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通俗说史/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2020版)
通俗说史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2020版)
作者:当年明月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公司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73章)
超级好玩,很幽默”“打开了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之门!

【简介】《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经明史专家毛佩琦审订推荐,俯瞰三百年明史,看到不一样的大明王朝:非常看点1 看绝无仅有的个性皇帝大明国祚276年,历经16帝,没有一个皇帝是相似的套路跟着朱元璋学创业/建文帝的失败启示录/嘉靖帝的权力纵横术/文艺青年明武宗/坚持一夫一妻的明孝宗/木工皇帝明熹宗……非常看点2 看奇才辈出的军事英雄 忠良义士之多,令人扼腕叹息。冷眼向敌寇,洒泪为英豪 徐达、常遇春、蓝玉,开国战神谱该怎么排/书生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为什么王阳明会被日本人崇拜/阵法狂魔戚继光/袁崇焕是功臣还是罪人……非常看点3 看流传千古的名臣天团演绎官场政治、帝王权谋。纵论江山、权术、世道、人心朱棣背后的男人姚广孝/一代清官海瑞的多面人生/明朝头号政治家徐阶/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谁/ /东林党是怎样一种组织……非常看点4 看革故鼎新的文化荣耀翰墨春秋、诗画江湖、小说传奇,一个文化、经济、艺术全盛的朝代 《永乐大典》是如何编成的/浪荡才子唐伯虎/横空出世的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狂人李贽……明朝,一个让人血性喷薄的朝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朝代、 一个强悍而温情的朝代,一个历经劫难又恢宏大气的朝代。明朝就像中国历史的褶皱,每翻开一篇都有精彩无比的故事蕴含着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政治逻辑、人性经验。

展开
随感
  • S137***746
    读罢于谦事迹,最动容是“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担当。土木堡之变后,京师危如累卵,是他力排南迁之议,扶景帝稳人心,率残兵拒瓦剌,以一身撑起大明危局。 他清廉自守,不媚权贵,却终遭“夺门之变”冤杀。抄家时家无余财,唯有一生践行的忠烈。正如其诗“粉骨碎身浑不怕”,他以生命诠释了何为民族脊梁,《明史》“与日月争光”的赞誉,实至名归。
  • S137***746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道刺目伤疤。当几十万明军溃败于瓦剌铁骑下,当御驾亲征的英宗沦为阶下囚,不难看出,这场悲剧从王振擅权、盲目亲征时便已注定。 当年明月笔下的这段历史,没有刻意渲染悲情,却让人体会到权力失控的可怕——一个宦官的私心,竟拖垮了一个王朝的精锐。更唏嘘的是,无数忠勇将士的鲜血,成了昏庸决策的祭品。这不仅是一场战役的失败,更是明朝政治腐败的集中暴露,读来只剩沉重的警示。
  • S137***746
    读《明朝那些事儿》中朱瞻基的篇章,最触动我的是他“能文能武,懂治世亦懂妥协”的帝王智慧。他御驾亲征平定汉王叛乱,稳固政权;又开创“仁宣之治”,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尽显治国才干。 但更难得的是他的清醒——明知宦官干政隐患,却为制衡文官集团适度放权,在制度缝隙中寻求平衡。他不算完美帝王,却用务实手腕守住了父辈基业,让明朝迎来一段安稳时光,也让我明白:盛世从非靠空想铸就,而是在现实博弈中步步经营的结果。
  • S137***746
    读《明朝那些事儿》中朱瞻基的篇章,最触动我的是他“能文能武,懂治世亦懂妥协”的帝王智慧。他御驾亲征平定汉王叛乱,稳固政权;又开创“仁宣之治”,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尽显治国才干。 但更难得的是他的清醒——明知宦官干政隐患,却为制衡文官集团适度放权,在制度缝隙中寻求平衡。他不算完美帝王,却用务实手腕守住了父辈基业,让明朝迎来一段安稳时光,也让我明白:盛世从非靠空想铸就,而是在现实博弈中步步经营的结果。
  • S137***746
    这一卷里的朝堂与战场,满是“生死”二字的重量。无论是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的孤注一掷,还是夺门之变里权力漩涡中的人心沉浮,都没有绝对的“赢家”。 作者用通俗的笔调,剥去历史的厚重外壳,让我看见英雄的无奈、权臣的挣扎——于谦以死护国安,却难敌政治暗箭;朱祁镇从阶下囚到复位君王,终在晚年留下悔意。原来历史从不是非黑即白,那些“生死相搏”的背后,是人性的复杂,更是时代的必然,读来既热血又唏嘘。
  • S137***746
    当年明月用通俗的笔调,把历史人物从“符号”拉回“人”:于谦的铁骨背后是对江山的赤诚,严嵩的奸猾里藏着权力欲望的疯狂。合上书才懂,所谓“生死相搏”,搏的从不是一时胜负,而是在乱世中守住本心的勇气。那些在绝境中抉择的瞬间,至今仍在叩问着每个读者:若身处两难,该如何坚守自己的“道”?
  • S137***495
    解缙没有万军之中攻城拔寨的豪迈,没有大漠挥刀、金戈铁马的风光,他的武器就是他的笔墨,他让我们了解了那光荣的过往和先人的伟大。《永乐大典》
  • S137***746
    读《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帝王财产的描写,最令人唏嘘的是“帝王富有天下,却难有真正私产”。朱元璋开国后,试图用分封制为朱家子孙谋“恒产”,让藩王坐拥土地赋税,可这“财产”最终成了拖垮明朝的重担——藩王兼并土地、吸食民脂,反而加速了王朝崩塌。 到了崇祯帝时,局面更显讽刺。他想筹措军饷挽救危局,大臣们哭穷不肯捐钱,可李自成破城后,从权贵家中搜出的财富远超国库。帝王看似掌控天下财富,却受制于制度、朝臣与时局,连“用财保国”都成奢望。这让我明白,帝王的“财产”从不是金银数字,而是天下民心,失了民心,再大的“家业”也会转瞬成空。
  • S137***495
    盛庸率二十万大军讨伐朱棣,双方势均力敌,陷入僵局,突然间的飞沙走石,妖风四起。盛庸处在逆风段,朱棣占尽顺风优势,最后大获全胜。此战役奠定了朱棣攻占京城,走上皇位的基础。我们常会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老天站在谁的那一边真的很重要。
  • S137***746
    读《明朝那些事儿》中“天子守国门”的篇章,总被明朝帝王的硬气所震撼。从朱棣迁都北京,以都城直面北方边患,到崇祯帝煤山自缢、拒不南迁,明朝始终未向外敌低头。 这份“守国门”的底气,不只是帝王的抉择,更藏在无数臣子百姓的坚守里 它让我明白,一个王朝的风骨,从不是苟且偷安,而是明知前路艰难,仍愿以血肉之躯护家国安宁。这份刻在明朝基因里的硬气,即便跨越百年,读来依旧令人热血沸腾。
同类书籍推荐
  •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 中国近代史:1840~1937
    蒋廷黻
  • 历史典故大合集
    汇编
  •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全集(全9册)
    当年明月
  • 资治通鉴全本(文白对照 原文精校 精注全译 名家汇评 套装共20册)
    司马光
  • 易中天三国经典套装:曹操+品三国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