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
浴血荣光(全新再版)
金一南
从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领导层像割韭菜一样,一批一批被对方屠杀。这就是中国革命和其他革命都无法类比的空前残酷性……那是一个热血澎湃、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批年轻人浴血奋斗,国民党的一批年轻人也在拼命奋斗,共产国际的一批年轻人也在奋斗。这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时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掉性命的时代。列宁去世的时候不到54岁。斯大林42岁当上总书记。蒋介石39岁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大钊就义时还不到38岁。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周恩来29岁主持南昌暴动……
保卫延安
潘强恩
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聂耳日记(红色经典)
聂耳
《聂耳日记》收录了聂耳1926年6月至1935年7月间的日记,它既忠实地记录了一个青年音乐家的真实情感和艰难的人生旅程,又反映了30年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从中可了解聂耳的生活、思想和他的斗争经历,学习他的革命精神。聂耳的一生,虽短暂,却足够耀眼:从1933年到1935年,三年来,他创作了37首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便是他光辉岁月的绝唱。他热衷音乐艺术,但更热爱祖国,在实现理想的途中,他将满腔爱国热情都倾泻在了音乐上,谱写出一首首唤醒国民的战歌。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红色经典)
胡也频
本书是一部作品集,主要集合了左翼作家胡也频的多篇小说作品,包括《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中秋节》《北风里》《不能忘的影》《珍珠耳坠子》《初恋的自白》《小小的旅途》。其中,《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为一部中篇小说,剩余篇章均为短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是作家胡也频的代表作。作品以五卅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女青年白华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故事。白华的男友刘希坚是一名共产党员,刚开始他们两个人经常因为各自的政治信仰而产生争辩。五卅运动爆发后,大批的青年被枪杀,血的教训终于使白华认清了现实,抛弃了自己之前坚持的无政府主义,进而转向共产主义。小说表现力强,情节精练紧凑,扣人心弦,是胡也频创作思想转变的智慧结晶。
走向胜利(红色经典)
周洁夫
《走向胜利》是周洁夫的经典长篇小说。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向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小说以此为背景,以方志坚、方志兴等人物的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东北局制定的战略方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浴血奋战,先后多次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进犯,取得了东北解放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企图独霸东北的妄想,使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为即将开始的全面大反攻和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县域治理, 多次阐述怎样当好县委书记。 这些讲话立意高远, 内涵丰富, 对于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是县委书记队伍, 把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习近平同志有关这方面的六篇讲话编辑出版, 供广大干部群众学习。
三里湾(红色经典)
赵树理
本书收录赵树理《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篇经典小说作品,其中2019年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里湾》围绕着三里湾农业合作社秋收、扩社、整党、开渠四项工作,反映了农村中优选与落后力量的冲突,展现了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农村生活的风貌。《小二黑结婚》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李有才板话》讲述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
西沙儿女(红色经典)
浩然
本书是著名作家浩然经典之作,首次集结“正气篇”和“奇志篇”。“正气篇”描写了海南岛渔民与日寇战斗周旋保卫西沙的事迹。“奇志篇”——通过以阿宝为代表的西沙儿女,在祖国海岛上抓革命、促生产、保发展,特别是在西沙自卫反击战的对敌斗争中,表现了我西沙军民积极建设美丽的西沙、勇敢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伟大精神。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表现我国保卫南海疆域进行西沙自卫反击战的长篇小说。
今夜有暴风雪(红色经典)
梁晓声
本书精选了梁晓声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包括《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名篇。其中,《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本书以历史理性主义的态度,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芸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毫无讳饰地书写了一代知青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的坎坷命运,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他们善良的情怀、正义的品格,抒写了他们的理想与追求、痛苦与幸福、坚韧与乐观,热情地讴歌了人性之美。本书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整体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
小砍刀的故事(红色经典)
勤耕
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外号叫“小砍刀”的习武少年,在旧社会和革命队伍中的一段不平凡经历。他练武、熬盐,跟着大人与土豪劣绅控制的“缉私队”斗争,参加砸“官盐店”,协助八路军袭击鬼子的汽船,杀死伪军小队长,领导区小队与封建会道门——二坎会斗争,与汉奸特务和国民党特遣队特务斗争等。在这些斗争过程中,他从少年时代走向了青年时代,他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小说故事曲折惊险,文笔清新质朴,带有浓郁的北方农村生活风俗画的风格和气息。
生死场(红色经典)
萧红
本书是萧红的小说选集,收录了《生死场》《桥》《呼兰河传》三篇小说。《生死场》以群像的手法,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小村庄村民的故事。封闭落后的乡村造成村民们精神的荒芜与空虚,而地主的剥削压迫则带给他们终年劳作却依旧贫困的生活现实,麻木、愚昧在他们之间蔓延开来。而日本人的入侵,给村民们带来的苦痛远甚于从前,村民死的死,逃亡的逃亡,剩下一小部分加入了各种抗日队伍。从前对抗日消极懈怠的二里半,失去老婆、孩子后,想要投革命军却受到村民不信任的嘲弄;但他还是与自己的老羊告别后,跛着脚跟着李青山往城里去与队伍汇合,山岗和树林渐渐远去,只剩下老羊在嘶鸣。
年轮(红色经典)
梁晓声
本书以共和国同龄人与祖国共同走过的历程为背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六位男女知青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所经历的风雨历程,勾画出共和国的年轮。书中的主人公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轰轰烈烈的时代大事件,使他们激扬过也失落过;神奇的北大荒曾使他们热血沸腾,也令他们迷茫无奈。他们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又有比亲情更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友情,还有阴差阳错、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当改革大潮席卷大地的时候,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但是,他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自己的智慧和鲜血谱写着一代人的壮美人生。该书曾拍成电视连续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反响空前。
鲁迅回忆录(红色经典)
许广平
《鲁迅回忆录》是许广平对于鲁迅的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追忆与记述。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经历了一段艰苦奋斗的道路。作者从几个方面真切地反映了这条道路,叙述了鲁迅先生早年的读书生活,十月革命和苏联文学对他的影响,反抗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如何通过现实的阶级斗争最后认识到“唯有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同时也谈到了鲁迅先生和瞿秋白同志亲密愉快的会见,与作者共同向往苏联的炽热心情等。通过这些叙述,可以看到鲁迅先生——这位“五四”以后,我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的强烈的战斗精神。
引力(红色经典)
李广田
本书是一部红色经典,主要讲述沦陷区中学教员黄梦华,因为受已经抵达“大后方”的丈夫雷孟坚的不断召唤和本身不愿做亡国奴的心理,下定决心带着孩子离开沦陷区,去自由的地方寻找光明;未想当她历尽艰辛到达丈夫的驻地后,丈夫却提前离开了,只留给她一封信。她最终领悟到了丈夫的苦心,力图告别旧我,再上征程,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心灵因此得到了成长。
杨司令的少先队(红色经典)
郭墟
本书收录了郭墟的四部小说作品。《杨司令的少先队》反映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领导下的一支儿童战斗队朝气蓬勃的生活。《接关系》记载了受伤的少先队员小谢,在炊事班长陪伴下共同度过三个月的留守休养生活,最终突出重围回到组织的故事……这些作品描写了少年儿童战斗生活的情景,再现了他们在战斗中磨练自己,不断进步的成长历程;在党的教育下,他们个个勇敢坚强,韧性十足。长期的锻炼让他们养成了不怕艰苦、不畏困难的优良品质,发扬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宝贵精神。
监狱里的斗争(红色经典)
茅珵
本书是一部现代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共产党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所进行的严酷斗争。1928年冬,共产党员金真在率领武工队袭击地主武装时,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入狱。他们先后在苏州、镇江等地的监狱里,与极其凶残的敌人展开种种惊心动魄的斗争。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其他种种诱惑下,他们不畏强暴,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作品歌颂了革命战士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也描写了他们之间纯洁的友谊与爱情,读来真切感人。
战之歌(红色经典)
丽尼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要集结了丽尼的多篇散文佳作。相较于丽尼的第一部散文集《黄昏之献》,《战之歌》的调子有了明显的变化。在《战之歌》中,丽尼用“伸展着两个翅膀”飞翔的雏鹰,象征勇敢地投身于革命斗争的年轻的女伴;“短促而悠扬的鹰之歌”,象征这位革命者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是这“年轻的鹰”,使“凄然地流下眼泪”的“我”,“欢乐地笑了,而感觉了兴奋”。“年轻的鹰”英勇牺牲之后,丽尼在文章结尾,又一次强调“南方是有着鹰歌唱的地方,那嘹唳而清脆的歌声使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兴奋的”。
少年漂泊者(红色经典)
蒋光慈
本书收录蒋光慈《少年漂泊者》《短裤党》《野祭》三篇革命小说。《少年漂泊者》以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农村青年汪中父母被地主逼死后,他不愿屈服于地主,四处漂流,饱受苦难,最终走向革命的故事,展现出尖锐的农村阶级矛盾,塑造了一个优秀革命青年的形象。《短裤党》是第一部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武装斗争的小说,纪念了1927年上海工人阶级的武装起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阶级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故事。《野祭》则是首部描写革命加恋爱的小说。讲述了陈季侠与章淑君在革命时期的恋爱故事,是革命浪漫性质的“普罗文学”作品。
青春北大荒(红色经典)
肖复兴
本书是作家肖复兴的小说选集,精心收录以“北大荒”知识青年生活为背景的11篇短篇小说和2篇中篇小说,包括《学院墙内外》《北大荒奇遇》《北大荒酒》《木牌儿》《玉兰花开的时候》《相逢在春夜》《迟桂花》《洁白的天鹅》《诺言》等。讲述了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们以一腔热血和不计回报的献身精神投身于边疆建设,成为拓荒者,用勤劳的双手将千里沃野变良田。而知识青年们在返城后,面对生活环境和社会身份的变化,对青春逝去不可避免地怅惘,精神世界也因现实的剧变而发生动荡。“北大荒”成为他们那段激情岁月的见证者与记录者,却又不只是一座静止的青春纪念碑,更成为支撑他们驱散迷茫、继续前行的精神灯塔,理想不灭,热血永存。
烽火三少年(红色经典)
邱勋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山区。十四岁的贫农女孩冬梅不顾个人安危,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战场上,救出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女战士陈虹。冬梅和弟弟石头、留孩以及村里地下党巧妙掩护陈虹,机智地和敌人周旋,精心帮助陈虹治疗,最终帮助陈虹养好伤,找到了上级,重新组织起抗日武装。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展示了沂蒙山区抗日战争的风貌,歌颂了沂蒙山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故事生动、曲折、感人,展现了三名少年英勇无畏的成长经历。
陈嘉庚回忆录(红色经典)
陈嘉庚
《陈嘉庚回忆录》于1946年初版,1979年后多次再版。这是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躲避日寇、在印尼避难时所写的回忆录,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以真诚质朴的笔调,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祖国抗战而做出的贡献,并陈述了他为发展教育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种种艰苦卓绝的奋斗。书中所记叙的事实,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身处南洋,心向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日子,他领导南洋侨界筹款,并动员南洋侨界参与抗日运动。1940年,率侨团返国,不辞舟车劳顿,奔走于南北各地慰劳考察,并访问了共产党治理的延安,认为延安“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他为抗战奔走呼号,为胜利竭尽全力,所作所为,正印证了他“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崇高信念。
革命的信仰(红色经典)
萧楚女
本书是萧楚女的杂文选集。先由青年个人修养问题谈起,主张青年以进化论与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树立正确且远大的革命理想,学以致用,积极地投身于现实生活,大胆去想,放手去做。随后论述了在当时中国,教育远不足以救国,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结合时事,控诉了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民众的压迫与剥削,并怒批了当时腐朽的国民政府一味退让的种种举措。而后指明我党与国民革命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并批驳了“醒狮派”对我党与国共合作的恶意中伤。为因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而觉前路迷茫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一条光明的革命信仰之路。
茶馆(红色经典)
老舍
《茶馆》是老舍的代表戏剧集,收录了其创作的著名话剧《茶馆》《龙须沟》和《宝船》。《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创作于1956年。剧作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红的日记(红色经典)
冯铿
《红的日记》共收录冯铿的十九篇小说,其中十八篇短篇小说和一篇中篇小说,从文中可明显看出作者文笔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其中,早期的一些小说和散文区别不大,只是按照原刊栏目划入此类。《红的日记》讲述女同志马英用地主家遗落的日记本,记录着她所进行的热情高涨的革命斗争。在中篇小说《重新起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