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符号、信息,我们所“消费”的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心中的宁静。

它的宁静需要对现实和历史产生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它的宁静需要永久性地被 消费暴力 来维系。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1. 版权信息
2. 前言
3. 第一章 商品的降生:市场的形成和商品拜物教
4. 速度战胜了距离
5. 商品带来了幻觉
6. 品牌让产品重生
7. 第二章 商品大观:百货商店和逛街
8. 城市化和百货商店的出现
9. 商店陈设的技巧
10. “逛街”概念的兴起
11. 一门“让人上头”的学科
12. 第三章 商品动力学:“同与不同”概念下的矩阵传播
13. 资产阶级物质文化及其重要功能
14. 符号价值以及同与不同的张力
15. 附庸风雅者、丹迪主义者和波西米亚艺术家:原始消费者的三种形象
16. 商品的潮起潮落
17. 第四章 商品的幻影:图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入侵和扩散
18. 从精神自足到理想社群
19. 从商店到杂志
20. 从动态影像到白日梦
21. 从图像投影到“自我项目”
22. 第五章 消费心态:商品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23. 集体秩序和集体精神
24. 年轻人的出逃
25. 消费心态及其成功因素
26. 欲望的正常化
27. 卷土重来的束缚
28. 第六章 社会工程:意识管理与商业秩序合法化
29. 操纵人群,建立受众
30. 用公关来讲故事
31. 和平时期的公关宣传
32. 第七章 符号工程:广告的力量与弱点
33. 大规模催眠的幻想
34. 广告或联想的艺术
35. 资本现实主义及其作用
36. 第八章 家庭中的消费主义:封闭的住宅与消费分工
37. 家的变化
38. 母亲——全家的消费总管
39. 孩子——家庭幸福的证据和指南针
40. 第九章 新消费精神:漫长的60年代和市场的重振
41. 青年文化与从众焦虑
42. 压抑与自我探寻之间的斗争
43. 对成规的反抗带来经济价值
44. 新消费精神的广告语言代谢
45. 第十章 超级消费者:呈指数增长的未来
46. 注释
点击跳转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