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八七会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山雨欲来风满楼
会议组织者瞿秋白
一天的紧急会议
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邓小平:最早进入会场,最后一个离开
八七会议的历史贡献:确定武装革命总方针
古田会议: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开端
风起青萍:在“二月来信”到来之后
朱毛之争:在建军原则上的分歧
红四军“七大”:陈毅的为难与担当
新泉整训:古田会议的预备
古田会议: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光辉里程碑
宁都会议:毛泽东失去红军指挥权
推行“王明路线”,“左”倾之风盛行
攻打赣州之争,毛泽东始受冲击
交锋:前后方的三次矛盾
宁都会议:解除军权,调往后方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寻找出路
“三个第一”的王稼祥
“实践证明,还是毛泽东行”
转折从柏公馆开始
决定历史进程的会议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从两河口会议到俄界会议:北上南下之争
一、四方面军会师
欲夺最高领导权的阴谋
两河口会议,张国焘受挫
夺权计划的失败
芦花会议:张国焘担任红军总政治委员
沙窝会议:打破张国焘的如意算盘
毛儿盖会议:挫败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企图
俄界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
瓦窑堡会议:从国内战争到民族抗战
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落脚点”
瓦窑堡会议前的国内外形势
瓦窑堡:具有转折性战略意义的“落脚点”
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协同打了直罗镇一仗
会前准备
瓦窑堡会议: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变的起点
洛川会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提出
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共产党倡议第二次国共合作
全面抗战路线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关于军事战略方针的讨论
神秘的第23人——周昆
从“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到《论持久战》

目录

16

字号

紧密

适中

宽松

行间距

背景色

下一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