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科学/ 社会学/ 乡土中国
社会学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7章)
社会学经典著作

【简介】“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的著名著作之一,作者尝试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进行深层剖析,深入浅出地讨论了结构之构成、功能、运行体系等等,展现了社会结构是如何支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本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但是所蕴含之道理发人深省,时至今日仍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社会学著作。

随感
  • 樊秀秀 2232442113
    翻开《乡土中国》,最戳我的是费孝通先生说“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如今我们在城市间频繁迁徙,却总在深夜为老家的一碗米粉破防——原来乡土中国从未远离,它藏在我们“逢年过节必回家”的生物钟里,化身为朋友圈里的方言梗。这本书像一面棱镜,让我在“现代”与“传统”的叠影中,看见自己血脉里流淌的文明基因,也读懂了为什么我们总在追问“我是谁”时,需要回到土地的根系里寻找答案。
  • S131***098
    翻开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仿佛触摸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DNA。当现代文明的车轮碾过乡村的阡陌时,这些沉淀千年的文化特质仍在以独特的方式回应着时代的叩问。读懂乡土,才能读懂中国;守护文化根脉,方能在现代化浪潮中留住精神的故乡。
  • S130***453
    《乡土中国》深刻剖析了传统乡土社会,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根脉与乡土情怀的厚重。
  • S131***834
    从书中可知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愈趋于简单化。
  • 202403300226 吴明辉
    读《乡土中国》,如观乡土社会百态。费孝通笔下的乡土性、差序格局等,揭开中国基层社会奥秘,也让我思索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 S132***310
    读完《乡土中国》后,不禁会对中国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产生思考,同时也会对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
  • 何由
    乡土中国是经典社会学著作,揭示了乡村的社会本质和格局等特征。具深刻学术洞见与现实关怀,是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
  • S130***062
    费孝通善于通过中西社会结构的对照,将抽象的学术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生活图景。例如,他将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比作“田里捆柴”,每一根稻草都界限分明,而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则如“石子激起的涟漪”,以“己”为中心向外推延 。这种对比不仅让读者直观理解文化差异,更暗含对传统乡土社会弹性特质的深刻揭示。
  • 202402030139胡哲城
    以下是关于《乡土中国》的留言,兼顾深刻性、启发性与见解独到性: 从“差序格局”看社会关系变迁 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独特纹理。在传统乡土社会,以“己”为中心,像水波纹般推及开的关系网络,维系着人情与秩序。但在现代社会浪潮冲击下,这一格局正悄然重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熟人社会迈向陌生人社会,我们与他人的连接不再单纯基于血缘、地缘,利益、价值观等因素不断嵌入。这促使我们反思,如何在新的社会关系架构下,既保留传统人情的温度,又构建起适应时代的规则与信任体系,这是理解当下社会转型的关键切口。
  • 202402030139胡哲城
    礼治秩序的当代回响 《乡土中国》里的礼治秩序,是乡土社会独特的治理密码。礼,源于传统、成于习俗,在乡土社会中无形却有力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如今,虽法治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但礼治的影子仍无处不在。传统礼仪中蕴含的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等价值内核,依然滋养着社会风尚。同时,我们也看到,当礼治与法治碰撞,一些传统礼俗与现代法律观念产生龃龉。这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巧妙融合礼治与法治,让传统的道德力量与现代的法律制度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