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铁血山河·文脉长存
铁血山河·文脉长存
铁军战歌: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诗词集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本书是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文化宣传委员会征集编选的一部反映新四军和华中敌后抗日军民战斗史的诗集。书中三百多位作者所创作的上千首诗词歌赋,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四军和华中抗战历史为重大题材,真实而又艺术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捍卫人类和平的钢铁意志与崇高精神!
革命烈士诗抄(百部红色经典)
李大钊
《革命烈士诗抄》收集了为革命事业和抗日战争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诗作。 这些诗作,诗词体式多样,旧体诗和新诗、格律诗和自由诗并存,内容主要分为五大类:反映底层劳动人民艰辛的哀叹诗;宣传救亡图存思想与反抗精神的呼吁诗;表达革命志向的明志诗;表现临危不惧从容赴死高贵品格的绝命诗,以及烈士们生前写下的表达个人志趣的诗歌。 这些诗作,表现了革命先烈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同时也体现了革命先烈对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革命烈士们留下的这些诗篇,情感充沛,感情真挚,是生命的绝唱,是信仰的讴歌,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史料价值,更有宣传价值,是我们民族有着独特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卢沟桥的诉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书中收录了200多篇主题征文活动中的优秀诗歌作品。这些以抗战纪念为切入点抒发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生动诗篇,从不同视角展现了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对全民族抗战的认识、对伟大胜利的致敬、对英雄烈士的缅怀、对和平幸福的追求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
张恨水经典抗战小说系列三部曲
张恨水
本套书为张恨水经典抗战系列丛书包括:《热血之花》《大江东去》《虎贲万岁》共三册 《热血之花》本书共收录《热血之花》和《八十一梦》两部小说。《热血之花》作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的北平,开拓了爱国谍战题材的先河。《热血之花》描写了两个青年男女为抗日救国而牺牲爱情甚至生命的感人故事。《八十一梦》是张恨水先生在抗战期闻影响最大、最受欢迎,也是大后方最畅销的长篇小说。文学界盛赞该书是一部“奇书”! 《大江东去》创作于1939年,是第一部描写南京大屠杀的小说。张恨水先生以愤怒的笔触,揭露了日军屠杀南京军民的血腥暴行,值得国人永远珍视。张恨水先生赤胆豪情,南京大屠杀后,他把浓烈的爱国热忱和一腔孤愤书于纸上。 《虎贲万岁》讲述 1943年秋,日军为掠夺战略物资和牵制中国军队反攻滇缅,在华北方面出动了大量兵力,进逼常德。代号“虎贲”的国民党74军57师誓死保卫常德,8000勇士“以一敌八”,与日寇浴血巷战,坚守16昼夜,死伤殆尽。此战悲壮惨烈,日军战后以“凄绝”形容,承认中国军队的抵抗“堪为保卫上海战役后最激烈之一次”。
第六号银像
李云
本书是一部建党百年主题剧本合集,包括两个剧本《山鹰高飞》《第六号银像》。《山鹰高飞》讲述了中国红军第一位飞行员龙赤光,英勇就义,而一群大别山的少年在他的引领下,走上了为“列宁号”飞机送“油”之路。他们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怀着赤胆童心,机智勇敢地谱写出一曲少年的革命之歌。《第六号银像》以珍藏在安徽旌德的马克思第六号银像为线索,讲述了革命先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抛洒热血,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
第一特支
孙志保
本书是一部红色主题的长篇小说,叙述了安徽省“第一特支”在血雨腥风中艰难成立,并带领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故事。1922年,正在上海大学读书的青年学生曹莼贞和徐一统被党组织派到他们的家乡安徽省寿康县曹甸集,从事秘密建党活动。他们充分发动当地的工人和农民,开展了大松药厂工人罢工、元化村农民抗税等一系列行动,建立了工会、农协,发展了当地青年入党,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特支”。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以曹莼贞为首的第一特支的党员们成立了皖北游击大队,发动了著名的马埠暴动,并以八公山为根据地,与反动政府、反动会道门组织展开殊死斗争,取得一系列胜利。最后,曹莼贞带领队伍与红二十五军会合,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肝胆记
吕翼
本书是一部纪念建党主题的原创长篇小说,反映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汉族与兄弟民族肝胆相照、和谐发展的感人故事。故事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乌蒙古城,主人公胡笙与乌铁因感情纠葛生隙,在面对日寇入侵的情况下,尽释前嫌,共御外辱。 在台儿庄战役中,乌铁失去双脚回到家乡,而胡笙加入了共产党。二人在巨大的变革时期互相帮助,互相包容,在乌蒙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与敌斗争;在解放军进驻古城开展剿匪任务时,携手并进。二人异常艰难地推动民族工作。歌颂了党的民族政策体现的无疆大爱。
定山河
周留征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一位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主人公周轩宇青年时期就怀着一腔爱国热血投身革命,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出生入死,始终以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不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带领大家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型钢铁企业发展成为特大型企业。作品情节曲折,语言精炼,可读性强。
山河传
张新科
作为我国首部全景式展现杨靖宇将军革命生涯的长篇纪实小说,作品以主人公于1923年在开封读书开始,到渐次走上革命道路,直至1940年抗日壮烈牺牲为主线,以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波澜起伏的叙事,全面呈现了民族英雄杨靖宇是如何炼成的过程,真实展现了杨靖宇将军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生涯。创作该部作品旨在全面、系统、立体介绍杨靖宇将军从成长到成仁的伟大革命历程,以“中原赤子,东北殉国”为主线,弘扬其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彰显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民族解放和自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红二十五军
田君
长篇小说从黄麻起义入笔,以吴焕先和徐海东两个主要人物为主线,全景式再现了红二十五军从建军到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二十五军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再到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并逐渐壮大并一度将鄂豫皖扩大到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后来被迫长征,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主力部队。尊重历史,构思精到,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精品。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第1辑)
瞭望周刊社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刻感悟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宝贵经验启示,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阔步前进。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第2辑)
瞭望周刊社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刻感悟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宝贵经验启示,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阔步前进。
中国抗战史演义(全两册)
杜惜冰
本书是首部抗日战争题材的纪实小说,作者根据广事搜罗的真实史料,从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三个主要战场入手,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不屈不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宏大画面。 作者以几近史家的直笔叙述,还原了抗战真相,以见微知著的时空转换,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把读者带回了那战火纷飞、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 书中同时还披露了几大战役中鲜为人知的中美军人浴血奋战、共同御敌;汪伪政府与东北、华北的傀儡政权如何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共同卖国,以及在敌占区如何鱼肉百姓、操纵经济;日本侵略者是如何扶植东南亚各傀儡政府,如何掠夺资源、残害百姓的细节和内幕。
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
秦翼
光影铸史,胶片为证。本书系统梳理了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深入考察十四年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脉络,探讨战争对中国电影产业及电影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书中研究了抗战初期电影生产、大后方艰苦卓绝的抗战电影宣传、根据地的人民电影创作,以及香港和上海两大“孤岛”电影生产、上海沦陷时期电影与伪满时期电影文化入侵等动荡时期的电影发展。 通过对战火中中国电影业曲折命运的生动描绘,本书描绘出抗日战争的恢弘画卷,展现了特殊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作者们不屈的精神风貌及电影作品在凝聚民族力量、激发爱国热情方面的重大作用。这不仅是对电影史的回顾,更是对那段艰难岁月的致敬。
回家的孩子
刘东
山蕲堂药店掌柜田映川的长子田伯男早年离家出走,成为抗日飞行员。后来田伯男英勇战死,其妻病故,所遗独子唐生沦为孤儿。幸得田家故人绍师傅相助,千里迢迢将唐生从陕西带回大连,交由田家抚养。田家人对唐生的真实身世严格保密。 在日本人兴办的学校里,从小受抗日精神熏陶的唐生不肯学习日语,他的言行引起日本“保导联盟”成员高则的注意。唐生和田家处于不可预测的危险之中…… 田家次子田仲男就读于旅顺高等公学校,受进步思想影响,以他为首的中国学生们一直与日本殖民统治当局暗中较量。在被迫为日本人修建军用机场时,他率领同学们制造了震惊整个“关东州”的“水涧堡事件”。田仲男他们被日本宪兵抓进有“人间地狱”之称的旅顺刑务所,将要面对的,是残酷的折磨和生死抉择……
珠市口1938
邱振刚
抗战初期,日军占领北平,开始在城内外推行殖民政策和奴化教育。爱国教师苏慕祥被日军逮捕后,带领被日军强迫劳动的矿工奋起反抗,并加入了八路军,在游击作战中逐渐成长。 珠市口最有影响的三家商铺——天祥泰绸缎庄穆家、正和楼饭庄潘家和奎明戏院阮家的第二代幼年时与苏慕祥相识,在抗战烽火中,他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加入中共地下党,成为红色特工,接连挫败日军阴谋;有人被汉奸拉拢,滑入卖国的泥潭……
敌后武工队(红色经典)
冯志
《敌后武工队》讲述了1942年,由冈村宁次指挥的八万日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我方军民损失惨重,不得已将抗日工作转入地下。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冀中军区九分区抽调人员,组成了一支精干的敌后武工队,深入敌后开辟工作,打击敌人。在一次次的正面遭遇和交火中,武工队击毁了敌人的炮楼、据点,破坏了敌人砍树、缴麦的计划……群众对武工队的信任和对党的支持热情日渐高涨,抗日思想深入民心;在叛徒的背叛、日伪军千方百计的围剿下,武工队与根据地民众通力合作,消灭了日伪顽劣,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随着日军正式宣布投降,判决汉奸、日军头目的公审大会也昭告了最后的胜利……
问答中国:只要路走对,谁怕行程远?
陈晋
《问答中国》是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本书作者陈晋过往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这本书是浸透他多年心血、非常有可读性的新作,一如既往延续了话语通俗、故事丰富的鲜明风格,全书以“读懂中国,难在哪儿”这一问题作为开篇,围绕中国愿望、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共产党、中国文化、中国与世界等六个核心视点,通过200余段问答式的对话,回答“中国人在今天到底想要什么?”“中国在今天怎么定位自己?”“怎么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怎么看中国制度?”“中国的发展路子对不对、行不行?”“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国际观是什么?”“中国怎样与国际相处?”等大众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关心的普遍性问题或存在的疑惑,提问者的问题不乏尖锐,回答者的语言透彻精当,通过一本书读懂过去、当下和未来,是适合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阅读的通俗理论读物。
天晓:1921
徐剑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天晓:1921》聚焦这个黑暗与黎明交替的历史时间节点,展开了一次庄严的追溯和书写。作品在建党大业参与者人生命运和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交织流转的观照透视中,以翔实之笔和深刻之思,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给予了在场、全景和分镜头式描写,对什么是共产党人真正的初心使命和信仰信念,进行了扣人心弦的文学诠释。
回忆张自忠(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张自忠将军是著名的抗日将领、民族英雄。青年时代,他出于爱国激情,投笔从戎,在冯玉祥部得到多年的培育。1933年日军侵犯华北长城各口,他参加指挥29军奋起抗敌,立下赫赫战功。随后,他先后主政察哈尔与天津期间,与日本帝国主义折冲樽俎,忍辱待时。七七事变期间,他奉命于危难之际,留守北平;城陷之后,他驰骋于抗日沙场,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所向披靡,威震敌胆。1940年5月,他在率部东渡襄河前往前线督战中身负重伤,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