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部分类
电子书
有声书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转向
李旸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转向》首先介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潮的总体概况,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理论根源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和“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其次,探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转向的界定、背景和缘起,析清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成员范围、他们在转向前的研究领域以及转向的具体发生,考察了这一转向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缘起,勾勒出其总体轮廓。再次,考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政治哲学研究的“序曲”,即发生于英美地区的一场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宏大论争,并以四个子问题为轴对这场争论进行全景式的描绘,揭示这场大论争中所涉及的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以及它如何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向政治哲学研究准备了条件。再次,考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政治哲学的第一个具体表现,即对资本主义剥削的道德批判,阐明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缺乏道德维度的判定,并厘清了他们重构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规范原则的诸种思路。最后,考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政治哲学的第二个具体表现,即对当代自由主义正义观进行的批判和反驳,阐明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者罗尔斯的批判。
科学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新编
赵涤贤
本书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全面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二是探讨它的某些内容和它的叙述方式怎样创新。其要点如下: 一、概括了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对物质的定义作出了更加正确和更加完善的表述,并系统地阐述了物质的基本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二、深刻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强调物质东西对意识东西的根源性和决定性,不是单方面的,在一定条件下,意识的东西会转过来成为物质东西的根源,会转过来决定物质东西的命运。这是意识对物质的重大反作用,笔者称之为“意识的高能性”。因此,在实质上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本来面貌,阐明了辩证唯物论的真正含义。 三、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发挥意识高能性的“六项条件”,并阐述了意识高能性原理在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四、从哲学高度阐述了意识的可塑性,进一步补充了意识的普能性,同时指出了意识的可塑性原理在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五、在辩证法的叙述方式上,彻底地拋弃了形而上学,创造了一种新的叙述方式——用辩证法的精神叙述辩证法。 总而言之,本书的重要性在于阐扬了新时代的新世界观。它是一本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既含真知又有新意的哲学书籍。
共68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