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琴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青年启明星科技人才。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信息化部国际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计算、情感分析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作为起草人参与撰写和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应用全球指南》和《全球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咨询课题、上海市人工智能科技支撑专项主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AAAI等人工智能权威期刊及会议。

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的演进趋势
1.1 技术融合与创新
1.1.1 人工智能技术层面的融合与创新
1.1.2 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的全面革新
1.2 教育模式的变革
1.2.1 发展现状
1.2.2 现有挑战
1.2.3 未来发展趋势
1.3 教师角色的转变
1.3.1 发展现状
1.3.2 现有挑战
1.3.3 未来发展趋势
1.4 跨学科研究与合作
1.4.1 发展现状
1.4.2 现有挑战
1.4.3 未来发展趋势
1.5 伦理、隐私与安全
第2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2.1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1.1 基于安全伦理的教学信息采集与识别技术
2.1.2 跨模态的教学信息对齐、清洗预处理技术
2.1.3 个性化教学与智能教育管理技术
2.1.4 学伴、助教机器人及教学智能体群智技术
2.1.5 互动课堂与虚拟课堂教育环境技术
2.1.6 智能教育伦理相关技术支持
2.1.7 小结
2.2 智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分析
2.2.1 定制化应用的人工智能共性技术
2.2.2 自适应学习技术
2.2.3 人机协同技术
2.2.4 赋能教育与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技术
2.2.5 以人为本的教育伦理技术
2.2.6 小结
2.3 总结
第3章 智能教育社会实验
3.1 智能教育社会实验概述
3.1.1 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基本概念
3.1.2 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历史和发展
3.1.3 实验类型和方法设计
3.2 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方法体系
3.2.1 方法论
3.2.2 研究方式
3.2.3 研究方法
3.3 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的伦理规范
3.3.1 人工智能技术层面的风险
3.3.2 来自社会实验的风险
3.3.3 来自教育的风险

目录

16

字号

紧密

适中

宽松

行间距

背景色

下一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