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记/ 苏东坡传
传记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张振玉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37章)
用诗词书画讲述坎坷仕途!一代大文豪、政治家、艺术家的传奇人生,知识阶层传承千年的理想人格!

【简介】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发展慈善事业,创办公立医院,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他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人世间完美的理想人格。

随感
  • S136***456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最动人的不是文豪光环,而是逆境中的通透。 他一生屡遭贬谪,从黄州到儋州,却总能在困顿里寻得乐趣:开垦东坡自食其力,品荔枝乐在其中,还教当地人耕读。他发明美食、吟赏自然、珍视情谊,从未让苦难消磨对生活的热爱。 这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让他超越了时代,成为千年后仍让人向往的生活范本。
  • S136***784
    国庆中秋假期,窝在家里翻完《苏东坡传》,最记牢他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大概就是我今年的“假期宣言”。没有赶景点的匆忙,只跟着他看黄州的东坡羹、惠州的荔枝红,忽然懂了:假期不用求多热闹,像他那样,在慢下来的日子里,把简单的时光过得有滋味,就是最好的放松哈。
  • S136***784
    看苏东坡在黄州那段日子还挺有意思的,刚被贬过去,条件不算好,却琢磨着用萝卜、荠菜煮东坡羹。他也不挑食材贵不贵,择菜、下锅、等火候,慢慢熬出一碗热汤,自己吃得香,还写文分享做法。明明是苦日子,却没见他抱怨,反倒把一顿简单的饭,过得有滋有味。
  • 计应24班
    最让我会心一笑的,是他身上那股“孩子气”的天真。明明是被贬到偏远的惠州,却乐呵呵地写信给朋友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海南没书读,就自己动手抄书,发现当地百姓不懂医药,又潜心研究草药治病。他从不会被“贬官”的身份困住,反而像个好奇的旅人,在每一段境遇里都能找到新鲜的乐趣。
  • 计应24班
    读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最触动我的不是他“大江东去”的豪迈,而是他在人生低谷里那份“把苦日子煮成甜汤”的能力。被贬黄州时,他没钱买肉就琢磨出“东坡肉”,住处简陋就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连雨天都能读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通透——原来真正的豁达从不是没经历过苦难,而是见过生活的底色后,依然愿意为一朵花停步,为一碗粥动心。
  • 24制药工程2班卢思秀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苦难里开出的花。他一生三次被贬,从汴京到黄州、惠州,再到荒僻的儋州,命运把他抛向越低的谷底,他越能把日子过出滋味。 在黄州,他垦荒种地,自封“东坡居士”,琢磨出东坡肉;在惠州,他笑称“日啖荔枝三百颗”,把岭南湿热嚼成清甜;在儋州,他仍办学堂、传文化。他从不是消极避世,而是接纳困境后,依然守住对生活的热爱。 合上书才懂,“人间有味是清欢”从不是顺境的安逸,而是历经风雨后,仍能从一粥一花里品出的暖意。
  • 计应2402邓小玉
    读完《苏东坡传》,我更理解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分量。 他一生仕途坎坷,却总能在逆境中自得其乐:被贬黄州,便开荒种地,写下“赤壁”名篇;身处困境,仍能以美食与幽默化解生活的苦涩。 他教会我,真正的豁达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风雨中练就的生活艺术。 合上书,我也想学着在琐碎日常里,给自己留一方天地,用心去生活,用笑去面对。
  • S136***720
    林语堂先生已是人中龙凤,他却称苏东坡为高士,称苏东坡是多才多艺,生活多姿多彩,称他为一等人。做些足以说明林语堂先生谦虚的品格,更说明了苏东坡的优秀。 由此,我想说: 愿我们的假期有林语堂的豁达,有苏东坡的多彩。
  • S136***662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灰太狼的姐姐
    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仿佛穿越千年,与苏东坡一同经历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苏东坡是多面的天才。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诗词、散文皆有极高造诣。其诗词或豪放壮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婉约细腻,像“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洒脱。同时,他又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画家,在艺术领域展现出非凡才华。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仕途不顺,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在黄州,他亲自开垦荒地,种田自给,还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美食——东坡肉;在岭南,他能发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这种随遇而安、苦中作乐的精神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