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波澜壮阔的长幅画卷。在绵延的笔触间,每一代人都在这幅画卷上留下了深浅不一、色彩斑斓的印记。历史每一页的翻动,都是对过往的致敬;当下每一行的记录,都是对未来的期许。
在2024年,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特邀请中华书局、新星出版社、接力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广东新世纪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大连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世纪文景、新华先锋、创美时代、蓝狮子、牧神文化等十余家出版方联合推荐书单,推出“献礼国庆75周年主题书展”,礼赞祖国华诞。
本次主题书展,将于8月-10月以推文的形式陆续推出“阅见中国”“阅鉴辉煌”“阅知经典”三个系列主题,以传承先辈愿景,激发后辈担当,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见证并参与盛世中华的下一个辉煌篇章。
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的,是人类社会演变的纷繁。一幕图景写就一个时代,兴衰浮沉,风云变幻,都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史册上占据着光辉的篇章。天文地理、经史百家、日用文玩,中国文学的发展史,洞见着人生的哲学与社会的进步。从治学大家到经典名著,为读者建立清晰完备的历史认知框架、掌握从名著中获取信息和经验的方法,如暗夜之河里缀满灯光的小舟,光彩耀目,引人向行。
本期“阅知经典”主题推文,分为“文字斗士”“文坛新思”和“文学回响”三个部分,共推出12本精选图书,希望穿越时空的文字力量,能让文化得以延续传承,能让人类文明生生不息。
以文字为矛,以讽喻为盾,用犀利的笔触剖析社会顽疾,用深邃的思考照亮人性幽暗,文字的力量振聋发聩,足以撼动人心、改变世界。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开山之作,阅读鲁迅就是在阅读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
小说集收录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的全部小说共33篇。鲁迅以他如匕首般犀利的文笔批判着“麻木的国人灵魂”,描写着底层社会普通人的悲剧,希望以此警醒世人。鲁迅善于创造典型形象,讽刺人物的阴暗面,故事多以故乡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主题多是反封建、反礼教、反传统和反迷信的。以平凡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深刻反思着文化和人性。
小说创作于1933年,通过描写飞机坠毁后“我”在火星漂流时误入猫城的故事,刻画了身兼大地主、政客、诗人、军官的大蝎,世事洞明而敷衍的小蝎,只抢迷叶与妇女的猫兵,守着八个小妾的公使太太,杀人不犯法的外国人,以及抢着投降的军阀等形形色色的“猫人”形象。在科幻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讽刺意旨,通过对猫民保守愚昧的批判影射当时旧中国落后的国民性,反映了老舍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和对国家的深爱。
以小茶馆的兴衰变迁为镜,映照出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与人情冷暖。
《茶馆》在结构上分为三幕,以历史断面的形式表现了戊戌变法失败、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胜利后近50年间,北京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将北京各阶层的芸芸众生包含其中,体现着北京的社会风貌,展示出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一句台词一个人物,演绎着可感可叹的悲喜人生;一爿茶馆一个社会,映射出沧桑变幻的炎凉世态。
开创自传体抒情小说的潮流,发出震撼“五四”时代文坛的声音。
《沉沦》收录了郁达夫具有代表性的小说10余篇,以体现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现代精神。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在这些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大多生活穷困潦倒,作品中常充满着失意和颓伤的格调,表现出那个时代中一个青年人的沉郁愤慨之情。
如初升的朝阳,文学领域中涌现出一股清新的力量。他们不拘泥于传统,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观察着这个世界,共同构建起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学生态。
开创一代诗风,中国现代文学史浪漫主义新诗的“奠基之作”。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浪漫主义新诗的“奠基之作”。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开创了一代诗风。代表诗篇有《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凤凰涅槃》《日出》《天狗》等。本书辑录22张罕见珍贵的老照片,串起郭沫若求学、生活、战斗、创作、鼓舞无数中国青年的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本诗集包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别丢掉》等58首诗;《悼志摩》《惟其是脆嫩》等9篇散文;《窘》《九十九度中》等6篇小说,《致胡适》《致沈从文》等7封书信。每篇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情感细腻入微,善于捕捉巧妙的意象,呈现出轻柔灵秀、蕴藉清丽之美。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清风拂面。透过文字,一起品读她在文学上的魅力。
一个近似桃花源的水边小城,一幅关于爱情、善意与真挚的绝美湘西画卷。
《边城》首次出版于1934年。沈从文用他独特的“优美、健康、自然又不违背人性”的写作方式,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小说共二十一个章节,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讲述了山城码头旁,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的曲折爱情故事,如实地呈现了湘西民众与自然的和谐生命形态。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家书中的话题不局限于生活琐事,同时涉及艺术与人生的诸多方面,饱含着为人父母的情感与责任,充满了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与期望。这些书信在严肃中透出亲切,深刻却不脱离日常,既充满一个长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也细数青少年成长的迷茫与欢欣。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情感与思想的结晶,透过时代的尘埃,在不同年代与读者产生共鸣。如山谷中悠扬的回声,经久不息地在心灵深处激荡。
中国词论史上的扛鼎之作,一本书读懂中国人的古典美学。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部词话著作。此书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和西方美学的观念方法,以自然流露的点评,梳理和赏析唐、五代以来的诗词美学。全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美学思想;在表达上妙语连珠,不仅有对诗词作品的点评,而且包含着对历代词人的人生境遇和得失的评价,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反响,是晚清以来有较高影响的赏评诗词的著作。
一部深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点评集,是梁启超深厚词学造诣的体现。
本书是一本梁启超点评历代诗词的点评集。内容多从梁启超历来的论著中摘选,历评两宋及清代词人近三十家。梁氏评词首重词中所表现的情感,尤推崇辛弃疾、蒋万里等抒发爱国情感的激楚悲壮之作,因此对提倡反帝爱国精神、鼓吹诗界革命也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
一部开创性的学术著作,确立白话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统地位。
通过系统梳理白话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全新的思路与结构框架,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质。在打破前人文学史研究的狭隘框限、把视野伸展到经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广阔领域、拓阔中国文学史的内涵方面具有突破性成就。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纵向的考查与横向的比较,跳出传统的思维偏见,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评判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全书共分为十三个篇章,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和重要文体,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内容,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哲学等的发展与历史脉络。不仅在知识上的简洁精辟,更用白话文进行通俗解读,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是读者概览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