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文学理论/ 我的母亲做保洁
文学理论
我的母亲做保洁
作者:张小满
出版社: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27章)
至于“我”与母亲,两代人之间的真正理解也许永远无法抵达,但记录、书写母亲生活的这一过程,令“我”与母亲比从前任何时候都要信任对方、支持对方。

【简介】2020年,52岁的母亲从陕南农村来到深圳务工。 独立生活十几年后,“我”与母亲在深圳相聚,重新住在一个屋檐下。 我们在狭小的房间中争吵,母亲看不惯“我”的花钱方式,“我”难以忍受母亲的生活习惯。我们深陷彼此纠缠、负担和依赖的关系。 然而我们彼此相爱,“我”深知母亲的软肋便是对我毫无保留的爱。 于是,“我”想理解她。“我”的母亲在矿场、在建筑工地挥洒了年轻的汗水,如今在城市写字楼的几格空间中做保洁员。“我”想记录下母亲的打工史,努力穿梭过她记忆中的生命。母亲的人生为做着螺丝钉般工作的“我”建立起一块生活的“飞地”,让“我”得以喘息、回顾,珍重自己的来处。 这是我们母女共同完成的一场写作。

随感
  • S137***386
    翻开第一章,母亲凌晨五点的身影瞬间撞进心里。书里写她总在厨房台灯下偷偷擦护手霜,粗糙的指节裹着未干的水珠,却怕吵醒家人不敢开灯——这场景和我记忆里一模一样。 文字里没有刻意渲染辛苦,只提她每次出门前,会把清洁剂按比例兑好装在旧饮料瓶,说“这样省得客户多花钱”。原来那些我曾忽略的细节,都是她藏在保洁工作里的温柔:对客户的体谅,对生活的妥帖。 这一章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我看向母亲工作的新视角。
  • S137***071
    翻开第一章,文字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母亲做保洁时的细碎日常——清晨天没亮就挎着工具包出门,手指被清洁剂泡得发皱,弯腰擦净楼道转角的污渍时后背会轻轻发酸,甚至会因为不小心蹭脏客户的拖鞋而紧张道歉。这些细节像带着温度的镜头,一下拉近距离,让人想起生活里那些默默做事的长辈。 原来“保洁”不只是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它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辛苦:要记清不同客户对清洁程度的要求,要扛着沉重的水桶上下楼,要在别人上班前就完成工作不打扰。更触动人心的是母亲的态度,她从没有因为工作琐碎而敷衍,把每个角落擦得发亮时,眼里会有微小的成就感。这份对“小事”的认真,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也让我突然懂了:那些看似平凡的工作里,藏着最朴素的责任感,而母亲们就是在这样的坚持里,撑起了一个家的安稳。
  • 草木青同
    很压抑的看完,尤其是看母亲的同事们,我们都在用力的活着。
  • 胡胡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只享受我在公共场所里的窗明几净,公司里的井井有条,没有想过,这些我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的“干净”与“方便”是怎么做到的?现在想来,那些保洁员经历的,大致与书中母亲类似。
  • S136***646
    读这本书对先涌上心头的,不是怜悯,而是一种带着温度的敬意,我非常能理解上班的不易,文字中没有刻意描,写出辛苦却让每个细节都成了母亲的勋章——被汗水浸湿的工作服反复擦拭,直到发亮的桌面藏在口袋里,舍不得吃的馒头。这些零碎的片段凑出的不是保洁员这个标签,而是一位母亲用双手托举生活的模样。
  • 胡胡
    保洁是城市的高级美容师
  • 胡胡
    城市的整洁离不开底层劳动者,辛勤劳动,吃苦耐劳
  • S133***904
    书中的文字很容易引人入胜,以小见大,很有代表性。值得一读再读。
  • 202401580142 张李阳
    好看,值得推荐👍👍👍
  • 张云峰+202428180099
    读《我的母亲做保洁》后,我感受到母爱的坚韧与伟大,也体会到劳动者的不易。
同类书籍推荐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 1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 诗的八堂课
    江弱水
  • 汪曾祺的写作课
    汪曾祺
  • 雷雨(名师导读)
    李锦超
  • 红岩(名师导读)
    牟颖
  • 盐铁论
    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