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第一个节气。虽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但立秋仍是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宋朝杨万里在《六月十三日立秋》中写道:“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风半点无。”“秋”字同样有禾谷成熟之意,此时万物也开始由茂盛生长转向成熟与丰收。

暑气降,风微凉,桂香渐起秋意长。我们顺着节气美学的藤蔓,整理了这份美育书单,带你在书香中走进沉静丰盈的秋天。
立秋 | 风物美学
山河辞暑,一叶知秋
立秋,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二十四节气解》中记载:“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预示农作物成熟,农忙即将开始。尽管气候开始由闷热多雨向干燥清爽过渡,但立秋时节尚未出暑,“秋老虎”的暑热余威需至末伏后才能逐渐褪去。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此时的风已与暑天不同,初显凉意;蝉感到阴气上升开始鸣叫;大雨过后的早晨尚未凝结成露珠,而是形成白茫茫的雾气。

古往今来,人们在自然时节的流转下汲取美的灵感,这种源于自然的美学智慧,成就了无数艺术杰作,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人们的审美心灵。秋日有银杏的金黄、枫叶的绛红、土地的褐棕,温暖的“美拉德”色系里蕴藏着秋季时令的物候更迭,让我们在自然万物的风物美学里,把这个秋天过得五彩斑斓。
一本书教会你日常穿衣搭配里的色彩科学,快速搭建最适合自己的选色体系。
“打扮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门科学,它是完全有规律可循的”。你是深色型还是浅色型?黑白灰装扮真的万能的吗?黑色竟然并不显瘦?一本书带你纠正人们对穿衣色彩的种种误区,快速建立属于自己的选色体系。

作者张沂清拥有多年一线时尚经验,致力于普及不为众人熟知的穿衣搭配技术,书中用随笔的形式,轻松幽默地讲解色彩搭配里的技术逻辑,不仅用最高效的方式教会你在各种场景中如何搭配,更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学会色温、明度、饱和度等色彩基础知识,轻松提高色彩辨识度。
在被科技支配的时代,用美学智慧重建人文精神的家园。
全书为著名学者骆冬青开设的《美学智慧》课程汇编,用二十二讲深度解读“美学智慧”的概念。骆冬青教授通过丰富的美学批判理论、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与个人灵动的体悟,构建了一个颇具智慧的完备体系,不仅回应了古典美学中的问题,也指向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未来。

书中为看似晦涩难懂的美学概念找到与现实相联系的小切口,从如今的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出发,探寻美学中超越技术的人文价值,让你在阅读中发现传统美学的新鲜意趣。
立秋 | 躬行实践
耕耘有时,收获已至
立秋时节,南方有“啃秋瓜”的习俗。在清朝,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果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以防秋燥,避免痢疾。北方则有“贴秋膘”的习俗。立秋吃肉也称“咬秋”。古时物资短缺,贴秋膘旨在补充“苦夏”的消耗,同时也为应对寒冷的冬天储备能量,饱含人们对健康与丰饶的向往。

如今,“贴秋膘”已成为美食丰富的调侃,各地的食肉习俗也各有独特风味。耕耘有时,收获已至,让我们循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跟随书中的指引,一起行动起来迎接这个丰盈的秋日吧。
以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为线索,解读古人秋日里的诗意。
从立秋至霜降,作者以节气与物候为线索,收录与时节密切相关的唐诗并对比每首诗的独特之处。书中意趣盎然地解读了唐诗中的典故与对仗,辅以各大博物馆的历代典藏名画,带领我们在沉浸式感受古代诗人在阴晴雨雪中的心绪滋味。

谁在春天与秋天的诗词中使用了同样的表达手法;同一个题材里诗人们如何各展所长;白居易的直白、杜牧的宛曲、李白的肆意……让我们一同走进唐诗里的岁时,在诗词与绘画的陪伴下度过秋天。
探索多样百变的肉类美食,体验味蕾上的文化盛宴。
食物是民族的地理,滋味是国家的记忆。同一类食物在不同的地域特色下演变出迥异的饮食文化。而肉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美食作家魏水华将肉食分为“肥腴之美”与“新鲜之味”,介绍全国各地的肉类美食及其背后的饮食故事,探索食物背后的地域特色与人文精神。

“快乐就是大口吃肉,恣意生活”。不管伏天还是腊月,羊肉都是一味温暖的治愈良方;螃蟹是自然的恩赐、鱼肉是人间滋味的灵魂,螺肉等小众肉食美味同样值得论道……天南海北的肉食及其习俗都被作者囊括其中,带你体验味蕾上的文化盛宴。
立秋 | 修心养性
踏闻枫叶,揽月听秋
燥邪当令,易伤津液,而肺在四季里应秋季,最惧燥邪。因此,应多食百合、莲藕、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以益胃生津,而山楂、葡萄、柚子等酸性食物则能够收敛肺气。此外,到了秋凉时期,人体进入休整的阶段,“秋乏”现象难免,应“早卧早起”,增加晚上的睡眠时间,调畅肺气。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天气开始凉爽,心境也随之澄明。此时最宜慢下脚步,借天高气阔的时节,整理纷杂的念头,滋养从容的性情。让我们在秋光里,静观万物,养性修身。
在文学大家的人生回望中,品味生命不设限的无限可能。
一本文坛名家的散文合集。收录了史铁生、季羡林、汪曾祺等当代作家与鲁迅、萧红、郁达夫等近代作家的散文名篇。阅尽沧桑后的他们在笔下深情忆往事、忆故人、忆人生,用生动的笔触描摹出不设限人生的无限可能。

“人生缓缓,自有答案”。在这本反内耗的华语文学精华里,不仅蕴含着大作家们对往日的回忆与反思,更能在他们质朴的语言背后,品悟出其中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与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愿你能够在向上的文字里,找到自己的生命节奏并自在绽放。
在冰山理论的指引下架起与他人深度连结的桥梁。
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能被看见的只是外在,隐藏在冰面下的才是人们真正渴望被看见的部分。只有了解那些复杂但无法由表面展现的观念与情感,才能真正洞察自我,与他人深度沟通。

作者李崇建以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基础,深耕萨提亚模式教学与咨询多年,不仅能够协助我们完成自我探索,更能沿着冰山的脉络,与他人建立深刻而亲密的联结。书中提供了数十个情境的对话练习,你能够在“实战模拟”中快速见证自己内心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