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梦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21章)

【简介】“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经典之作,且被公认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该小说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将涉及的政治事件隐去,多着墨于贾府的闺阁闲情、家庭琐事,并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与悲剧美,从而揭露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的原因,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对叛逆者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展开
随感
  • S136***815
    翻到黛玉焚稿那页,指尖总忍不住停在“半卷诗稿成灰烬”的字句上。从前只当她葬花是小女儿情态,直到看见诗帕上洇开的旧泪痕,才懂那些“满纸荒唐言”里,早藏了数不清的伏笔。 宝玉曾把玻璃绣球灯递给黛玉,说“这个又轻巧又亮”,后来抄家时,那灯盏摔在石阶上,碎片映着满地狼藉,倒比往日宴饮的烛火更刺眼。还有宝钗常戴的赤金点翠簪,曾衬得她“唇不点而红”,可最后雪地里独走时,那簪子早没了光泽,只剩寒风卷着她的披风。 合上书才惊觉,曹雪芹从不是在写“繁华落尽”,是把每个角色的念想,都缝进了这些小物件里——诗稿、灯盏、金簪,曾盛着多少心意,最后就载着多少遗憾。原来最痛的从不是结局的冷,是想起从前的暖,才知一切早被命运算好了。
  • S136***770
    开篇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初读不懂,现在这个年龄再读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好书值得反复品味!
  • S136***815
    初读《红楼梦》,只觉大观园里花团锦簇,元宵夜宴的灯火、海棠诗社的雅趣,满纸都是鲜活的热闹。可越往后读,越懂这繁华是裹着糖的刀——黛玉葬花时,“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谶语,早把结局的悲凉写透。 宝玉摔玉的痴、宝钗扑蝶的巧,终究抵不过“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无常。抄家后空荡荡的潇湘馆、雪地里独卧的妙玉,那些曾鲜活的人、热闹的景,都成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合上书才懂,曹雪芹写的从不是情爱纠葛,是把世间最精致的美好捧到你面前,再眼睁睁看它碎掉——原来最痛的不是从未拥有,是见过繁花,才知繁华易逝的怅惘。
  • S136***815
    初读《红楼梦》,只觉大观园里花团锦簇,元宵夜宴的灯火、海棠诗社的雅趣,满纸都是鲜活的热闹。可越往后读,越懂这繁华是裹着糖的刀——黛玉葬花时,“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谶语,早把结局的悲凉写透。 宝玉摔玉的痴、宝钗扑蝶的巧,终究抵不过“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无常。抄家后空荡荡的潇湘馆、雪地里独卧的妙玉,那些曾鲜活的人、热闹的景,都成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合上书才懂,曹雪芹写的从不是情爱纠葛,是把世间最精致的美好捧到你面前,再眼睁睁看它碎掉——原来最痛的不是从未拥有,是见过繁花,才知繁华易逝的怅惘。
  • S136***188
    回读《红楼梦》,从前七回便能看出许多繁华开幕下的暗线伏笔。前七回像一卷徐徐展开的工笔长卷,看似在铺陈贾府的荣华与日常,实则每一笔都藏着命运的伏笔,读来既惊叹于细节的精妙,又隐隐觉出繁华背后的凉意。比如开篇即以“木石前盟”定下神话基调,将宝黛的相遇从俗世缘分升华为前世羁绊。第三回黛玉进府堪称经典,她眼中的荣国府“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却处处透着规矩与疏离——邢夫人“苦留”吃饭的客套、王夫人“往东”的刻意引导,连丫鬟们的站位都藏着等级,而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早已暗示她寄人篱下的宿命。又如第五回是全书的“预言书”,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判词与曲词,将十二钗的结局提前写就。“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道尽钗黛的悲剧,“一从二令三人木”暗指凤姐的末路。
  • 何丽 23240330153
    《红楼梦:一场悲喜皆幻的红尘梦》 满纸荒唐言里藏尽人间悲欢。宝玉的痴、黛玉的孤、宝钗的贤,皆困于封建礼教的枷锁。大观园的繁华似镜中花,终在家族倾颓中零落成泥。 曹雪芹以笔作刀,剖开世情冷暖:王熙凤机关算尽,史湘云醉卧芍药,晴雯撕扇显傲骨……众生皆在贪嗔痴中浮沉,却道“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读罢方知,人间聚散本无常,唯有情痴最动人。
  • 王晓燕
    看红楼梦就是看人生百态
  • 是猫猫啦~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这个说的应该是王熙凤吧
  • S131***796
    翻开《红楼梦》,仿若踏入一座精心雕琢的幻境,亭台楼阁间,交织着千般情、万种愁。曹雪芹以细腻笔触,描绘出贾府的兴衰沉浮,看似写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琐碎,实则是对人性、命运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书中金陵十二钗,各有各的才情与悲剧。黛玉的敏感孤高,宝钗的端庄隐忍,王熙凤的精明泼辣,她们或挣扎、或妥协,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大观园的繁华热闹与最终的冷清荒芜形成鲜明对比,恰似一场绚丽的烟火,终将归于沉寂。 《红楼梦》的伟大,在于它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真实的人性。它让我们看到,再显赫的家族也抵不过时代的洪流,再美好的情感也会被现实消磨。合上书卷,那些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依然在心中回荡,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也感叹世事无常。
  • S131***869
    《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脸谱化”的桎梏,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的角色。贾宝玉的叛逆与懦弱、林黛玉的孤傲与敏感、薛宝钗的理性与压抑,均体现了人性矛盾的复杂性。薛宝钗既以“停机德”规劝宝玉仕途经济,又在《咏白海棠》中流露超脱世俗的诗意,这种矛盾性不也是封建礼教对个体精神双重挤压的体现吗?顺便一提,此书的诗词也是一绝。
同类书籍推荐
  • 水浒传(无注释版)
    施耐庵
  • 西游记
    吴承恩
  • 水浒传
    施耐庵,罗贯中
  • 隋唐演义
    褚人获
  • 聊斋志异(精品公版)
    蒲松龄
  • 东周列国志(精品公版)
    冯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