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素食者(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代表作)
外国小说
素食者(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代表作)
作者:韩江、胡椒筒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公司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5章)
击败帕慕克、阎连科、费兰特等154位名家赢得桂冠。借阅率超过《82年的金智英》、与《三体》并列十年十佳。

【简介】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她决定变成一棵树。 在英惠的丈夫郑先生的眼中,“病”前的英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淡、文静。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英惠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 然而,一场噩梦之后,妻子却突然开始拒绝吃肉,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甚至到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而随着她被动的反叛以越来越极端和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丑闻、虐待和疏远开始让她螺旋进入她的幻想空间。在精神和身体的完全蜕变中,她现在危险的努力将使英惠——不可能的、狂喜的、悲剧性的——远离她曾经为人所知的自我。

随感
  • S137***104
    合上书页,英惠瘦弱的身影挥之不去。她的素食主义,是对异化世界的无声控诉,也是对纯粹自由的极致追求。或许我们都曾有过想“逃离”的瞬间,只是大多数人选择在规训中妥协,而英惠,用一种近乎毁灭的方式,守住了灵魂的完整。这不是一本让人愉悦的书,却逼着我们直面:当生活变成一场漫长的凌迟,清醒的疯癫,或许是最勇敢的反抗。
  • S137***104
    我们总在规训中扮演“正常”:妻子该温顺、女儿该懂事、人该遵循社会既定的轨迹。英惠的丈夫日复一日重复着乏味的生活,将妻子的沉默当作理所当然;她的父亲用暴力试图“矫正”她的“异常”,却不知这正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当语言无法诉说痛苦,当反抗只会招致更深的伤害,她选择让身体退出人类的秩序——不再进食肉类,不再回应世俗期待,最终渴望扎根土壤,成为不被打扰的植物。
  • S137***804
    合上《素食者》的最后一页,那个被树海与火焰包裹的结局依然在心头灼烧。英惠用近乎残酷的决绝,完成了从人间烟火到植物世界的蜕变。而姐姐在病房里的每一次凝视,都像是在两个世界之间徘徊——一个是被社会规训的生活,另一个是追随纯粹精神的召唤。
  • S137***804
    合上书页,那个被树火映照的结局依然在脑海中灼烧。英惠最终以绝食完成了她向植物状态的蜕变,这何尝不是一种决绝的胜利?姐姐在病房里的每一次探望,都是两个世界小心翼翼的碰撞——一个试图留在常规的轨道,一个却义无反顾地奔向精神的旷野。
  • S137***804
    我的心被姐姐那句"把英惠关进这里的人正是自己"深深刺痛了。这个清醒的认知比任何指责都更沉重——她意识到自己既是囚笼的共谋,又是另一个被困住的人。想拥抱熙珠却收回手的细节,那种无法原谅自己的愧疚,让她连最简单的安慰都不配给予。当护工抬着英惠出现的瞬间,三个女性的命运在这个走廊里交织成一张逃不开的网。(姐姐的精神也很不好了,她也开始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了)
  • S137***804
    此刻我仿佛也看见了那片"巨大的绿色花火",这幻想既壮美又令人战栗。当树木化作燃烧的树海,当道路变成漂浮的岛屿,韩江将英惠内心那个无人能抵达的精神世界具象化了。那绝非温暖的慰藉,而是一种冷酷的生命真相——有些灵魂注定无法在世俗的土壤里扎根,她们宁愿化作火焰,也要追寻另一种存在方式。(感觉姐姐也快精神错乱了)
  • S137***804
    姐姐在愤怒质问后,竟能如此自然地取出保温杯,将木瓜茶倒在手帕上润湿妹妹的嘴唇——这个动作里包含着多少无法言说的爱与痛。当语言失效时,一杯温热的茶成了姐妹间最后的联结。窗外沉默的树林与室内无声的照料形成奇妙呼应,仿佛整个世界的重量都落在了那块浸满木瓜茶香的手帕上姐姐,姐姐很关心妹妹的情况,但似乎妹妹已经走火入魔了
  • S137***804
    医院大厅在雨天的冷清与往日的活力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映照着姐姐此刻的心境。当她望向走廊尽头阳光时,那个寻找英惠的雨天记忆突然浮现——这种时空交织的笔法太精妙了。姐姐执着寻找的身影,在压抑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动人。(姐姐真的很好啊,这么细心)
  • S137***804
    姐夫对妻子品质的赞美背后,似乎藏着某种疏离——他爱的或许不是眼前这个人,而是自己捕捉到的画面或想象中的艺术投射(个人觉得他就是因为妻子有创作灵感才结婚,而不是真的喜欢和爱这个人)。这种情感与创作之间的错位令人心惊。当艺术家的热情只存在于镜头里,而无法融入日常婚姻,这种分裂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逃避?
  • S137***804
    读到这段拍摄结束时的描写(虽然但是挺开放和黄色一点点的),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受。英惠在镜头前从"敏感的喜悦"到最终流泪喊停的转变,让这场以艺术之名的表演彻底露出了它残酷的本质。她颤抖的身体和刺耳的尖叫,与姐夫冷静关机形成尖锐对比——当创作变成对他者痛苦的消费,所谓的艺术便成了最精致的暴力。(姐夫的做法好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