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8月新书速递
8月新书速递
尘埃落定外篇
阿来
《〈尘埃落定〉外篇》是阿来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的精彩续章和“番外”,该作品是阿来完成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前后,以小说中三个相关或未充分展开的人物为主角生发、延展而创作的作品。其中,既有土司家族世代相传的行刑人,通过行刑人的目光重塑影响土司制度历史走向的“罂粟花战争”;也有从《尘埃落定》的月光里走出的天才银匠,借助银匠骄傲的一生折射土司家族的权利争夺与更迭;还有藏族民间故事的智者阿古顿巴,阿来受此启发,塑造出《尘埃落定》中的“呼之欲出的傻子少爷形象”。这些“外篇”既是《尘埃落定》的有机补充,又与《尘埃落定》互相映照,在彰显文学自身的无穷魅力的同时,与《尘埃落定》本篇共同勾画了雪域高原土司制度崩溃前夜的立体图景。
人间旅馆
陈年喜
“矿工诗人”、作家陈年喜2025年力作。本书以旅馆为承载,再度呈现了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矿工、背水客、烧炭工、南阳小贩、县剧团老生、印匠老焦、冯琴师、刘唢呐…… 全书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纠葛,也没有激烈的生死搏斗,而是描绘了这些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寻找那条“活路”的故事。 人生或许就是一场旅行,我们都在这人世间奔波、漂泊,被命运押解着慌慌张张生活,在其中困顿、悲伤,也在其中感受温情。而恰恰是这些无名之辈的生活和命运,令人想要似他们那般努力纯粹地活,脚踏实地地活。
思行无界
俞敏洪
本书是俞敏洪与刘慈欣、莫言、薄世宁、尹烨、吴京、刘嘉、周国平等来自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电影、心理学、教育等领域大咖的深度对谈记录。 对话,是思维的革命。俞敏洪的这15次对话,并非简单的问答,而是思想的深层喷发,能让固有的认知在对话中被层层瓦解,逐渐蜕变突破旧的边界,获得全新的可能性。 本书记录的不仅是语言和观点,更是思维演化的路线图,俞敏洪用“提问者”的身份,帮助我们揭开思考者的底层逻辑,让每一个被困在认知牢笼中的现代人,摆脱思维惯性,成为复杂世界中的明白人。
未来学大会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层层幻觉x癫狂炽烈x荒诞迷离 伊扬·蒂赫去参加第八届未来学大会,却穿越到2039年的未来。 这是一个和平、富足的理想世界:佳肴享用不尽,香车川流不息,人人谦逊有礼。 这也是一个被幻觉操控的恐怖世界:服下“伪饰康”,就能在幻觉中报复仇敌、发泄欲望、满足变态癖好……无所不能,肆意而为。 伊扬·蒂赫想要逃离,却坠入更深的真相。
蜉蝣直上
小佳
脱口秀演员小佳首本散文集,积攒在小小少年心头的话,终于在长大成人后和盘托出,关于故乡的人、青春的隐痛、漂泊的生活,也关于一个人如何超越自己,真正地诞生。 他用敏感的心和幽默的口吻写自己——那些没从家庭中得到的支持与爱,难以停止的自我怀疑,对世界的愤怒和与痛苦和解的时刻; 写身边人——没文化但聪慧彪悍的农妇二姑,勇敢跨国追爱的“侠女”好友,记忆中的阿嬷与阿公,还有父亲的一生和他们猝不及防的永别; 也写他从生活里张望到的世界——县城大院的权力暗涌,建材市场的业务江湖,城中村里的异乡族群,以及山海之间的闽南故事。 活着的人如同水底的蜉蝣,看似沉寂,却无不在默默用力,等待天光破晓、跃出水面的一瞬间。
万古斯文
冯天瑜
本书从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自身特质、国际条件等诸多方面,将中国文化的辉煌一一写来,让现代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增添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我身上有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加缪
《我身上有个不可战胜的夏天》是加缪的一部散文集。创作跨度近20年(1935-1953),是加缪从青年到思想成熟期的文学实验场。 本书精选了加缪的14篇散文,在这些篇章中,加缪以阿尔及尔贫民窟的生存图景为解剖样本,将死亡、贫困与阳光、海洋并置,揭示了存在的荒诞性本质:生命的璀璨与腐朽永远相互寄生,正如北非土地上永不褪色的蓝天永远笼罩着人类的苦难。 同时,加缪通过对提帕萨、杰米拉等地的颂歌,展现了自身思辨的独特性,不同于萨特咖啡馆里的哲学思辨,加缪的哲学诞生于烈日炙烤的废墟、咸涩的海风与无花果树的芬芳之中。他在这里确立了对"世界之不可理喻的美"的绝对忠诚——不是通过理性认知,而是用整个身体去感受岩石的温度、浪花的节奏,在感官的狂喜中达成与宇宙的短暂和解。 这部作品最深刻的价值,在于它展现了存在主义最本真的形态:不是书斋里的概念游戏,而是赤脚踏过滚烫沙砾时的痛感与快感。在这部作品里,加缪也确立了自己终生的写作母题——用对阳光的贪婪吮吸反抗永恒的黑暗,在直面荒诞中拥抱生命的热烈。
红楼梦:1小时读完版
曹雪芹
一辈子都读不完的《红楼梦》,这次一晚上就读完! 1974年,为了让每个读者都不要错过《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南京大学吴新雷先生奉命将总字数超73万字的《红楼梦》逐字精简,最终缩微至5万字。后又经50年从保密到公开的曲折历程,我们终于等来了《红楼梦:1小时读完版》的面世。 宝黛钗主线情节清晰,贾府兴衰荣辱历程一目了然。从此曾经让广大读者以为一辈子都读不完的《红楼梦》,这次一晚上就能读完全部故事!
我选择独自一人
马塞尔·索瓦热
本书是法国女作家马塞尔·索瓦热的随笔集。 30岁她因患肺结核住进疗养院,但是男友却要和她分手另娶他人。 万念俱灰之下,她写下这封信,冷静剖析这段感情,决定重新独自一人。
可以让你快乐的诗
泰戈尔
精选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诗作166篇,以“快乐”为脉络编织成诗意的星河。从享誉世界的文豪泰戈尔,到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的梅特林克;从卡尔费尔特到吉卜林;从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叶芝到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黑塞;从现代主义大师艾略特,到歌唱母性温柔的米斯特拉尔;还有隐逸派诗人夸西莫多。历经百年,这些伟大的诗歌作品依旧闪闪发光,随着译者的背景介绍,慢下来,与诗人对话,去体验、去感受这个世界,而非执着于意义。在这个急于表达幸福的时代,我们学会诚实地表达忧伤,你可以让自己更快乐。
水上书
沈苇
本书是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散文家沈苇的最新诗集,收录了其深入探究吴越文化后,历时五年精心创作的130余首诗歌。本诗集以“诗路浙江”和“诗画江南”为核心主题,探索并书写了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这四条文化线路,从而厘清由水脉串连起的文脉和历史脉络。通过清丽隽永的诗句,本诗集展现了对“地域性”和“地方性知识”的重新审视与深入挖掘,传达了深邃的哲理思考。诗集中的诗作既涵盖对古代文脉的追溯,也包含对当下生活的悉心观察与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与想象,从而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江南诗意图景,展现了江南文化的多重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江南世界。
一个旅人:保罗·鲍尔斯游记
保罗·鲍尔斯
坂本龙一毕生挚爱的作家、《遮蔽的天空》作者保罗·鲍尔斯,60年旅人生涯,12国深入旅行,足迹遍布非洲、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在法国巴黎,23岁的艺术生常常凌晨三点去市场搬运蔬菜,只为能留在这里继续追逐绘画梦想;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姆扎卜女人用层层白布裹体,而图阿雷格的女人享有名望和自由,男人日夜蒙着面纱;在摩洛哥,不同城市的居民性格各异,有从来不做计划的丹吉尔人、讲究生活质量却毫无卫生理念的非斯人、喜欢和游客玩怪异小把戏的马拉喀什人……一路上,鲍尔斯听故事,与人交谈,敏锐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记录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看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活法,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失眠疗愈与中医助眠
韦婧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问题,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痛、胃肠道不适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对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合理管理自己的睡眠、找到合适的睡眠方法变得尤为重要。本书通过了解失眠的症状、分类、发病机制,以及常见的生活方式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引起失眠的原因,给予读者自我疗愈的可行性建议,尤其介绍了关于中医治疗失眠的简便方法,包括常见中药、针灸、耳穴、芳香疗法、足浴、药膳、推拿、传统功法等特色调理方法。内容专业、翔实,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民间秘方
满江
这是一本汇集民间秘方的中医保健类图书。书中介绍了针对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皮肤科常见病症的治病秘方,有外敷方、泡脚方、药膳方、内服方等。这些秘方具有药源易得、简单有效的特点,是现代人必备的家用秘方大全。
高颂:中国文化史上的20个生命瞬间
祁智
《高颂》是继祁智畅销书《弦歌》之后,另一本私人阅读笔记。祁智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心得体会,选取20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带领作者按照历史脉络走进尹吉甫、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屈原、韩非子、司马相如、司马迁、苏武、曹操、嵇康、王羲之、刘义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陆游的生命发展历程和内在精神世界。作者以他独特、广阔的理解力和书写视角,发掘这些著名文化名人人性的种种侧面,光辉的、真实的、不完美的、令人唏嘘的……以此探索他们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从而总结出他们真正值得后人歌颂之处。作者以他的展开视角,让读者领略和感受文人的智慧与魅力,理解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曲黎敏精讲汉字文化
曲黎敏
这是一部文化深度与实用价值兼具的汉字文化读物。本书以《说文解字》为基石,贯通《黄帝内经》,从天、地、人三大维度切入,融合中医、历史、哲学、人类学等领域知识,串联起中华文化中至关重要的文字演变脉络。书中既讲述自然万物、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天地时序,也涵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避讳与改名等日用伦常;同时,系统拆解汉字背后的文明密码与人生智慧,融养生之术于文化之道,引领读者领悟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拓宽认知边界。
你所不知道的图书馆
张慧娜
本书是“图书馆里的中国故事”系列中的一本。全书系统展现了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深入解析了文献编目与检索的奥秘,并详细介绍了各类图书馆及其建筑特色。书中还揭秘了现代图书馆中的“黑科技”,如采编图灵系统、智能书库等,生动展现了科技如何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此外,本书还讲述了梁启超、鲁迅等人与图书馆的渊源故事。本书的最后设计了活动手册,帮助读者通过互动任务和实践活动,深入体验图书馆的魅力,并激发他们对阅读与知识的探索热情。本书适合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名人读书:故事与方法
胡宏哲
本书是“图书馆里的中国故事”系列中的一本。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陶渊明、苏轼、朱熹、梁启超、毛泽东等历史名人的读书世界,探寻他们的读书方法与智慧。从陶渊明“耕读人生”的理想,到苏轼以诗性照亮人生的豁达;从朱熹以理学烛照人心的深邃,到梁启超“学者当死于讲坛”的执着;再到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了这些名人在读书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成就人生的非凡历程。本书不仅适合对历史文化、名人传记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学生、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等阅读。
名士自风流:中国古代隐士传
李靖岩
《名士自风流:中国古代隐士传》是文史作家、自媒体作者李靖岩力作。 本书讲述了从先秦到晚明,从伯夷、叔齐到顾炎武的一个个古代隐士,有上古先贤,也有魏晋风度,有盛唐气象,也有晚明悲歌。总的说来,这些人的音容笑貌已经不能为我们今日所见。但在中华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他们都曾真实存在过。透过他们或幸福、或内耗、或不得志的一生,走近人们内心的理想世界,关注时代洪流下的个体命运。看古今“陶渊明”们如何应对人生深渊。
中国哲学常识
胡适
本书由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北京大学哲学课讲义等编选而成,内容涵盖从古代到近现代百家哲学思想,以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为主线,在立足各家哲学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各派思想的精髓,为读者提供一种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完整门径。 本书属于常识类读本,是普通读者认知传统哲学的一扇窗,它有助于读者建构系统的哲学知识体系,进而养成开放的胸怀以及多元的思考能力,加深读者对哲学的理解。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的一部哲学思考札记,全书以格言体写就,分为12卷,内容大部分是作者在鞍马劳顿中所写。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主体时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表达了作者不仅要人们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更要付诸行动的观点。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
达里尔·夏普
你是否曾感到好奇,为什么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情境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为什么有人热衷社交,而有人偏爱独处?为什么一些人决策时依赖逻辑分析,而另一些人更重视情感价值?这些差异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我们独一无二的人格类型。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基于文学、神话学、美学、哲学和精神病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与分析,归纳总结出了“荣格八维模型”,直指人性心理的重要坐标:两种人格倾向(内倾型、外倾型),以及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感官、直觉和情感)。 作为首个完整的人格分类系统,这个八维模型不仅系统地揭示了人类心理差异产生的深层结构,也为如今的人格研究与实践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忠于荣格原意,介绍了八维模型的精义。 人格类型是心理定位工具,就好像人们在现实世界里用指南针判断自己的位置一样。它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人际困扰的方法。
大学之理念
卡尔·雅斯贝尔斯
《大学之理念》是高等教育方面的经典之作,集中体现了雅斯贝尔斯的高等教育理念。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应该以培养整全的人为目标,反对将大学生束缚在各种课程表和课程大纲、考试测验和平庸的标准上,认为应该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意识,强调科学观念对于学生人格转变方面的作用。他主张知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指出了四种思维形式(灵感思维、通过理性和概念获得的清晰认识、思辨思维、密码或代号思维);认为大学必须要有职业训练、整全的人的教育和科学研究,主张教研结合;阐述了天资的各种类型和对于选拔机制的看法,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发掘自己的潜能;指明了学术自由对社会的价值,以及国家有促进社会福祉的责任。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明确大学对于人一生的塑造作用,发掘大学生的思维潜能、提升大学生可以运用到之后工作和生活中的科学性探究能力。
惯习
多丽丝·马丁
你是否渴望突破阶层限制?是否希望下一代活得比你更自由、更有成就? 德国社会观察家多丽丝·马丁以亲身经历揭开「惯习」的奥秘—— “惯习”(Habitus)是一种由出身、教育、环境共同塑造的隐形力量,深刻影响我们的判断方式、人际表现与社会阶层走向。本书从社会学理论出发,首创“七种资本跃升模型”, 帮助你全面升级思维与行动,掌握上流社会的成功法则,为自己与下一代创造更富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