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0月新书速递
10月新书速递
我用一生和你告别,你用一生和我说路上小心
史铁生
父母是子女最坚实的倚靠。他们盼你长大,又怕你长大;希望你能乘风破浪,又担心你被风吹雨打。长大后才慢慢明白,所谓的长大成人,其实就是你一天比一天接近天空,父母一寸又一寸地归于土地。来日并不方长,别等,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永恒的遗憾。 这本书收录了史铁生、丰子恺、萧红等近20位文学大家写给亲人的经典散文,饱含了他们最深沉的爱与愧疚、温馨与离别、感恩与遗憾。
“杠”出美丽新世界:哲学与社会正义的对话
阿里亚娜·沙维希
这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用坚不可摧的逻辑思维获得与人争辩的胜利之书,更是一本融合了伦理学、社会认识论和语言哲学等多学科思维的哲学小书。作者认为,21世纪一些最显著的文化差异其实都植根于哲学的细分支之中。本书思辨论点的核心,揭示了打破僵局的论据,陈述了严格的定义,分析了观点之间的本质区别,让读者学会如何捍卫自己的立场。在这个纷争不断加剧的世界,我们需要对争议声音的根源有所了解——这有助于我们走向社会正义,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总有好事发生
李筱懿
这是一本李筱懿回复读者来信的书信集。38封来信,道出38个生活的具体困惑。 作者结合亲身经历,集合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观点,用婉婉道来又一针见血的方式,帮助读者厘清思路、找到人生困局的卡点,为广大读者提供既有情绪共鸣,又易于实践的理性建议——关于自我、职业、金钱、亲情、亲子、婚姻方面的参考答案。 书中有十几岁青春期少女的来信,诉说成长的困惑;有20+女性的来信,诉说与社会的磨合;有30+女性的来信,诉说职场和婚恋的选择;有40+女性的来信,诉说中年危机和家庭的困局;有50+女性的来信,诉说衰老和社交的苦恼……覆盖当代女性关注的自我成长、情感、职场、金钱、家庭等议题。 这本书分享的是一种信念感,不是攥紧拳头非要怎样的蛮劲,而是摊开手掌相信各种可能的宽广。 允许自己阶段性枯萎,因为我们正在滋养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是一座岛
塔姆辛·卡利达斯
厌倦了伦敦的都市生活后,塔姆辛·卡利达斯和她的丈夫放弃了原本蒸蒸日上的工作,搬到了800多公里外的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上的偏远岛屿。 田园诗般的生活终于成真,他们自己种田、养畜、修缮房屋,但真实世界的残酷很快便击碎了梦境。
飞行家(电影刺杀小说家原著小说)
双雪涛
《飞行家》共收录了双雪涛的九篇短篇小说。 缘起——为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故乡人留下虚构的记录; 沉淀——将历史与人性的复杂张力编织进故事的纹理里; 扎根——让爱、梦想、尊严和自由在卑微和绝境里重生。 故事发生的地点大多是没落的北方城市。艳粉街、影子湖、光明堂、红旗广场、春风歌舞厅、红星台球社……这里布满破败的街道、废弃的工厂,流窜着形形色色的人。 故事里的角色大多是被遗忘的边缘群体。久藏、小橘子、疯子廖澄湖、“少年犯”柳丁、姑鸟儿、驯养师阮灵、“疯马”马峰、“飞行家”李明奇……他们是被历史的大潮拍在岸边的鱼。 在《飞行家》里,就是由这样一群人,在这样一些地方,让凡人的热血、尊严和自由绽放出火光。
世界不是平的:地理与人类的命运
哈尔姆·德·布莱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的流动性、互联性和一体化程度都大大加强,一种观点变得愈发流行: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平等。然而,本书意在论证,不同人群生长在不同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这些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世界仍然崎岖不平,数十亿人的命运仍因地域而截然不同。 作者采纳了全球核心-全球边缘的地域划分框架,将全球人口分成国际化人口、本土化人口以及流向全球化人口三类。通过语言、宗教、健康状况、两性权利、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的对比,本书说明了,地理位置在全球化时代仍然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的发展,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命运。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意在弥合分歧、让世界变得更平等的建议。
海权论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本书是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理论的奠基之作。马汉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和著述,并拥有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他在这本书里主张应该拥有并运用优势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确立对海洋的控制权力和实现国家战略目的;通过讲述欧洲和美洲的海上战争史,揭示海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当今世界,争得国家海权、保卫国家海权、保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观念已被广大的海洋国家所认同。海权观念即将经历新的世纪的检验。为了保卫我国辽阔的海疆,维护神圣的主权,我们必须加强海权观念,确保国家海权不受侵犯。
涅朵奇卡
陀思妥耶夫斯基
《涅朵奇卡》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唯一一部女性成长小说,也是他创作生涯中蕞重要的转型之作。创作于被捕前夕,因流放而中断创作,却在仅存的三段故事中,浓缩了陀翁全部的文学潜质:心理现实主义的开端、“受苦灵魂”的首次亮相、复调叙事的雏形。 小说讲述了少女涅朵奇卡的成长历程。她自幼困于病态家庭:继父沉溺自欺与妄想,将一切不幸归咎他人;母亲在无望的困境中渐渐消逝。爱与压迫交织,真相与谎言难辨,一个幼小的心灵陷入撕裂与病态依恋。继父去世后,她被收养进入上流社会,得到物质,却迎来更深的孤独与虚伪。 然而,伤痛与束缚并未将她摧毁,反而在她内心孕育了反思与抗争的力量。涅朵奇卡拒绝沦为“男性世界的受害者”,以惊人的意志追寻真相,蕞终走向独立与觉醒。 这是陀翁笔下第一个真正独立的女性,也是属于所有读者的共鸣之声:出身无法选择,创伤无法抹去,但命运从不由它决定。唯有觉醒,人生才真正开始。
拉贝日记(修订版)
约翰·拉贝
本书是约翰·拉贝在战争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写成并亲自整理而成的单行本,但它却一直躺在拉贝儿子住的阁楼里几十年,直到60年后的1997年才公布于世。它的出版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公认为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它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定其可信度。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有力证词。《拉贝日记》全六卷本档案的面世,确证了许多碍于当年信息条件未能明确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以此为据,本次再版对单行本原译文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刘备传
李书飞
他出身寒微,以织席贩履为生;他一生败多胜少,四十八岁仍一事无成;他无袁绍的显赫家世,也无曹操的诡智奇谋,更无吕布的绝世武艺。但正是这样一个“输在起跑线”的人,却用半生颠沛流离,写就了草根逆袭的传奇。 本书以史料为蓝本,细致还原刘备的真实人生:从织席贩履的市井少年到白手起家的乱世枭雄,从桃园结义的赤诚肝胆到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从寄人篱下的隐忍蛰伏到称帝建立蜀汉的逆风翻盘。翻开这本书,一览刘备以义气揽英才,于乱世中书写帝王传奇的沉浮一生;感受东汉末年风云际会、群雄并起下草根逆袭的“韧性哲学”。
财与兵:中国近代化与晚清政治博弈
刘刚
财权与兵权,是传统政治博弈中具有决定性的两大因素 中国古代政治,所有政治问题,最后都被归为财政问题。 中国古代权力,一切行政权力,究其来源,皆出于兵权。 因此,中国古代所谓“政权”,到头来,只是财权与兵权。 本书中,作者提出这样一种新的近代史解读视角,首次从兵权、财权角度看近代史。 作者认为,自宋、明、清至于民国,纷繁百态无外乎地方兵权、财权与国家兵权、财权的博弈。而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虽一脉相承,却各有千秋,正如作者所说:“近代化的许多事业,往往都从曾国藩开头,李鸿章来完成。”后来者袁世凯与各方势力的较量,也是以兵权、财权相博。 除了视角新颖,本书中的许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中国也曾有过波澜壮阔的民间海权时代;地缘政治,中国古已有之,发展出五条地理线,推进历史发展。 文字表述延续作者一贯的风格,将文化个体性融入历史写作,自成一体,读罢让人顿有酣畅淋漓之感。
如果历史是一座公园(全4册)
马克斯·克鲁泽
三位年轻人,贝蕾尼克、罗曼和斯特凡,偶然地进入了一座“进化公园”,遇到了神秘、博学又睿智的向导塞内克斯,开启了他们穿梭历史时空的奇妙旅程。他们亲历了宇宙的诞生、人的演化,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他们看见了古埃及人奇特复杂的墓葬仪式,遇见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来他们到了意大利,看见米开朗琪罗在脚手架上几乎昼夜不息的工作;他们乘船前往英国,参观了伊丽莎白时代的剧院,又见证了人类第一次乘气球飞行…… 《如果历史是一座公园》以轻松趣味的小说和游记形式,带领读者穿梭时空,置身于文明演化的第一现场,与文明史中的重要人物、事件一一接触,亲历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与演化,见证人类文明从无到有、从过去发展至今天的历史过程。
铁骑与征服:元代风云100年
文聘元
这不仅是一部征服史,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文明碰撞史。从草原的苍茫到中原的辉煌元朝的故事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征服与统治传奇。对于这段复杂而丰富的历史,本书紧紧抓住政治与军事这两条主线,带您领略权力斗争的惊心动魄和战场厮杀的铁血豪情同时,辅以经济、文化等多维度的深入剖析,展示元朝历史中鲜为人知的层面。从成古思汗的雄才大略到忽必烈的文治武功,从帝国的铁蹄踏遍欧亚大陆到其内部权力斗争的暗流涌动……每一个事件、每一位英雄,都将在您的眼前生动呈现,仿佛带您穿越时空,亲历那个动荡而辉煌的时代。
孔子与论语
钱穆
“史学四大家”之一,一代国学宗师钱穆关于儒家文化的思考精华! 读懂了《论语》,自会懂得孔子。读懂了孔子,自会懂得中国人。 一人一书,直抵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与归处。 本书是钱穆先生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重磅论述,是一部洞彻儒家文化的思考精华。 钱氏一生崇扬孔学,并倾力于《论语》和孔学的研究,精勤笃实。本书既是先生一生的学养缩影,亦是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学界标杆,全面展现了一代国学宗师对于“孔子与论语”这一对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的研究心得。 解读圣贤,重温典范,钱穆先生将带领读者直抵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与归处。
不止于正义:法律人的读书会
赵宏
《不止于正义:法律人的读书会》是一本由北京大学教授赵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陈碧、李红勃四人合著的读书笔记,以法律人的视角评论图书与电影,在《七号房的礼物》坚定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在《正义的决疑》里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从《柳林风声》感受友谊的可贵……每当现实案件令他们感到寒心时,是文学作品温暖了他们的心,并塑造了有温度的法治观。 他们还在书中共同评论同一本书或电影,观点针锋相对,为了一个观点互不相让,但真朋友就是吵不散,读书会持续了近20年,友谊也持续了近20年。除了书中的书影笔记,也能看到朋友之间的互动与真情。
别笑!我是哲学家
道兰
这本书中介绍了尼采、康德、柏拉图、罗素、黑格尔等30位哲学家的生活趣事和哲理故事,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与哲思,交织成一部简明有趣的西方哲学史。在这里,苏格拉底将化身“弹幕机”,教你用“产婆术”反杀杠精;萨特与波伏娃的“开放式关系”,能令你重新认识爱情;第欧根尼扛着破陶缸,教你看穿“消费主义”陷阱……这些哲学家不端架子、不甩书袋,把“高不可攀”的哲学讲得充满人情味。阅读本书,你将借助哲学思辨,冲破认知枷、锁重构思维版图、锻造智慧锋芒,成为一个会思考、有智慧的人。哲学家才是人间最清醒的段子手,毕竟,能用逻辑骂哭你的人,也一定能教你笑着活下去!
我开始理解公鸡每天早起,然后尖叫
萧伯纳
全书以“用荒诞对抗荒诞”为核,将百年前的犀利哲思与当代青年困境巧妙勾连。人气插画师超人cr用抽象又好玩的视觉语言重构经典,趣味十足。这不仅是一本关乎人生哲学的读物,更是Z世代的精神弹幕本——难以言说的精神内耗转化为具象金句,让百年前的毒舌智慧成为当代青年的精神铠甲。
我们如何思维
约翰·杜威
本书是美国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经典教育著作,也是现代教育理论、思维科学领域的奠基之作,自问世以来,深刻影响着全球教育界与个人成长领域。本书系统阐述了人类思维本质与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方法。它不仅剖析了思维的过程、逻辑与方法,还结合大量实际案例,生动阐述了如何培养科学思维习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出,“反思性思维”是优化认知的关键路径,可引导读者培养自我审视、深度思考的能力,从而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构建理性、高效的思维体系。
快乐主义
伊壁鸠鲁
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哲学箴言录。伊壁鸠鲁派哲学,是以快乐为终极目标的哲学。为了让人时时保持内心安宁,伊壁鸠鲁提倡过一种简单快乐、有所节制的生活。很多人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等同于“享乐主义”,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误解。实际上,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并不是刺激和放纵,而是身心无痛苦的平和状态;而且这种快乐建立在理性思考、消除错误观念的基础上。他主张过一种平静无忧、清醒自由的生活,以理性驾驭欲望,以知识消除恐惧,从简朴中培养满足感,从友谊中收获安全感。
主动进化2:颠覆未来的科技进化之路
黄震宇
当今人类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动追踪一系列关键新兴技术的颠覆性突破,并深刻探析其对人类社会变革带来的重大潜在影响十分必要。本书延续“主动进化”的研究视角,高度聚焦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学、微观医疗、类器官和长寿医学等尖端科技进展,前瞻性地研判它们在人类“主动进化”路径上的应用前景。 本书展现了一条正在发生的进化之路,希望为关注前沿科技进展以及对人类社会演化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提供基于总体认知框架的智识与哲学思辨。
以日为鉴:衰退时代生存指南
分析师Boden
通过对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泡沫经济时代中,教育、卫生、医疗等各个产业的详尽分析,梳理日本多种社会问题形成的根源所在。 每一个问题都在结合中国读者最关心的话题: “考公务员是最合理的就业选择吗?” “医生未来的待遇会更好还是更差?” “生育率下降会影响教师就业吗?” “研究生扩招,报考人数下降,研究生还值得读吗?” 作为文化相近、轨迹相似的邻国,日本的社会发展史,是最能给国人带来思考和借鉴意义的发展史。 在经济寒冬、社会问题频发、年轻人陷入迷茫的今天,“职业选择”已经成了头等大事。 也许今天你可以求助“择校专家”,那么五年后呢?“师医公”还会是今天的“铁饭碗”吗? 在这里,有十余年外资投行分析师经验的作者,将通过我们的近邻日本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经历,为疑惑的你给出答案。
是处在“后全球”时代吗?:当今世界的机遇、嵌入与错位
刘东
刘东教授在十年前曾出版过《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探讨的核心议题是“中国文化与全球化”,并提出我们要创造出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此后,世界局势剧烈变化,“后全球”如今已成为国际学界的时髦话题,促使作者对此前的观点进行反省和补充。作者首先重申了之前的观点,即全球化运动的底层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进而分析了全球化进程中由于文明之间的压缩和互嵌所导致的多方面的困扰,其症结就在于“压缩性的全球化”令人们生活的世界裂变乃至垮塌。在作者看来,“这种‘全球化’乃是‘脱嵌’式的,是赤裸裸地单纯从利润出发的,而完全不具备文化与社会上的考量,所以,它才会在逐渐波及的世界范围内,也如涟漪般地引起了‘在地化’的分庭抗礼,以至于以往尚且可以遥遥相望而相安无事的文明,如今反倒因为既被强行地捆绑到一起,而不得不彼此排斥、激烈纷争,于是闹得整个地球更加分裂,也更不太平。”
逻辑思考:看清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主线
张巍
不论是在分工高度细化、跨部门协作愈加复杂的职场中,还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不断变化的日常生活中,要想保持个人竞争力、从容有序地应对各种未知挑战,逻辑思考力都是必备的重要技能。 本书以打造逻辑思考力的7个步骤为主线,以主人公山姆的职场故事为副线,基于职场挑战还原真实的应用场景,并辅之以通用电气等经典企业的案例分析。 在纷繁信息中提炼出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掌握结构化的逻辑思考方式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化且易实施的分析工具和思维方法,如庖丁解牛般地完整呈现解决复杂问题群的全过程;从点到线再到面,同时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并举,以期读者能够将这套结构化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系统构建可跨行业、可复用的逻辑思考力,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性技能。
穿越周期的力量:我在中国酒店业18年创业笔录
程新华
本书是中国连锁酒店业领军人物、东呈集团董事长程新华18年酒店业创业历程的深度记录与心路呈现。书中,他系统梳理了自己带领东呈集团,从一家地方性企业成长为全球酒店14强行业标杆的商业实践、管理智慧与人生哲学,为读者呈现了一位企业家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守初心、穿越周期。 在不同的消费周期中,程新华是如何带领团队制定与推进战略转型的?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风向,他们又是如何保持聚焦、把握准绳的?掌舵集团化企业,程新华在战略规划、管理模型、商业模式、团队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又有哪些创新实践?作为行业发展与创新的亲历者,程新华在本书中对自己商业与人生的坦诚记录,为创业者与管理层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