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砥柱中流·精神灯塔
砥柱中流·精神灯塔
红色丰碑:新四军纪念馆
张晓惠
《红色丰碑:新四军纪念馆》是“盐城地标”丛书第一辑的第一本。全书分新四军纪念馆巡礼、血色记忆千古存、金戈铁马驰江淮、在烈火中永生、我们是光荣革命的新四军五个章节,以新四军抗战史为经,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为纬,全面展现了新四军浴血、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和卓越功勋,歌颂了新四军将士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铁军精神。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之一,为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特色最鲜明的新四军纪念设施。本书以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等新四军重要纪念设施陈列内容为主要写作蓝本,书中所述新四军将士革命事迹和新四军战斗历程均出自新四军纪念馆提供的文献资料和权威历史资料,于史有据,符合实情,导向正确,对弘扬盐城红色文化和新四军铁军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思政课:抗战史观这样讲
王斐
本书以“精日”现象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该现象产生的错误历史观的特点和成因。作者从抗战题材电视剧、电影、小说和历史普及读物等方面探究抗日战争历史记忆形成的机制,考察抗战历史记忆与抗战史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书中还搜集、整理了十四位抗战老兵的口述史,同时收录了多名参与口述史工作同学的心路历程,为读者呈现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思政课”。
陕南红了半边天: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陕西省文物局
本套书选取陕西各地具有代表性的12家红色主题纪念馆,以基本陈列为依托,以馆藏革命文物为特色,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着眼讲述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抵抗史、图强史,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史、解放史。馆内蕴藏大量的革命文物,其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
吹响出师抗日的号角:红二方面军陈炉活动旧址
陕西省文物局
本套书选取陕西各地具有代表性的12家红色主题纪念馆,以基本陈列为依托,以馆藏革命文物为特色,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着眼讲述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抵抗史、图强史,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史、解放史。馆内蕴藏大量的革命文物,其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
星火的启示: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
金冲及
本书收入五篇探讨中共党史革命根据的最新研究文章,时间横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但看似没有关联的五篇文章其问题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处在敌强我弱,甚至双方力量悬殊的危急关头,都面对一系列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考察了在不同环境下的革命力量、特别是重要的革命根据 地怎样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或得到巩固。本书还收录了两篇同革命根据地问题直接相关的历史论文,因不是着重论述如何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作为本书的附录部分。全书从新发现的一手史料着手,有着与以往探讨中共革命根据地文章的不一样解谈与新的历史角度。还有,此为一直笔耕不辍、年届九旬老先生的最新著作,首次面世,更有着别样的意义。
革命圣地 红色记忆:延安革命纪念馆
陕西省文物局
本书包括革命中心、中流砥柱、红色心脏、时代潮头、精神家园、胜利旗帜六章内容,选取近百幅历史照片、图表,以时为经,以事为纬,采用图说文述的方式,描绘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革命史。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回顾往昔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圣地,追随革命先烈的足迹,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刀锋上的火焰:重庆时期新华日报抗战木刻版画辑录与研究
魏长健
本书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新华日报》刊发的抗战木刻版画为主线,汇集《新华日报》刊发的抗战木刻版画史料以及抗战木刻版画研究性文章,系统地呈现了老一辈版画家创作的具有时代印记的经典版画作品,揭示了在艰难的战争岁月里,版画家们以新兴的木刻艺术形式反映抗战的悲壮,呼唤民族的崛起。对激励民族解放的信心、鼓舞抗战的斗志起到了重大作用。本书的当下意义在于回望历史,不忘初心,铭记我们的信仰,鼓足前行的力量。
你是这样的人:精神谱系的故事
陈晋
本书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时间轴上,选择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具有代表性的14个精神坐标,梳理每一种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内涵,结合丰富鲜活的故事,让读者“亲历”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史,读懂中国共产党。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定诞生记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定诞生记》编写组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这些重大决定是怎么诞生的?这些重大决定又是如何凝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本书生动阐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定的诞生过程,对系统全面、科学准确地学习领会党的各项重大决定的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积极贯彻学习党的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兼具权威性、新闻性、史料性和可读性。是一本具有学习和收藏价值的读物,书编写组由新华社参与一线报道的记者、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报道经验和丰厚的理论基础。​
伟大的里程碑: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本书编写组
这是一部依托新华社公开报道编辑而成的主题图书,旨在图文并茂地反映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2022年7月10日起,新华社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总栏目下,开设“非凡十年”子栏目,通过分地区分领域分行业的采访报道,全方位多层次反映新时代十年取得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示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本书以该组稿件反映的党和国家新时代十年13各方面的成就稿件为基础再编辑深加工而成,内容权威、图文并茂,适合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了解新时代十年成就的参考读物。
足迹:共和国记忆
张神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中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近年来,随着历史档案的逐步解密、研究的逐步深入,许多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渐渐厘清。为将这些新成果介绍给广大读者,从年至年,我们每年选取一个重大事件、重大决策或重大问题,内容覆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社会、科技、生态等各个方面,用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动人故事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勾勒出共和国年史诗般的历史画卷,让读者尤其是年轻的“80后”“90后”“00后”们了解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新中国史,采用大事记形式,全彩记录年至年的辉煌历史,精心选配幅珍贵历史照片,史实准确、细节生动、语言活泼,适合作为学习“四史”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
文物里的英雄故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承载着历史长河中厚重的记忆,也蕴含着革命先辈们不灭的精神。《文物里的英雄故事》按历史时期分为“信仰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前)与“初心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2册,从中国国家博物馆丰富馆藏中遴选代表性的文物近百件(组),生动描绘其背后历史的温度和深度,通过一篇篇故事再现了立体饱满的英雄形象。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规划书”、“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小扁担……物件本无生命,但人们的坚定信仰赋予了它们鲜活的生命色彩,既彰显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艰辛历程,又为后世青少年树立了成长的榜样。 本书秉持“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力求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读者在以文物串联的时代叙事中感受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坚韧品格与中国共产党人持续燃烧的奉献之火。在真实的材料中洞察历史,在岁月的痕迹下坚守初心。
抗战为什么赢: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
陈红民
本书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之一,专题研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本书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日、中国重新屹立的伟大过程。 全书分“中国的局部抗战(1931~1937)”“全面抗战初期的艰苦奋斗(1937~1941)”“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1~1945)”“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四章。
抗战旗帜毛泽东
杨冬权
本书从六个方面论证毛泽东是抗日旗帜的论断:毛泽东对抗日战争作出了十个方面的准确预见;对抗日具有坚定性和必胜信心;提出并实践了抗日统一战线的理论;系统提出持久战战略;独特地提出并运用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指挥中共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以及抗战期间国内外人士对毛泽东的印象,毛泽东抗战思想的传播和影响等。
信仰的力量(红色记忆)
赵郁秀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本书是追述中国重大革命历史进程、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中国故事。作者以采访者、亲历者的身份,通过亲自接触、专题访问,真实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寻找信仰、追求信仰的奋斗历程。
无声的炸弹:传单上的抗日战争
许金生
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除了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之外,国共双方还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战。在各种宣传方式中,传单因散发方式灵活多样、制作廉价便捷、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而被大量使用,甚至被誉为“纸弹”“无声的炸弹”。 这些传单有一般文字形式、图画形式、书信形式、数表统计形式、诗歌形式、纸币形式,还有通行证、招待券等,宣传的对象既有日伪军,也有中国民众,宣传内容则因对象而异,宣传渠道也灵活多样。这种宣传,在降低日伪军士气,使其减少或丧失战斗意志,甚至主动投降方面,在揭露敌方的政策和谣言,抵御其宣传,以稳定、凝
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
许渊冲
国家危难时刻,中国读书人的血性与风骨,尽显于此中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杨振宁在香港《今日东方》创刊号上说:“我那时在西南联大本科所学到的东西及后来两年硕士所学到的东西,比起同时美国最好的大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说,抗日战争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已经可以算是世界一流大学了。联大8年,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联大人参与研究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计算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用这来形容那个时期的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的场景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本书精选毕业于西南联大的国宝级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关于西南联大的回忆性散文集,内容涵盖许先生对西南联大里老师、同学、生活的回忆,全方位展现西南联大里的态度风骨与校园生活。联大人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中兴业的人杰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一粒沙中见世界。本书就想沙里淘金,从平凡的现实中找出不平凡的成就来。
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
吴海勇
《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主要讲述了电影《风云儿女》摄制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过程,以纪实文学的创作方式记录了艰难岁月中主创人员历尽千辛万苦进行拍摄和创作的故事。作者从聂耳、田汉、司徒慧敏等相关人物事迹展开描写,巧妙地将人物线与拍摄前后内容进行串连,大量引用日记、报刊、档案、回忆文章、传记等历史资料,对历史事实进行了精彩细致的描写,力求*限度地客观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全景式展现了电影摄制和歌曲创作的过程,反映出当时背景下上海左翼文艺工作者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热血与决心。
电影与抗战
秦翼
本书以抗战期间中国电影的发展为整体考察对象,研究在民族危亡下的中国电影的思想、技术、艺术革新、电影制作力量及政策的变化,大后方有效的电影宣传、沦陷区受到的电影文化侵略。审视14年间的中国电影产业,思考战争对中国电影产业和艺术产生的双重影响及战后电影转变,最终完成对抗战时期电影的全面书写与评价。
毛泽东在1921
祝彦
本书选取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中国历史开天辟地大事变诞生的特殊年份,全方位挖掘日后成为伟大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在这一年的行迹经历、心路变化与成长历程,探讨这位伟人的人生底色,以及这种底色对他一生抉择的必然影响。为年青一代更真实生动地了解成长中趋于成熟的青年毛泽东提供了确实可依的读物。 本书将叙述历史的故事性与真知灼见的史论分析相结合,以故事吸引读者阅读,以史论表达新意与认知高度,是一本角度、形式都比较新颖,贴近时代的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