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奇幻架空/ 长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鹏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奇幻架空
长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鹏主演同名影视剧原著)
作者:马伯庸
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9章)

【简介】马伯庸历史短小说“见微”系列神作!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保鲜期只有三天,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 古装版社畜求生记,帝国夹缝中的小人物史诗。

随感
  • S137***743
    1. 盐渍密封法:取新鲜荔枝裹粗盐,装入陶瓮密封。3日后开封,果肉保持紧实,未出现大面积腐坏,但盐味渗入,清甜感减弱,涩味略增,可维持基础食用状态。 2. 截枝冷藏法:选取带叶荔枝枝,整枝放入铺有干草的木箱,置于阴凉通风处。2日观察,叶片失水枯萎,荔枝表皮发褐,果肉边缘变软,保鲜效果弱于盐渍法,仅能短期保存。
  • S133***626
    《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的荔枝保鲜实验太有意思了:他试了盐渍、密封蜡封,像个古代“实验员”,折腾各种法子和时间赛跑,那股较真劲儿,把“荔枝一日色变”的难题,变成了步步试探的实验场,既笨拙又鲜活。
  • S137***229
    李善德为保荔枝新鲜,不断尝试蜡封、盐渍、剪枝冷藏等方法,反复试验、记录结果,这过程恰似科研人员的实验探索,在一次次试错中逼近真相,为我们展现了古代“科研式”保鲜的执着与智慧。
  • XQdy
    《长安的荔枝》以“荔枝三日变味”的绝境,剖开古代打工人的生存困局。李善德为保性命,在层层压榨中把“不可能”拆解成可行方案,却在功成后看清职场真相。 故事藏着最扎心的现实:普通人拼尽全力的破局,或许只是权力游戏里的插曲,让人笑着笑着就读懂了成年人的无奈与清醒。
  • S137***615
    李善德通过‌活体保鲜‌(带枝荔枝水培)、‌物理降温‌(盐水浸泡+双层瓮冰水循环)和‌极限物流‌(驿站接力+路线优化),突破荔枝三日腐变的生物学极限,实现11天跨岭南至长安的鲜运。
  • S137***548
    说不上来的悲剧
  • S137***724
    从小人物李善德身上,我学到了:文学需要宏大的叙事,但也需要这些小人物的细节,让我们体味贯穿古今的共性,更容易与古代的“自己”共情。
  • 浮华若梦
    听着赵辛民这一步步分析,何履光胸口的黑毛一颤,牙齿开始磨动,眼神里露出凶光来。这两句诗来自岭南老乡张九龄,他当年因为位高权重受了李林甫猜忌,圣人听信谗言,送了他一把白羽扇,暗喻放权。
  • S137***245
    篇幅不长,却故事生动饱满,立意清晰。古风小说应是如此,在古代历史背景下编纂叙事,即便虚构也是看起来如入古境。
  • 半夏
    读马伯庸笔下的李善德,最动人心的从不是他“荔枝三日变味,五千里路送达”的奇迹,而是一个小人物在皇权碾压下,从“为家求生”到“为道发声”的挣扎与清醒。 最初接下“荔枝使”任命时,他是长安城最普通的小吏——为房贷焦虑,怕妻儿受牵连,眼里只有“完成任务就能活”的执念。他算路线、试保鲜法,把“不可能”拆成“连枝砍运”“盐渍隔水”的细碎步骤,像在算学簿上解一道无解的题,每一步都浸着小人物的狼狈与坚韧。那时的他,求的是“活下去”的安稳。 可当他亲眼见岭南百姓为赶工期累死在山道,见沿途驿马奔到脱力、驿站官吏为凑物资倾家荡产,才猛然惊觉:这颗要送到贵妃案前的荔枝,裹着的是无数底层人的血汗。他本可以凭“功”升迁,从此摆脱困顿,却偏偏在庆功宴上,对着满座权贵说出那句“荔枝道上,累死数人,驿马死者十之八九”。 李善德最难得的,从不是“把事办成”的能力,而是在看透皇权的荒诞与冷漠后,依然守住了作为“人”的底线。最后他被流放岭南,却在荔枝园里寻得安稳——比起长安的勾心斗角,这份“自食其力”的平静,或许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结局。 小人物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的车轮紧紧捆绑。李善德的挣扎与选择,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普通人在困境中的坚守:我们或许会为生计妥协,却永远不该为了“安稳”,丢掉心里最基本的良知。
同类书籍推荐
  • 大明王朝1566
    刘和平
  • 战国很有料(全三册)
    鸟山居士
  • 清明上河图密码(含1-5册)
    冶文彪
  • 大唐兴亡三百年(套装全7册)
    王觉仁
  • 汉武大帝(全三册)
    杨焕亭
  • 大唐王朝的一百张脸孔
    苏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