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 考试学习/ 西游记
考试学习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55章)

【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整理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孙悟空的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展开
随感
  • S136***283
    表面上是神魔斗法、降妖除怪,骨子里讲的是一个人如何在欲望、恐惧和责任中,一步步找回本心。取经路上,他们一路磨合,彼此成就,最终修成正果。这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很有启发:
  • S133***153
    妖怪也藏现实:有靠山的总能被“领走”,没背景的只能被打死,这像极了人情世故里的“规则”,读来让人会心又无奈。
  • S136***897
    好看爱看,被孙悟空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孙悟空本领高强,不畏艰险,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后修成正果,成了“斗战胜佛”,我着实感到佩服。
  • S136***897
    西游记已经看了很多遍了,但是每当看到西游记时都会忍不住点进去看,这一章节写的是猴王出世,交代了孙悟空的身世背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背景和性格特点,这一章里可以看出孙悟空勇敢的性格特点。
  • S133***153
    取经路是场“磨人”的修行:悟空磨掉戾气,唐僧磨掉软弱,八戒磨掉贪懒,沙僧磨出踏实,不完美的人凑成完美的队,才走完这趟路。
  • S136***366
    初读《西游记》,只爱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恨唐僧的迂腐不分;再读时,才懂这取经路根本不是降妖除魔的冒险,而是师徒四人的修行场。孙悟空从“齐天大圣”的桀骜,到戴上紧箍、学会妥协,终成“斗战胜佛”;唐僧虽肉眼凡胎,却始终抱着“不取真经不回头”的执念,从未动摇;就连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也在一次次共患难中学会了担当。真正的“经”,从不在西天的雷音寺里,而在这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砺中,在师徒四人从猜忌到信任、从自私到相守的蜕变里。这一路,修的不是佛,是人心。
  • S136***203
    真正的“真经”从不在雷音寺的佛卷里,而在火焰山的灼热、女儿国的诱惑、真假美猴王的困惑里。那些打不散、磨不掉的羁绊,那些哭过、怨过却仍选择一起走的瞬间,才是这场西行最珍贵的收获。
  • S136***878
    《西游记》最妙的,或许不是斩妖除魔的快意,而是取经路上那点烟火气。 我们总爱说孙悟空神通广大,却忘了他也会被唐僧念得头疼,会在师父误会他时负气回花果山。猪八戒贪吃好色,可每次被师兄捉弄,也只是嘟囔几句,转头还是会扛着钉耙跟上队伍。沙僧没什么存在感,但挑着重担从不抱怨,是团队里最稳的那块压舱石。 这哪是四个神佛,分明是我们身边再普通不过的人。有能力超群却带刺的,有好吃懒做但乐观的,有默默无闻却可靠的。他们一路吵吵闹闹,却始终没散伙。原来取经,修的不仅是佛,更是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磨合中找到彼此的位置,最终一起抵达远方。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师徒四人性格清单,这样你就能更清楚地看到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和在团队里的作用了?
  • 王萍 202302030311
    读完《西游记》,使我深感其魅力非凡。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重重磨难。这不仅仅是冒险之旅,更是心灵成长之途。它也让我明白了个道理,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能跨越重重困难,达成目标。同时,也领悟到团队协作与相互扶持的力量,令人受益匪浅。
  • S132***511
    《西游记》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从人物角度看,它也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以孙悟空为例,他最初是童心的代表,面对妖怪觉得好玩,没有等级、身份的概念,不懂权谋之术,凭着一颗至真至纯的心行事。但在取经过程中,他不断成长,懂得为自己负责,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懂得克制和适时地低头,为大局着想;具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敢和乐观旷达的精神;学会在面对冲突时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