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部分类
断舍离(解读)
山下英子[著]、殷超[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内容简介: “断舍离”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所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其中,断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作者简介: 山下英子,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犀利金句: 1.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2.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3.断舍离在行为上要先学会“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扔掉。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因此,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更高级别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批评官员的尺度(解读)
安东尼·刘易斯[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普利策奖得主,为你讲述美国新闻自由史上的典范案例,带你领会什么叫言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 作者: 安东尼•刘易斯,曾任《纽约时报》编辑、驻华盛顿司法事务报道记者,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过第一修正案与新闻自由,目前是《纽约书评》专栏作者。曾经两度获得过普利策奖。著有《吉迪恩的号角》《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国革命》《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等。 书籍介绍: 本书系统地回顾了《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一案:1960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要求巨额赔偿。在亚拉巴马州法院败诉后,被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以维护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为由,判决《纽约时报》胜诉。这起案件对美国的言论自由和民主进程影响深远,成了美国新闻自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金句: 1、在美国,五十个州都有专属立法及法院,一州法院可以在另一方当事人的业务、财产或身份与本州有关联时,通知对方从其他州赶至本州应诉。 2、煽动诽谤政府罪,是全世界封闭社会的共同特征。在这样的社会里,批评政府就是诽谤,并构成严重罪行。如果政府以强力逼迫批评者噤声,政治自由将荡然无存。 3、人们所作所为的性质,有时候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即使我们对言论自由施以最周全的保护,也不保护一个在剧院内谎称火警,并引起恐慌的人。 4、仅仅为了维持法院尊严,就用法律迫使他人沉默,哪怕只是有限度的沉默,其可能引发的仇恨、猜忌和轻蔑,将远远超过它所能带来的尊重。 5、正确结论来自多元化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选择。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看法现在和将来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们却把它当作决定命运的赌注。 你将听到: 1、《纽约时报》和警察局长沙利文之间有什么纠葛? 2、《纽约时报》一开始时为什么败诉了? 3、联邦最高法院为什么会给《纽约时报》翻案? 4、批评官员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尺度? 5、《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对美国的言论自由进程有什么影响?
今日简史(解读)
尤瓦尔·赫利拉[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全球顶尖的历史学家,为你破解今日的人类命运密码 作者: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利拉,近年来在全球十分活跃的历史学家。早在2012年,他就写出了名噪一时的畅销书《人类简史》。2017年,他又立足人类未来,出版了畅销书《未来简史》。《今日简史》是他的第三本畅销书。该书的出版不仅为尤瓦尔带来很大的名声,也为人类认识自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地图。 关于本书 《今日简史》讲的是今天人类面临的一种新困境。这种困境表现为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导致人类本质的改变,出现新的压迫和剥削。第二个问题就是全球化困难重重。第三个问题就是恐怖主义阴魂不散。但遗憾的是,面对这三大问题,人类至今没有提出一个有效的应对方案。那么,人类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重新认识自己,建构新的意义;要从现在开始,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各项工作。 你讲听到: 1.人类最重要的两种能力是什么? 2.什么是算法? 3.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会导致那些问题? 4.为什么说人类是愚蠢的? 5.智人是凭什么称霸全球的? 6.自由主义为什么会失败? 7.面对严峻的问题,教育应该怎么办? 8.如何观察心智?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解读)
彼得·哈里森[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澳洲著名学者,为你讲述“科学”和“宗教”的前世今生 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澳大利亚学者彼得·哈里森,曾长期在牛津大学执教,目前是昆士兰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现代早期哲学,以及科学与宗教思想史。本书是哈里森2011年2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演讲稿,当时这些演讲引起了很大轰动。 内容介绍: 这本《科学与宗教的领地》,从历史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科学”和“宗教”两种观念的前世今生。作者告诉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科学”只有不到两百年的历史,而现代人理解的“宗教”也只有四百年多年的历史。在这之前,科学和宗教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人类历史的真相不全是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冲突,还是科学与宗教的相互成就。 金句: 1.基督教的教理不能像科学那样无限增加,因为宗教最初积淀下来得到的启示真理有某种程度的终结性和充分性。 2.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讨论虽然常常被奉为现代科学的先驱,但却充满了神学和道德的要素。 3.对原因秩序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理解衰落的命运不仅扩展到无生命物体的能力,而且也扩展到人的能力和德性。 你讲听到: 1.今天的“科学”与“宗教”与过去的理解有何不同? 2.苏格拉底对自然哲学的贡献是什么? 3.基督教吸收了自然哲学的精华有哪些? 4.在中世界,基督教统治世界的两大法宝是什么? 5.如何理解“象征体系”? 6.培根哲学新在哪里? 7.新的进步观和传统的进步观不同在哪里? 8.现代科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解读)
杰夫.科尔文[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有怎样的生存策略?本书会给你答案。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探讨未来人类生存策略的书,作者是美国《财富》杂志资深编辑杰夫·科尔文,他用新奇的角度和宏大的视野,为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在向我们靠近,未来,人类如果不想被机器替代,就应该重视人际关系技能,回归人的本性,把自己变得更有“人味儿”。 作者: 杰夫·科尔文,美国《财富》杂志资深编辑、新闻记者、全球论坛金牌主持人,也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无线电台节目主持人,经常举办讲座和演说,议题广泛,颇受读者和听众欢迎。他最擅长是在调查研究之后,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和观点。著有《天才源自刻意练习》《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等作品。 金句: 1.如何做一个表现优异的人,越来越与我们知道什么无关,而是更加取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2.人的本性,不论我们认识还是忽略,始终都在我们身上,并成为我们的驱动力。 3.不要问计算机做不了什么,更有益的做法是问我们人类必须做什么,而我们必须做的,正是那些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珍视并希望由同类完成的工作。 4.为团队带来效率的人不一定是掌握知识最多的人,但一定是最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 5.高价值技能从“你知道什么”变成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将听到: 1.当前,人与机器的关系是怎样的? 2.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有怎样的生存策略? 3. 人际关系技能包含哪几种基本技能? 4.什么是同理心? 5.影响团队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6.如何才能培养、提升人际关系技能?
世界秩序(解读)
亨利·基辛格[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美国大脑”亨利·基辛格博士,带你开启上帝视角,围观国际秩序这盘大棋 书籍介绍: 这本书是亨利·基辛格60年外交生涯的理念精华,是一部视野开阔、谈古论今的集大成之作。他系统梳理了各地区不同的秩序观,比如欧洲的均势秩序观、中东的泛伊斯兰秩序观、亚洲在古老等级制度下的多样化的秩序观、以及美国奉行的普世价值秩序观。基辛格认为,正是不同地区秩序观的演变、冲突和融合,决定了不同时期的世界格局。 作者: 亨利·基辛格,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被誉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是,1971年,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都有过密切的交往。因为在结束越南战争中的贡献,他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著作有《论中国》、《大外交》、《白宫岁月》、《世界秩序》等。 金句: 1、当代世界的形态大致是在欧洲形成的:一批多元化政治单元探索用于管控自身行为、减缓冲突的中立规则,它们中间没有一方强大到可以战胜所有其他对手,很多政治单元信奉截然不同的哲学,或者有自己独特的信仰。 2、国家是亚洲国际生活的根本性框架。但在亚洲,国家也承载着也许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更加多样、更加直观的文化遗产。 3、中国并不刻意输出它的政治制度,而是愿者上钩。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扩张不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潜移默化。 你将听到: 1、欧洲的均势秩序观是怎么形成的? 2、泛伊斯兰主义为什么会演变成世界性的难题? 3、中国是如何从“朝贡体系”融入世界秩序的? 4、美国是如何一步步主导国际秩序的?
知识大融通(解读)
爱德华·威尔逊[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面对急速变化的21世纪,“当代达尔文”带你以全新的方式理解知识从宏观角度告诉你21世纪的人类应该怎么办? 书籍介绍: 《知识大融通》告诉我们,追求知识的融通这个梦想,最早起源于一个叫爱奥尼亚的地方。后来,启蒙运动又把这个梦想发挥到了极致。虽然接下来的工业革命,把知识弄得支离破碎,但人类的这个梦想依旧没有中断。本书作者爱德华·威尔逊是我们这个时代,又一个试图统一全部知识的人。他认为,一旦某些知识统一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了解我们是谁,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甚至能预测我们的未来。 作者介绍: 爱德华·威尔逊是个超级天才,被誉为“当代达尔文”和“知识的巨人”。他18岁开始研究蚂蚁,提出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接着又创建了“社会生物学”这个全新的学科,引发了整个知识阶层和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进入21世纪后,威尔逊提出了知识大融通理论,也就是本书要介绍的内容。 金句 1.我相信这就是爱奥尼亚式迷情的源头:追求客观的真实性,而非神的显现,这是另一种满足宗教饥渴的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正像爱因斯坦所了解的,是知识的统一。 2.科学和人文艺术是同一台纺织机编织出来的;我们可以从基因进化到现代文化这个悠久的历史中,看到有关这台纺织机的起源、本质,以及人类处境的一般诠释。 3.当更多关键建立起来时,各学科也就能更圆满地由上贯通到下,由实体最特殊的部位一路贯通到最普遍的分子和原子。 4.流传久远的艺术作品都极具人性,尽管它们是来自个人的想象力,甚至当创作者的幻想中出现不可能存在的世界时,他们所凭借的仍然是人类的根源。 5.宗教拥有令人难以抗拒的影响力,并不仅仅来自道德的认可,但信仰若是盲目的,不论表达方式有多么激情,都不足以让人信服。 你讲听到: 1.为什么知识融通的梦想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2.启蒙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3.大脑到底是如何建构一切的? 4.如何理解文化基因? 5.为什么社会科学没有融合自然科学? 6.艺术和科学可以融合吗?
魔戒(中)(解读)
J·R·R·托尔金[著]、冯雷[播]
书籍介绍: 《魔戒》是托尔金的代表作,被称为“永恒的奇幻史诗”,它和托尔金的另一部作品《霍比特人》,一起被誉为当代奇幻作品的鼻祖,已被翻译成六十多种语言,深受全世界读者喜欢。在英国Waterstones书店和第四频道合办的票选活动中,被选为20世纪之书,被亚马逊网络书店票选为两千年以来最重要的书。全书分为三部曲,分别是《魔戒同盟》《双塔殊途》和《王者归来》。 作者介绍: 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J·R·R Tolkien),英国文豪,天才的语言学家,曾任牛津大学教授,他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中洲世界史诗。代表作为《霍比特人》《魔戒》和《精灵宝钻》等。1973年9月2日,托尔金在牛津逝世,但他死后,作品声名未减,至今全球已畅销2.5亿余册。后来写出《哈利·波特》的英国作家罗琳和写出《冰与火之歌》的美国作家马丁等人,都承认深受托尔金的影响。 金句: 1.真金未必闪亮,浪子未必迷途;老而弥坚不会凋萎,深根隐埋不惧严霜。 2.这并不是绝望,因为只有笃定无疑地预见结局的人才会绝望,而我们并非如此。 3.许多活着的人都该死,一些死了的人却该活,你能把命还给他们吗?若是不能,就别急着以正义之名,以担心自身安全的缘故,来断人生死。即便是极有智慧的人,也不能洞悉万物的结局。 4.我不能为你背负它,但我能背负你! 5.我们听到的故事,都是那些坚持走下去的。
靠谱(解读)
大石哲之[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日本顶尖咨询师,教你如何成为靠谱的职场人 书籍介绍: 作为一名顶尖咨询师,大石哲之发现,咨询行业的一些工作技巧也适用于其他任何行业,因此萌生出了提炼工作技巧的念头。大石哲之采访了多位曾在咨询行业工作、现在活跃于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汇总了靠谱的职场人需要掌握的基本工作技巧,并编写成书。所以,无论是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还是久经沙场的商战老手,都能通过阅读本书,收获一生受用的工作技巧,成为更加靠谱的职场人。 作者介绍: 大石哲之,日本顶尖咨询师、多家公司负责人、著名畅销书作家。大石哲之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曾就职于安盛咨询公司,担任战略团队顾问一职,后来成为一名自由咨询顾问,具有丰富的商业咨询经验。 你将听到: 1.什么是逻辑树法则? 2.什么是云-雨-伞理论? 3.适用于任何行业、任何岗位的基本工作技能是什么? 4.职场菜鸟和职场精英有哪些明显差别? 5.工作任务超出能力范围了该怎么办? 6.追随力比领导力更重要? 金句 1.不要将自己国家的文化灌输给所有人,而要将无论哪种文化背景的人都认可的理念作为团队的基础。 2.对方的需求,对方对每一项服务所要求的质量都要细致地把握。商业就是不断地给出比对方期望值稍高的成果。 3.只有对他人有贡献,让对方感觉有价值,工作本身才有价值。这里的关键就是:判断自己工作是否有价值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东北游记(解读)
迈克尔·麦尔[著]、李锐[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一个美国作家笔下的东北长幅画卷,展现了黑土地的沧桑历史和时代巨变。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关于东北的纪实文学作品。作为东北女婿的迈克尔·麦尔,利用便利的条件在东北大地上畅游,用摄影机般精准的描述,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串联起了东北大地的历史和现状,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老外眼中的东北大地是什么样的。 作者介绍: 迈克尔•麦尔,美国纪实作家。20世纪90年代作为志愿者来到中国,在北京居住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目前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香港大学教授纪实文学写作。他的文章多次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上发表。主要作品有《再会,老北京》和《东北游记》。 金句: 1、很多中国人的民族特征并不明显,只是默默存在于他们的身份证上。然而在东北,这些特征清清楚楚,映在脸上,流在血液里。 2、当一句话大众到连瘾君子都能随意引用,那这句话一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3、多年的岁月中,历史与各种见证历史的物件慢慢堆积,就像排水道中堵塞的残余。 4、生活在现代中国的人,都明白见证传统流失,老景翻新的感觉。在北京,也许你上周还在一条巷子里的小店吃面条,下周再去就发现那儿已经变成了一堆瓦砾。 5、在荒地村的地上世界,唯一能够感知到的过去,就是灿烂阳光下红砖墙上的政治标语,油漆涂的,已经褪色了。这里所谓的历史,是属于每个人的,活生生的,每个村民的记忆有多长,历史就有多长。 你将听到: 1、东北农村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2、辽宁和吉林有哪些可以值得去的地方? 3、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魅力在哪? 4、一个老外眼里的东北到底是什么样的? 5、为什么说东北的苦难史是近代中国的缩影?
千古文人侠客梦(解读)
陈平原[著]、李锐[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带你走进武侠的世界,一睹真实的江湖,触摸真正的侠客 内容介绍: 这本书出版于1992年,在正统文学家对武侠小说羞于提及的年代,陈平原却想探寻武侠梦背后的意义,是引领中国武侠文学登堂入室之作。时隔二十多年,回首再看,这本里程碑式的论著依然非寻常文本所能企及。 作者介绍: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主要研究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及散文等,曾在哈佛大学、伦敦大学、东京大学等顶级学府研究或讲学。 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等著作。并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金句: 1.随着时代的推移,“侠”的观念越来越脱离其初创阶段的历史具体性,而演变成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富有魅力的精神风度及行为方式。 2.正因为侠客形象代表了平民百姓要求社会公正平等的强烈愿望,才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或社会形态的转变而失去魅力。 3.秘籍本身即蕴含着对传统的认同与对文化的推崇——秘籍在这里代表着文化积累,代表着符号化了的人类精神及武学修养。 4.对人性的深刻了解,是侠客达到武学巅峰的必由之路。 5.武侠小说的诀窍是“武戏文唱”,于刀光剑影中显出诗文韵味。打斗的目的不是杀伐,更是文化修养和人格精神的体现,因作家追求的是哪“雄伟中又蕴有一股秀逸的书卷气”。 你将听到: 1. 为什么一流的大侠都使剑,而不用流星锤? 2. 为什么唐宋时期的大侠都那么冷酷无情? 3. 为什么侠客总要掉落悬崖,住进山洞? 4. 侠客加官进爵后是不是就走上人生巅峰了? 5. 内功的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关羽:神化的三国志英雄
渡边义浩[著]、蔡辉[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从史实到故事,再到信仰的对象,还原关羽被神化的历史过程 内容介绍: 从中国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关帝庙随处可见,《三国志》中的武将,为什么会变成这么多人信仰的对象呢?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关羽,又是如何在民众心目中成为“义”和“信”的象征的? 本书立足于《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不同文献的对比考证和梳理,详细介绍了关羽从一个真实历史人物,到政权和民间共同推崇的财神、武神乃至全圣之人等信仰对象的演化历程。 作者介绍: 渡边义浩,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专长为中国古代史。日本三国志学会事务局长,致力于东汉国家与儒教的关系研究以及《后汉书》的翻译,并积极从事《三国志》的相关研究和普及工作。著有《后汉书全译》《儒教与中国:两千年正统思想的起源》等。 金句 1、横滨的关帝庙是仰仗众多华人的捐赠而修建的,关帝庙成为华人关系网的核心。活跃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的强大关系网以“义”和“信”为根本,而最能体现“义”和“信”的正是坐落于世界各国唐人街的关帝庙。 2、关帝信仰的特点在于,本来身为武将的关羽却作为财神(商业之神)被人们供奉。 3、同样在《三国志》中出现的诸葛亮和张飞,也受到民众的崇信并在庙中得到祭祀,但像关羽这样无论是国家还是民众都大规模信仰的《三国志》英雄却是绝无仅有的。 你将听到: 1、什么是历史层积? 2、历史中的关羽,哪些是真?哪些为假? 3、关羽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民间信仰的? 4、在这一过程中,佛教、晋商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5、三国猛将如此之多,为什么只有关羽做到了这一点?
白银帝国(解读)
徐瑾[著]、滕欢[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千年中国货币史,揭示帝国兴衰奥秘 内容介绍: 在当下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不管哪个朝代,动不动就能看到人们使用银子的场景,似乎银子自古就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货币,就是钱。但历史并非如此。白银其实直到明朝,才成为主要的货币。之前的朝代白银用量很少,人们很少用银子进行交易,也不怎么把银子看成是财富的主要象征。 原因很简单,中国古代白银的产量很低,不足以满足交易的需求。不过,为什么到了明清时期,白银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主要的货币呢?作者又为什么说,选择白银作为货币,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危机呢?这些都是本书要讨论的问题。 作者介绍: 徐瑾,著名青年经济学者,FT中文网的财经版主编和首席财经评论员。近年来,她出版了多本畅销书籍,包括《印钞者》《有时》等,《白银帝国》这本书是她新近的力作。 你将听到 1、为什么宋朝能发明出纸币? 2、为什么明朝选择银本位? 3、为什么蒋介石最终选择法币改革,却饮鸩止渴? 金句: 1.货币价值基于心理评估,货币的本质就是大家基于信用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 2.庸才与天才的分水岭,主要就在于他们研究问题时所依据的这些原理究竟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 3.经济繁荣,发行纸币,经济继续繁荣,滥发纸币,纸币开始贬值,继续滥发纸币,经济没落,王朝灭亡,纸币退出。这几乎是货币发行的中国式循环。 4.现代经济是信贷经济,而信贷经济的核心是信贷,这意味着货币不断资产化,而贷款也日益货币化,二者互动深化构成今天的金融大图景。 5.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而经济政策往往是政治意志的衍生。国家攫取一切的过程也意味着毁灭一切,将一切经济命脉不顾一切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必然走向不顾一切的牺牲——即使这种攫取是在民族生存内忧外困的名义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解读)
彼得·德鲁克[著]、李锐[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像企业家一样经营自己,以精准的创新实现人生的腾飞 内容介绍: 本书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重要作品,出版之后备受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关注,自1985年首次出版以来,在世界各地都长销不衰。作者认为,在当今时代,不敢冒险创新,是最大的危险;而创新虽然具有冒险性,但并不是莽撞行动,更不是赌博撞大运,而是有一套精准发掘新机遇的管理方法。而持续创新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家精神。 作者介绍: 彼得·德鲁克(1909~2005),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的老师之一,是提出“创造性破坏”的经济学大师熊彼特。1937年移居美国,此后一直以企业管理咨询和教书、著书为业,在企业管理领域,提出了很多开创性的理念,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七十多年来,从英国首相丘吉尔,到通用电气最年轻的CEO杰克·韦尔奇,和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都吸纳了德鲁克的很多思想,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你将听到: 1.买套房需要打工三百年,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2.为什么索尼手机越发衰落,而索尼VR游戏却风生水起? 3.为什么越是理性的企业家,越是勇于创新? 4.对于创新而言,比机遇更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5.为什么企业的决策纪录,能够成为创新的源泉? 6.为什么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难以持久? 7.创新背后的企业家精神,如何进行自我磨练? 金句 1.追求确定性的人往往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也不可能在其他很多领域有杰出表现。 2.企业家视变化为健康的标准。通常,他们自己并不发动变革。但是——这也是企业家的定义——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对它作出反应,并将它视为一种机遇加以利用。 3.企业家精神之所以具有" 风险" ,主要是因为只有少数几个所谓的企业家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大多数人都缺乏创新的方法。 4.当规划者处理大量事物时不会发现创新机遇,因为他们只会处理必要的东西,偏离常规的事物中隐藏着创新的可能。 5.在企业家社会中,个人面临着巨大挑战,对于这种挑战,他们应该作为一种机遇来利用:需要不断学习,再学习。
12个工作的基本(解读)
大久保幸夫[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畅销日本十年的工作宝典,写给职场人的能力模型 内容介绍: 决定职业生涯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提升内在竞争力的一些基本能力,《12个工作的基本》这本书,为我们总结出了这些基本能力。这本书是畅销日本十年的经典工作手册,它并没有事无巨细地针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对工作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并提炼出所有具体工作方法背后的原理,总结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应该具备的12个基本能力。 作者介绍: 大久保幸夫是日本著名的职业研究专家,创立了“日本第一人力资源公司”——瑞可利职业研究所。他还是法证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专攻人才管理、劳动政策和职业设计。 你将听到: 1.关于自我管理必备的四个基本能力:乐观力、目标发现力、持续学习力和专业构筑力。 2.处理人际关系必备的四个能力:反应力、亲和力、语境理解力和人脉开拓力。 3.管理人员必备的四个能力:委任力、商谈力、传授力和协调力。 4.如何培养这些能力? 金句: 1.其实最初从事什么工作不太重要,因为人的想法是会变的,即使起初觉得自己想做这种工作,也可能会渐渐对其他工作产生兴趣。机遇接二连三,其中既有偶然,也有醒悟,最终会在这条轨迹的延长线上发现自己该走的路。 2.所谓梦想,是指希望能在未来实现的愿望,而以现实的、可能实现的方式落实的梦想,就是目标。 3.一件事成功以后,再做第二件事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比如,掌握了一门外语,再去学其他外语就不会很难了,这种效果称为“学习的转移”。 4.想尝试做某种工作的动机,只有在真正接触那种工作之后才会出现,对于从没做过的工作,是不会产生动机的。 5.专业性发展到极致,就会衍生出某种普遍性,真正的专业同行是气脉相通的。
谷歌时代的柏拉图(解读)
丽贝卡·戈尔茨坦[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哲学与现代科学的激烈碰撞,帮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 内容介绍: 全书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讲述了柏拉图穿越到21世纪的谷歌总部的所见所闻。柏拉图与谷歌时代的人们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与道德有关:搜索引擎能否为道德问题找到正确答案?第二个问题与育儿有关:培养超常的子女,是发掘潜能,还是压抑人性?第三个问题与生命有关:科学与哲学哪个更重要?第四个问题与爱情有关:真爱和名利哪个更能让人幸福? 作者介绍: 作者丽贝卡·戈尔茨坦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她曾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奖章、麦克阿瑟天才奖等。戈尔茨坦擅长用文学的形式表达哲学思想,喜欢用小说的语言来展现思想的张力。本书中,她采用了对话录的形式,给严肃的学术套上了穿越的外衣,并用戏谑的形式展开了一场深刻的哲学讨论。 你将听到: 1、搜索引擎能否为道德问题找到正确答案? 2、培养超常的子女,是发掘潜能,还是压抑人性? 3、科学与哲学哪个更重要? 4、真爱和名利哪个更能让人幸福? 金句 1.柏拉图去世两千年之后,理性和启蒙时代的欧洲思想家在有关道德的共有概念上,又为我们补充了很多内容,而我们则在他们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不断向前。 2.只有当零和冲突减少到可以被消除的程度时,一个社会才是正义的社会。 3.所有的爱上某人,都是因为此人让你想起了另一个人。 4.人在解释自己的行动是,必须要将心灵考虑进来。 5.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找借口,但不会为了别人这么做。我们自己遭遇什么时,总会找到很多显而易见、情有可原的理由。 6.没有人知道死亡对人来说是否真的是一种最大的幸福,但是人们害怕死亡,就好像他们可以肯定死亡是最大的邪恶意义,这种无知亦即不知道而以为自己知道,肯定是最应收到惩罚的无知。
神风特攻队、樱花与民族主义(解读)
大贯惠美子[著]、雅而[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追溯樱花象征意义的演化史,揭示日本神风特攻队背后的秘密 内容介绍: 这本书出版于2016年,大贯惠美子通过研究历史资料,阅读死者的日记和信件,查找亲属对他们的回忆,还原出了事实真相,当时日本政府拿天皇做幌子,扭曲了樱花的文化内涵,让日本人觉得侵略其他国家是爱国行为,为天皇牺牲更是尽忠尽孝。 作者介绍: 大贯惠美子,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人类学教授,以历史人类学和象征人类学研究见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各民族文化环境与民族历史的研究。她先后出版过《被扭曲的樱花——美的意识形态与军国主义》、《作为自我的稻米》等著作。 你将听到: 1. 被外界视为莽夫的神风特攻队员,其真实身份究竟如何? 2. 樱花是如何成为日本人的最爱的? 3. 日本士兵为什么誓死效忠天皇? 4. 日本政府是如何潜移默化地操控了民众的意识? 5. 神风特攻队员为什么自愿牺牲? 金句: 1.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诞生于全球与地方的积极互动中,而不是从一个排外的封闭的民族内部中自生自发。 2.带着年轻的理想主义,他们选择要完成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即使那意味着死亡。 3.浪漫主义强调美学的重要性,特攻队员把它投射到了他们的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中,以此证明他们的牺牲是高贵和美丽的行动。 4.当我们宣布那些犯下反人类罪的人有罪时,也必须认识到我们的脆弱,这导致我们参与到邪恶的行动中去。我们每个人面对历史力量的脆弱性,这是造成人类大范围悲剧的原因。 5.我祈祷只要可能我们终会看到这一天,在那时的新世界里,我们不会杀死我们不恨的敌人。为此,我不会在意我的身体无数次被撕裂。
玩偶之家(解读)
亨利克·易卜生[著]、悠悠[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经典名著,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内容介绍: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经典社会问题剧之一,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富有批判精神,倡导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部剧中,作者用主人公娜拉和海尔茂的矛盾冲突,揭开了男权社会的遮羞布,对那个时代婚姻、道德、法律以及宗教提出了挑战。因此,这部戏剧曾一度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作者介绍: 亨利克·易卜生,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和莎士比亚、莫里哀比肩。他一生著有25部戏剧作品,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社会问题剧,代表作有《玩偶之家》《社会支柱》《群鬼》《人民公敌》等。 金句: 1.像我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并不为着谁,可是精神老是得那么紧张。人总得活下去,因此我就变得这么自私,只会像自己的事。 2.过不了多少日子你们就会忘了我。不在眼前的人很容易忘记。 3.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4.牧师告诉过我,宗教是这个,宗教是那个。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我也要把宗教问题仔细想一想。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5.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
我们台湾这些年(解读)
廖信忠[著]、李锐[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隔海相望,探一探台湾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内容介绍: 这本书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大陆同胞的,目的是告诉大陆同胞,台湾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作者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串联起了台湾几十年的历史变迁,讲述了政治巨变之下台湾人的悲喜人生,是一部浓缩的台湾当代社会史和生活史。 作者介绍: 廖信忠,台湾作家。他写的《我们台湾这些年》,一经出版就登上各大图书排行榜的首位,成为轰动两岸的畅销书,同时也被认为是60年来第一本让大陆人真正了解台湾普通民众真实生活的书。 你将听到: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湾社会有哪些进展? 2、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是怎么实现的? 3、台湾的蓝绿阵营是怎么形成的? 4、21世纪头十年台湾的政治走向是什么样的? 金句 1、在人民知识与经济能力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要求政治开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原来严密的政治控制体系已逐渐不能应对人民的要求了。 2、时代造就了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又勾起了时代的回忆,让人不禁觉得,没有歌的时代是多么的寂寞。 3、20世纪70年代末的台湾,整个社会气氛都是怪怪的,就像是一只气球,随时都可能破掉,但就是破不掉的状态。 4、戒严时代,社会看似和谐,其实是暗潮汹涌。所以一解了严,就如同压力锅爆开来一样,一时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5、随着大陆逐渐开放,变化势必会比台湾还大,大家都会是参与其中的一分子,我们只能学着去听别人的声音,尊重并忍受别人不同的声音。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解读)
欧文·戈夫曼[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人生如戏,做自己的导演,这比演技更重要 内容介绍: 本书是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重要作品,出版之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自1959年首次出版以来,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语言的译本,长销不衰。作者认为,社会是个大舞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外呈现出来的自我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在表演给别人看。社会文化是一套预先设定的剧本,我们所处的环境,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手,决定我们演什么、怎么演。 作者介绍: 欧文·戈夫曼(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曾在美国多所高校任教,并担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戈夫曼把社会看作是一直在演出的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自我是社会情境的产物。他的很多观点,都被学术界广泛引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你将听到: 1.为什么假冒的名牌服装长销不衰? 2.为什么“有个性”其实是个悖论? 3.面对盛气凌人的“大人物”,怎样才能保持平常心? 4.为什么“负能量”的破坏力,很难用“正能量”抵消掉? 5.为什么屡战屡胜的棋手,棋艺却越来越差? 6.“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死局,怎样破解? 7.如何通过加戏和减戏,做自己的人生导演?
沈从文的后半生(解读)
张新颖[著]、于浩[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重新发现沈从文,还原一个鲜活的沈从文 内容介绍: 这本书为我们呈现沈从文的后半生,着力于描述时代剧变中,沈从文的精神活动。 作者介绍: 作者张新颖,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主要作品有《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等。 金句: 1.生命惟以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往,无有阻隔文学艺术的可贵在此。 2.万千人在历史中而动,或一时功名赫赫,或身边财富万千,存在的即俨然千载永保。但是,一通过时间,什么也留不下,过去了。 3.一个人生命的成熟,是要靠不同风晴雨雪照顾的。热忱的、朴素的去生活中接受一切,会使生命真正充实坚强起来的。 4.生命封锁在躯壳里,一切隔离着,生命的火在沉默里燃烧,慢慢熄灭。 5.寂寞能生长东西,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属于情绪的一部分发展史,如从历史人物作较深入分析,我们会明白,它的成长大多就是和寂寞分不开的。 你将听到: 1、沈从文叛逆厌学的童年经历。 2、沈从文闯荡江湖时的奇闻异事。 3、沈从文的情史。 4、沈从文是如何在文坛闯出名堂的? 5、沈从文为什么要放弃文学,转而研究历史文物?
中国好人(解读)
刀尔登[著]、兆龙[播]
「音频解读书,就是用30分钟把一本几十万字的作品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让你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精华。」 推荐语: 读过鲁迅和王小波的作品之后,你最应该读的是刀尔登的文字 内容介绍: 《中国好人》是刀尔登的第一本历史随笔文集。作者眼光犀利、文笔诙谐,跳出了传统历史观和世俗标准,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的很多历史人物做了重新解读,注重怀疑和对比,在细节中挖掘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听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好人并没有那么好,坏人也并没有那么坏,而历朝历代树立传统道德理念,含有一定的阴谋成分。 作者介绍: 刀尔登,本名邱小刚,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以前混迹于各大中文论坛,网名叫“三七”。由于他酒风浩荡,又惜墨如金,文章轻易不出手,所以有人拿他和竹林七贤中的刘伶相比,说他是当代大隐,还夸他是“海内中文论坛才气第一人”,甚至评价说,“中国杂文,鲁迅、王小波之后,幸好还有刀尔登”。除了《中国好人》外,刀尔登还著有《玻璃屋顶》《旧山河》《七日谈》《亦摇亦点头》等作品。 金句: 1.自结成社会以来,在意见纷殊的众人之间,只有一种真实的状态,那就是妥协。 2.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毕竟,辨别真相,是累人的事。容易的办法还是把自己从这一负担解脱,让别人来告诉我你是“坏人”,我只负责吃掉他。 3.其实礼教自己是不杀人的,它只负责劝人甘愿被杀,以及将惨状叙述为妙事耳。 4.王朝自马背上得来,得民心不如得士心,得士心不如得军心。士是民的精神领袖,还是其传记作者。士心一旦收揽,民心也就粗定了。 5.在中国,传统的教义是用审美代替思辩,用玄想抵制实测,用善恶混淆是非。屈原作《天问》,两千年间的学人,则共同创作了一部“不问”。
集装箱改变世界(解读)
马克•莱文森[著]、悠悠[播]
“集装箱改变世界”,光是听到这个书名,大家就会觉得不可思议吧?集装箱不就是一个大铁箱子吗?它的技术含量大概还没一个罐头的技术含量高,怎么就跟改变世界扯上关系了呢? 这本书就从集装箱的产生开始讲起。将一个看似平凡的主题,衍变成一个个非同寻常的有趣故事,展现了一项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改变世界经济形态的,告诉我们没有集装箱,就不可能有当今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就是现代运输体系,而一个高度自动化、低成本的货物运输系统的核心就是集装箱。集装箱作为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加快了货物的交付,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拓宽了商品的供给。在集装箱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后,整个世界的运转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本书的作者是马克•莱文森,美国经济学家,曾任《经济学家》金融与经济类编辑、《新闻周刊》专栏作家、《商业日报》编辑主任。在这本书里,他从毫不起眼的集装箱入手,串联起二战后世界商业史,为我们理解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你将听到: 1、集装箱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2、“集装箱之父”麦克莱恩是如何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的? 3、集装箱作为一个单点创新,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系统创新的? 4、集装箱的广泛使用,为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
共446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