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曾在书中写道:“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书卷多情似故人,将个体的阅读感悟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相结合,在《读是一种幸福:梁晓声谈读书与人生》中找寻时代洪流下的人生指南,在《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中读懂构筑书香圣殿的勇气与坚守。

回顾过往,书籍承载着最珍贵的历史回忆,如《敦煌历史大画卷》中道尽千年的敦煌历史变迁,书页如时光的褶皱,让人类得以触摸永恒。审视当下,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童趣语言中疗愈人生。

未来已来,《AI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新发展与智算经济》讲述了算法基石下的无限可能;国际形势日新月异,而《大国金融: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机会》能够帮你理清千变万化的全球变局。

本期精选4月热读好书,从历史过往到未来展望,从心理洞察到实用指南,希望这份涵盖人生哲思、历史智慧、科学前沿与国际形势的书单,能够让你在快节奏的当下,不被喧嚣裹挟,在阅读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讲好图书馆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这是“一部以知行合一式阅读和生命旅程写就的佳作”。作为高校文学教师的杨素秋记录了自己接手建设西安碑林区图书馆的过程。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但是,小小图书馆的书目选择却触动各方利益,面临种种阻力。此外,墙皮破损的地下室,6个月的限期、有限的资金……都阻碍着建设进程。

在这场“书籍保卫战”中,杨素秋完全地袒露自己对权力的认知,对书籍的坚守,在一次次反思中重建自己的内心秩序,勇敢地反抗不公,最终在严峻的压力下构筑起了一幢书香圣殿。

所以,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最终回答:“它可能在来图书馆借碑帖的老太太心里,也可能在盲人读者的触摸中。答案不是确定的,你与图书馆碰撞,你就有自己的答案。”
在童话故事中走觉醒,治愈自己的人生。
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最终在一次次对话中帮助蛤蟆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书中通过充满童趣又富有深意的故事,让你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的同时,理性地看待情绪,勇敢地探索内心世界,治愈自己的人生。
在写作大家的读书思考中驱逐迷茫,唤醒热望。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用真诚质朴的语言探讨读书与人生,言简意赅又能让人豁然开朗。

全书有三辑。辑一为“书中岁月长”,作家对读书的思考、对写作的感悟,可得窥一斑;辑二为“安顿好内心”,积极之人生当如何,看他人之人生观,也是在向内找到真实的自己;辑三为“情深人世间”,作者对关于父父子子、爱情婚姻、焦虑孤独的思考,浸润于人间烟火处的情愫与胸怀格外打动人心。
在时代洪流下自在生活的人生指南。
我们被指责内卷,又被指责躺平;我们被贩卖孤独,又被推销爱情;我们被推向对立,又被斥为无情……这代年轻人究竟该怎样正确地生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这本书中提供了答案。他从阅读、游历、爱情、工作、女性、自我等15个主题切入当下青年群体的时代症候,期望与青年人一起突破对问题的单一认知,体会到生活的无限可能与多元价值。

坚持阅读、热爱真实的世界、拥有孤独的能力、建立有尺度的生活……希望你能在书中找到畅快生活的方式。
一份知识事关人类生存的全球图景。
在书中,科学被置入更广泛的人类知识背景,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雷恩教授分别考察了文字的演变、科学在古代世界的出现、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知识的全球化、工业化等重大历史事件,最终在更广泛的知识史中重新构建了科学技术史。这不只是一种通俗意义上对科学的“文化史”叙事,更是通过专业、严谨的方式,对自然科学各专业领域内的具体研究进行的深入分析。

面对当前的“人类世”地质年代及其带来的多重挑战,作者提出了切实而饱含希望的建议:只有将我们自身暴露于各种风险和挑战中,重视地方性知识的创造性,尊重每个人的能动性,在平等多元的环境下构建一个全人类共同的“认知之网”,人类自身及其文化才能得以长久存续。
趣解地理志,秒懂中国史。
“天时地利”四个字从来不是虚幻的玄学,历史的发展动荡永远与地理位置的变动息息相关。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南北方、边疆内陆等区位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地理中的中国史》从自然与人文两个层面展开。自然篇以“自然地理”为出发点,在共计19个地理单元专题,地形地貌、局势等近二十幅地图中,讲述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演进;从空间角度解读地理条件制约与变化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与必然。人文篇则讲透历史地理共生逻辑,地理不仅是山川湖海,还是历史的舞台,流淌着千年的文化血脉。
从人类不断进化的历史中,寻找转危为机的答案。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作者从中选取了22个最为惊心动魄的片段,从“智人成为地球霸主”,到“解锁未来科技的粒子对撞机”,勾勒出一幅“人类闯关地图”,为你揭示:人类史就是一部人与进化、灾难、科技、自己不断博弈的历史。

与传统的历史叙述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人类生存的宝典”:当讲述致命瘟疫时,它引导我们重新思考现代医疗体系如何应对生与死的哲学;在探讨欲望的社会时,它又指出了古代狩猎基因与当代心理之间的冲突。在阅读中引导你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也让你重新审视现在,探索未来。
历史人物“亲口”对你讲敦煌。
这是一本关于敦煌历史和敦煌艺术的人文故事书。它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炼出12位历史人物,让他们“现身说法”,通过第一人称的自述,串联起敦煌1000多年的历史变迁,还原了敦煌石窟和壁画背后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

书中采用彩墨手绘的方式,从现有的敦煌壁画出发,用70多幅敦煌壁画的手绘“复原图”,为你呈现不同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石窟和绘画风格,揭示诸多艺术风格在敦煌的融汇演变,展现敦煌石窟和壁画的历史演变过程。
感受AI革命,读懂智算经济下的新质生产力。
在AI2.0时代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正从简单的模仿人类跨入模拟整个复杂世界的新纪元。而算力正在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之一。作者以“算力即国力”为切入点,探讨算力资源对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这本AI时代的行动指南聚焦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结合一线从业者的实战经验,不仅揭示了智能时代的发展轨迹与预期,更是指出这场以算力为代表的智算经济时代早已渗透至每个人的生活。从宏观政策到微观人力,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全面的解读。
全球金融体系变局的权威解读。
书中以具体金融现象和问题为切入点,从历史、理论、国家、现实等维度剖析金融的本质,解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演变与金融危机的逻辑和新特点,为中国金融发展路径提供了思路。

作者王德培是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如果你对全球金融体系发展和中国金融未来感兴趣,那么这本书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金融现状及其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