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我们仨
文学
我们仨
作者:杨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7章)
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的庇护所。

【推荐语】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简介】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

【金句】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随感
  • S107***258
    这是我们仨的故事,由我们仨一起谱写。一家人在一起互相包容,理解,尊重,友爱,无论困难,无论年代,我们仨在一起,就是家。
  • S115***397
    从“我们家”到旅店,寻觅中带着彷徨
  • S115***397
    两个人到三个人,最后是一个人,回忆、怀念
  • S115***397
    我们俩老了,短短一句话体会到无奈、释然、以及相濡以沫的陪伴
  • S113***452
    朴实无华的风格,但非常让人感动
  • 229110812009其布尔
    《我们仨》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意义。杨绛以她的亲身经历和与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的相处细节,呈现出一个平凡却又不凡的家庭。从这本书中知道,尽管生活充满艰辛和波折,但只要有亲情,就能找到前进的力量。这本书的核心主题之一是家庭生活:平淡中的珍贵。她与钱瑗、钱锺书共同度过的那些平凡日子,构成了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无论是共度的快乐时光还是困苦的日子,都充满了家的温暖。正是这份平凡而真挚的感情,使家庭成为我们的避风港。书中也展现了失去至亲的痛苦。当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杨绛所经历的悲痛是难以言表的。她用沉重的笔触描述了这种失去的痛苦。但正是这种痛苦,让杨绛更加珍惜与亲人共度的时光,也让读者意识到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杨绛对亲人的挚爱在这本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huu ui
    每次读到“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的时候,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这是何等痛彻心扉的爱。我也曾经历过至亲离去的痛苦,那种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悲痛,我深有感触。在至亲生命的最后时间,每天守在病榻前,眼睁睁看着至亲之人越来越虚弱,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那种绝望真的让人窒息。
  • huu ui
    读完《我们仨》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满腹经纶的国学大师钱锺书原来是个生活技能为零的老小孩。他穿鞋分不清左右脚,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是墨水弄脏了桌布,就是弄坏了门轴。可不管他捅了多大的娄子,杨绛先生总是体贴地安慰他:“没事,我能修”。哈哈哈,虽然钱老的这股孩子气很可爱,但作为一个大男人自理能力如此差,我还是想吐槽一下,也亏得杨绛先生温柔贤惠,换做别人恐怕都被扫地出门了吧。有一种爱情叫做“钱锺书和杨绛”,愿先生一家三口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相聚,永不分离。
  • huu ui
    《我们仨》由杨绛先生撰写了与钱钟书先生和自己女儿钱瑗的家庭生活回忆录。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真实情感体验。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先生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 239060881035张莹莹
    第一次看《我们仨》的故事还是在高中,多年过去已经不记得内容,只记得自己曾为那份真情感动过,提起笔来不知从何落笔,于是重读此书,不同以往,随着年纪增长,除了感动,更有许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