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社会小说/
社会小说
作者:莫言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64章)
畅销百万,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双奖作品! 曾经我也对生不生孩子感到困惑,直到在《蛙》里看尽生育的悲喜苦乐!

【简介】《蛙》以乡村妇科医生姑姑的故事为线索,写尽了生育的悲喜苦乐和人间百态。 姑姑自继承军医父亲的衣钵以来,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与愚昧的接生婆斗智斗勇,救下了成千上万的产妇和新生儿,成为东北乡妇女的“守护神”。而随着生育政策的转变,身为计生员的姑姑也开始被乡民避之不及。 生育,堪称中国人的第一大事。在这里,可以看到传统观念与生育政策的冲突,可以看到重男轻女之风,看到无节制生育之苦,看到至今还在讨论的代孕问题,看到生育问题下的众生相。

随感
  • S137***845
    推荐
  • S137***161
    “他扭着肥鸭般的屁股走了”高密东北乡的人们熬过了饥馑年代,面黄肌瘦的人们走过了那个时代。高密东北乡也迎来了变化,好听的标语被贴出,宏伟的建筑立起,多了分好看,却少了份实在。那些被展示的和我们真正拥有的大不相同。
  • 叽叽叽叽叽
    随道尽时代阵痛与人性挣扎,生命的庄严、罪责的煎熬与救赎的渴望交织,读来满是对历史与人性的沉重思考。
  • S138***861
    读《蛙》随记 合上《蛙》的最后一页,陈眉在手术台上的挣扎与蛙群聒噪的鸣叫声,久久在耳畔盘旋。莫言以姑姑这个乡村妇科医生的一生为线索,将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个体命运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沉重与悲悯。 姑姑曾是迎接新生命的功臣,亲手接生了数千个婴儿,却在政策推行后,成为扼杀生命的“执行者”。那些被迫终止的妊娠、产妇的血泪与家庭的破碎,在她心中刻下无法磨灭的烙印,晚年被蛙鸣的幻听纠缠,这是良知的拷问,也是时代的回响。
  • S137***161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转目间姑姑已经七十岁。东北高密乡的过去也成为了被人们记录和传颂的故事。计划生育的计划没有停歇,姑姑退休,姑姑全力以赴地践行也化作了晚年对生命的愧疚。嘹亮粗犷的大喇叭变成了医院中“我们将全力维护医务届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
  • S138***440
    莫言的《蛙》以“蛙”为隐喻,串联生育史与时代阵痛。文字粗粝又温情,借姑姑的行医经历,照见个体在政策与伦理间的挣扎,读来满是对生命、人性的沉重叩问。
  • S137***494
    读罢莫言的《蛙》,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在翻涌。小说以姑姑的一生为主线,围绕着计划生育这一时代命题展开。姑姑从一名热心助产的“送子娘娘”,转变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刽子手”,这种身份的剧烈转变,折射出时代浪潮下个体的无奈与挣扎。 文中的“蛙”意象深刻,它既象征着生命最初的形态——蝌蚪,又谐音“娃”,关乎着无数家庭的期盼与伤痛。那些因计划生育而消逝的小生命,如同池塘里的蛙鸣,在岁月里留下了无声的呐喊。 小说也让我反思人性与制度的关系。姑姑在执行政策时的坚决,背后是时代的裹挟,但她晚年对泥塑娃娃的执着,又显露出内心的愧疚与救赎渴望。这让我明白,时代的印记会深深烙在每个人身上,而人性的复杂,永远值得我们去探寻。
  • S138***861
    读《蛙》随记 合上《蛙》的最后一页,陈眉在手术台上的挣扎与蛙群聒噪的鸣叫声,久久在耳畔盘旋。莫言以姑姑这个乡村妇科医生的一生为线索,将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个体命运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沉重与悲悯。 姑姑曾是迎接新生命的功臣,亲手接生了数千个婴儿,却在政策推行后,成为扼杀生命的“执行者”。那些被迫终止的妊娠、产妇的血泪与家庭的破碎,在她心中刻下无法磨灭的烙印,晚年被蛙鸣的幻听纠缠,这是良知的拷问,也是时代的回响。
  • S137***161
    《蛙》中王肝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写了五百封情书发现小狮子仍不可得之后,没有选择抓狂,而是镇静思痛,把写情书的百般思绪用来在庙里忽悠人买泥娃娃。可以说是苦难后的励志了。而人家也没有放弃小狮子,依旧臆想\。什么闻脚印都来了,这王肝算个枭雄,发现不可为没有选择浪费情感而是及时退身令攀高峰,
  • S138***736
    《蛙》中母亲说过“女人的地位事生孩子生出来的,女人的尊严也是生孩子生出来的”。这句话固然不对,但是母亲代表着小说中这一个时代人们思想的缩影。女人从原始
同类书籍推荐
  • 石榴花开
    耿雪凌
  • 巧妇
    青灯下
  • 劣根
    峭石
  • 村魂
    王福林
  • 白耳朵
    赵兰振
  • 缱绻与决绝(杨幂、欧豪、倪大红、秦海璐主演生万物原著)
    赵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