串成人生的珠链。在季羡林的人生观里,他教我们要冷静客观面对众生相,告诉我们在世间种种丑态面前,需保持真忍的品格,追求愉快的生活,也追求心灵的平衡与宁静。
花未全开月未圆,终归小满胜万全。

事实无常,唯求修心。生活是一条驰而不息的河流,有时水静无波,有时风起浪涌,面对顺境不浮躁,面对逆境不自弃,终其一生要寻找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过于追求完美便往往受困于此,越是内卷焦虑的时代,我们越要追求内心的平静。本书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讲述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和所见所感,逐渐形成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到达哪里都是风景的人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