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弘扬“教育家精神”线上主题书展
弘扬“教育家精神”线上主题书展
孔子如来
鲍鹏山
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是道德的楷模,对社会对政治有着非人的理想抱负。同时,他又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这样一个集诸多令人敬佩的品德和才能的人,是值得我们一再阅读和研究的。本书以散文式的写法,从道德修养、社会政治理想、教育思想、孔门人物品藻、生死天命观等方面,对孔子进行再认识,对孔子的作品、言论和思想进行再解读。用优美的文学语言,结合历史的笔触,细细品味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卓越。同时挖掘这些伟大的遗存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给予人们的启示与指引,从而传递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力量与魅力。
蔡元培谈教育(精品公版)
蔡元培
公源计划之名家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读大师作品,品美学智慧,悟人生哲理。本书收录了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华工学校讲义及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三个部分。
教育的觉醒
沈思
地处山西、江苏、青海三省的山区、城区和牧区的几所学校,汉藏两族的教师、学生与家长,自发组织、参与读书会,共读《教育是什么》和《课堂的革命——师生平等对话录》两本教育专著,在共读的过程中,大家结合自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实践,热烈讨论、深入思考,碰撞出璀璨的教育思想火花。本书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共”:共读、共鸣、共识、共创、共享。这样一本由原汁原味的对话、读书笔记等组成的书稿,没有说教,没有专业术语,有的只是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思考者的交流与感悟,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不同地区教师和家长对教育的“觉醒”。书稿契合当下教育改革理念,相信热爱教育、关心教育的人会在本书中得到启迪,获取教育的智慧。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李奇勇
《适合的教育才是zui好的教育》分为五个部分:从减负谈起,呼唤“有限教育”;从区域入手,区域均衡是关键;从高考切入,改革要“以法育人”;从职业探讨,为好教师“正名”;从特教延伸,给力特别的教育。内容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高考改革等内容,从宏观角度勾勒了作者的教育行走与思考,向读者呈现了一位教育官员对教育的殷切期盼与坚定希望。
教育家观察:基础教育强国
郅庭瑾
本期特稿,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和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员李廷洲,以宏阔的视角深刻描画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国经验与议题转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系统论述了如何谋划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怎样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从新优质学校的由来与内涵、建设阶段与推进举措以及未来部署,详尽介绍了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上海方案”。 观察与观点栏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郅庭瑾等从政策注意力视角检视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后姜蓓佳,剖析了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三重逻辑与实现路径。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结合市西中学10余年课程教学改革中凝炼的“优势学习”理念,就创建学术性高中,优势学习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进行阐释,回应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时代命题。 比较与调研栏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郅庭瑾等从刻画英国综合中学的变迁入手,透视后普及时代高中教育多样化的可能路径。
教育家观察: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郅庭瑾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教育起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要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家观察》第三辑聚焦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主题,邀请资深学者和决策咨询专家、优秀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者、区域教育行政领导及知名中小学校长共同研究和撰文。 在特稿部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勇教授,阐释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的内在逻辑和本质特征,正确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需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人民为根本目标,以优先发展为根本方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扎根中国大地为根本路径,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根本方式,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根本依靠。
罗翔说刑法(5本套)
罗翔
罗翔教授现象级法学经典,既有对电车难题、死刑存废的哲学探讨,又以“张三宇宙”的鲜活案例让理论落地,堪称法律启蒙、培养理性思维的必修课。5本书覆盖“理论—案例—历史—争议—思辨”全链条,省去零散阅读的认知断层,一套书构建完整的“法治认知金字塔”!
大国脊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奋斗人生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本书是一本科学家故事读本,以“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成果”为内容基础,精心选配百余幅新华社播发的科学家经典照片,按获奖时间顺序收录了2000年—2020年历届共3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科学报国的感人故事,其中有袁隆平、吴文俊、王选、黄昆、金怡濂、屠呦呦、黄旭华等。全书旨在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动人事迹激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书中特别设列“科学家名言”“大科学家小故事”等小栏目,帮助青少年读懂科学家精神、领会学习方法
张桂梅
李延国
20世纪70年代,张桂梅自东北远赴西南,此后辗转多地。在高原林场、在苍洱之滨、在丽江河谷,张桂梅用一腔赤诚,践行着立德树人的高尚教育精神,用坚韧笃定的信念,为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去往远方的天空。 她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托举起当地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在教育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助力了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 《张桂梅》一书以诗性的语言,记述了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六十余年不凡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真实讲述了这位基层教育工作者,以教育之光帮助贫困地区学子摆脱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动人故事。
传奇校长张桂梅和1804个女孩的故事
任仲文
64岁的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滇西深度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创办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800多名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授予张桂梅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2月17日,张桂梅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本书将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云南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中记者采写张桂梅同志的稿件整理汇编,全面展现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张桂梅获得的称号进行介绍,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时代楷模”等,第二部分包含张桂梅的办学历程和一些小故事,第三部分是媒体对张桂梅的评论文章。 书中附有二维码,方便读者观看视频,更生动地展现张桂梅的传奇人生。
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
荣正通
本书回顾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之路,反映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在国力极度薄弱,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几乎空白,科技人员非常短缺的艰苦条件下,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英明决策,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工人等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大协作,共同攻坚克难,铸造中国之盾的故事。这既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时间和空间,同时,又增加了世界和平的力量,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值得特别书写和代代传颂。 本书兼具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通俗文学的可读性,读来感人至深,使人心潮澎湃。
张伯礼:院士,战士
余雷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国家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也是每一个青少年的人生榜样。他们平凡而普通,但是,却有着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胸襟。本丛书讲述的是中华先锋人物的故事。国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们用充满浓郁童趣的美文,描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感人细节、丰富的心灵世界和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闪光的足迹。 这是一套帮助青少年读者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的丛书,这是一套帮助青少年读者打好精神底色的丛书,也是一套通过美文来解读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精神密码的丛书。先锋人物的杰出品质,传递给青少年读者昂扬向上的生命力量。
华夏科坛大先生:两院院士故事精选
本书编写组
本书聚焦袁隆平、钟南山、吴孟超等30位知名院士,围绕“科技强国”的主题,从“为新中国科技奠基”“推动中国科技赶超世界”“为祖国筑起钢铁长城”“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等四个方面,分别讲述院士在不同领域的奋斗历程和科学成就,展现中国科学家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为 崛起、科技创新和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让读者了解他们的科学人生和奉献精神,用榜样的力量鼓舞青少年热爱科学、立志报国。
必读经典:陶行知教育箴言
陶行知
本书从陶行知先生诸多著作中精选出最经典的内容,将其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汇集成册,以箴言形式呈现给读者。全书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处处蕴涵哲学的思辨、教育的智慧。历经数十年的考验,仍保持了极高的学术价值,并对今天中国教育的改革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还精心收录了陶行知先生的“诗教”经典,将其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汇集,赠予读者阅读。这些诗歌既有对生活教育的严肃思考,又有对生活琐事的幽默反思,喻人、喻事、寓情,幽默诙谐、琅琅上口,是读者不得不读的“诗教圣经”。
未来教育:教育改革的未来
赵慧
本书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人工智能与教育”主要介绍人工智能及其发展,以及它对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冲击和影响。 第二部分“未来学校的变革”主要论述了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在人工智能时代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第三部分“人工智能破解传统教育的难题”主要从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和教育公平三个视角论述了人工智能在突破传统教育难题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一部分“思考与展望”对未来教育做了进一步思考和展望。 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到趋利避害。
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传承与创新
黄胜平
距离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有一位名叫汤有祥的老师,秉持孔子教书育人理念,于1984年自费创办了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开启了新中国民办中等教育的先河。该校于1996年被原文化部文化信息管理中心和国家教委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录入《中国当代教育成果概览》,认定为“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级中学”。 我国民办教育历史悠久,私学传统源远流长。从春秋“孔子讲学”到战国“稷下学宫”再到宋代书院,千百年来,民间办学为培育人才、普及知识、弘扬道德、传承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现代,还涌现出震旦公学、南开中学、厦门大学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私立学校,造就了马相伯、张伯苓、陈嘉庚等一批彪炳史册的教育家,谱写了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绚丽篇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进行,我国民办(私立)教育也被收编为国有或公办,一度从制度层面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才得以逐步复苏。
走出教育焦虑:从孔夫子到曾国藩的经典话语
徐加胜著
本书是一部通过引用、分析传统文化理念与知识,解决当下孩子教育问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应用类读本。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文化思想和智慧如何更好地引导家长和教师提升自身、转变思维、家校共建,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教育话题。本书力图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温故以解忧。所谓“温故”,是指回顾人类历史上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解忧”就是要面对现实,寻求答案。作者秉持“我们应该也可以用自己的文化来解决我们自己的教育问题”的理念,用传统文化资源为今天的教育提供养分,将教育置于更宏大的时空背景中去思考。有了传统文化助力,很多关乎教育的忧虑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
爱弥儿(精选本)
让·雅克·卢梭
卢梭(1712—1778)是启蒙时期法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他的旷世教育名著《爱弥儿》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影响深远。《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小说,卢梭通过其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表达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爱弥儿》也是卢梭思考时间最长,倾注精力最多的一部著作。书中虚拟了一个贵族子弟爱弥儿,卢梭扮演了爱弥儿教师的角色。卢梭记述了爱弥儿成长的过程,心理特征以及自己对他倾注了25年心血,对他实行种种教育,最终将他培养成“社会中的自然人”。在教育史上,《爱弥儿》是为数不多的几座丰碑之一,有教育学家认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流传后世,即使其他所有著作都被焚毁亦不足为虑。 本书是西方最为著名的教育名著《爱弥儿》节译本。由于《爱弥儿》著作内容太多,而且叙述上多于铺成,使得很多真知灼见没于繁杂之中,因而即使是很多专业人士,也多未看完,因而本书稿是《爱弥儿》节译本。
先生归来兮:蔡元培,以美育改变中国
刘未鸣
《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是我社2019年精心打造的教育文化类丛书。本书为丛书中的一册。本书辑录了蔡元培涉及教育的经典论文以及冯友兰、傅斯年等人的回忆蔡元培的文章,内容丰富,从多个角度真实地再现了蔡元培从翰林名士到一代教育大家的传奇人生及成就。
陶行知:为教育的一生
陶行知
本书撷取陶行知教育论著中关于生活教育、教师教育、创新教育、教师自我修养等方面的精华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陶行知的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涵盖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教师及实际教学工作的思想精髓,是一本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汲取教育智慧的经典教育读本,对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修为大有助益。
红烛于漪
董少校
《红烛于漪》是一部聚焦“人民教育家”于漪的人物传记和纪实文学。本书记述于漪成长奋斗历程,围绕教文育人、关爱学生、撰文著书、管理学校、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现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光辉形象,颂扬她卓越的教育成就和贡献,提炼出“忠诚、坚毅、仁爱、担当”的红烛精神。《红烛于漪》是一部为中国教师画像的文学佳作,是一本学习于漪教育思想和事迹精神的生动教材,也是一次讲好中国故事、讴歌新时代英模人物的可贵尝试。
时代楷模黄大年
任仲文
黄大年是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分子,被中宣部追授为“时代楷模”。  中共中央追授黄大年同志为“全国共产党员”,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黄大年同志学习:要像黄大年同志那样坚定信仰信念,对党忠诚、心系祖国,把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作为毕生追求。要像黄大年同志那样刻苦学习钻研,牢记使命、勇担重任,用知识和本领回报祖国、服务人民。要像黄大年同志那样发扬拼搏精神,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创造业绩。要像黄大年同志那样涵养高尚情操,不忘初心、淡泊名利,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  本书稿收录了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表的关于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的理论、评论文章,为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更好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参考。
教育,一起向未来
朱永新
《教育,一起向未来》是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最新教育理论合集。在书中,朱永新围绕“新时代,新教育,在‘双减’和5G科技浪潮来临之际,教育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的主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经验,就如何建立更紧密的家校合作,如何让孩子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如何让孩子在网课学习时自我约束、自发学习,未来的学校、教育应有怎样的改变等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提出了与教育改革的新需求高度吻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展望。相信在阅读本书之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会有全新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与教育:朱永新对话苏霍姆林斯基
朱永新
朱永新老师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睿智的父母之爱》等著作中遴选教育箴言,并将其归为十类,分别为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学校是启蒙的灯塔、无限地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道德美才是幸福、体验智力劳动的激情、体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美是照耀世界的明亮之光、在劳动中开始精神生活、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从教师的教学、学校管理、阅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解读和探讨。书中所有的话题都与孩子的成长有关,对父母和教师培养孩子有很强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