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鹖冠子·环流篇》记载:“斗柄南至,天下皆夏。”夏至时节,气候干燥,夜空澄澈,可观测到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正南方。夏至后,气温不断上升,夜晚开始变长,蒸腾的暑气即将在全国弥漫开来。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据记载,公元前七世纪,华夏先人便采用土垚观测日影,敬授民时。《尚书·尧典》有言:“主夏者心星,昏中可以种黍。”古人通过观测天象更替把握季节变化从而指导播种,以保证农业生产。
夏至 | 四方食事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人的肠胃受暑热刺激,易发生食欲不振、头重倦怠等症状,可食用绿豆粥、金银花粥、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进行调节。

随着西瓜、杨梅、荔枝等的陆续成熟上市,炎炎夏日要以清心祛暑、清热解毒为主。瓜果汁多味甜,具备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的功效。

饮食上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重清淡爽口,不宜食用过度油腻和浓厚的食物,同时注意精神上的放松。
人生的意义,答案多半还是吃吃喝喝。
蔡澜以广博的见识和独特的才情,将家常食材写出不寻常之味,为各种生活状况下的读者设置多样化的美食食谱。通过三餐疗愈人生,将对生活的经历和见解融入美食推荐中,兼具情绪价值和实用价值。随便翻开一篇,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也可以跟着书中的食谱尝试动手制作一道美食。用美食慰藉心灵,让生活变得有趣起来。
一本让你清凉一夏的制冰教学指南。
用最简单的配方和方式,教你制作冰爽与香脆、清凉与营养并存的冰品,给家人品尝充满爱的清爽与舒心。本书包括了走进奇妙的冰品世界、冰品的世界真精彩、冰品中常用器具、用料大公开、冰品的基础好搭档、手工打造多口味冰淇淋、各类甜点制作等内容,遵循实用主义的原则,传递夏天健康美味的冰品饮食菜单。
夏至 | 繁茂并秀
清陈希龄《恪遵宪度抄本》中有载:“至者,极也。”夏至时节,草木繁茂,百花馥郁,鸟兽壮大,果甜瓜香,万物生长繁茂到了极点。

夏至著有“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三候。古人认为夏至后阳气开始衰落,阴气逐渐滋生,因此阳性的鹿角便有脱落之势,雄性知了感知到阴气的存在开始鼓翼而鸣,生长在沼泽中喜阴的药草半夏也开始生长,表现出中国文化中固有的阴阳调和的观点。

夏至,万物欣欣向荣,生命呈现蓬勃向上的态势。夏至留给人的激励,是生命深处那股热烈、坚韧、永不屈服的力量。
一次奇妙又有趣的乡间避暑之旅。
在作者笔下,狐狸、蜜蜂、松鼠等动物是启发日常哲思的邻居与访客,植物和细菌也有其独特的生命语言和沟通方式。通过诗意洗练的文字,讲述在乡间木屋度假时与周围世界的小生物邂逅互动的奇妙经历,呈现了一位文学家兼生物学家眼中的生命百态和物种进化史,呼吁以一颗平等之心去发现生命的无穷奥秘,与万物和谐共生。
献给每一位在孤独之境跋涉的行者。
本书是百花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得主李汉荣的散文作品集。他用诗一样的语言,用文字记录自然与生活体验。当我们困于生活的墙角,在沉闷现实中无法脱身时,便可于这本书中体会翔实入微的细节和感人至深的情思,洗涤灵魂的疲惫,粉碎迷茫与焦虑,任思绪漂浮于云层之上,感知生命力在泥土深处的延展,行走在更辽阔的时空里。
夏至 | 传统习俗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白昼最长,便用面条之长形容夏至的白昼,江南一带亦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广东阳江地区会在夏至期间举办开镰节。在开镰前一天,各家各户做好面饼和茶,准备美酒,在广场上跳“禾楼舞”,以祈求来年继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在夏至多有互赠折扇香囊、食用粽子的习俗。但由于端午节和夏至节令相近,在千年来的朝代更替和文化发展中,夏至节的众多习俗被转移到端午节中进行保留和传承。
从忧郁回归夏日,从桎梏回归自由。
本书共收录黑塞11部中短篇作品。在有关阳光、颜色、梦境,以及葡萄酒、诗歌和艺术的夏天里,在陌生的无法适应的环境中,黑塞化身克林格梭尔与李白、杜甫等相约向内探索,寻求思想上的交锋。尽管忧郁常如暗潮般袭来,但生命仍要纵情燃烧,度过充满力量与光芒、 诱惑与魅力、如同恩赐般从天而降的每一个夏天。
用节气民俗连接孩子与民族文化。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贝儿一家的旅游故事。通过记录夏至时节贝儿和家人在新疆吃拉条子、各种夏季水果,到吐鲁番火焰山、艾丁湖游玩的经历,不仅介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广袤的田野自然,还传递了不同时节的文化习俗,让读者在烟火气中感受深厚的节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