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 外国小说/ 局外人
外国小说
局外人
作者:阿尔贝·加缪、李玉民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1章)

【简介】《局外人》(L'tranger)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42年首次出版,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该书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作者通过塑造莫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充分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及人与社会的对立状况。

随感
  • S137***872
    《局外人》以冷静笔触描绘默尔索的疏离人生,荒诞法庭戏揭露社会虚伪,存在主义经典,引人反思自我与世俗的关系。
  • S137***139
    书中最荒诞的是,人们追问他杀人时的天气,却不在意他是否真的罪不可赦;指责他对母亲“无情”,却无视他曾默默陪伴。加缪笔下的“局外人”,从来不是坏人,只是不肯用虚假的情感表演,去迎合这个预设了“意义”的世界——毕竟当一切本无定论,何必要装出它很值得认真的样子?
  • S137***378
    读《局外人》有感 加缪的《局外人》如一把冷峻的刀,剖开了世俗假面下的荒诞。主人公默尔索对母亲离世的平静、对杀人的漠然,初读令人错愕,细品却惊觉这是对“正常”枷锁的反叛。他不按社会脚本痛哭,不因舆论包装情绪,在旁人眼中成了“异类”。法庭上,人们执着于他的“冷漠”,却对杀人的真实诱因避而不谈——正如现实中,我们常以既定规则审判他人,却无视个体的真实境遇。默尔索的“局外人”姿态,是对虚伪共情的拒绝。他让我反思:我们是否也在迎合世俗期待中,弄丢了真实的自我?在喧嚣的评判声里,愿我们都能清醒地活,哪怕做个清醒的“局外人”,也别沦为盲从的“剧中人”。
  • 张俪荠
    加缪笔下的主角有很多个局外者,无非是积极与否,有的是在世界中沉沦最终脱出,有的是没有反抗但也不参与,有的是反抗,都在向局外发展,都在写一个个不再妥协的故事,不论结局。
  • S137***815
    加缪的《局外人》以极简笔触,写尽主角默尔索的“格格不入”——母亲去世不哭、拒绝虚伪的情感表演、直言对婚姻的无所谓。值得一看
  • S137***837
    死刑前夜,他渴望刑场聚满看客。以生命为代价撕碎社会假面——我活得真实,从未背叛过自己。
  • S137***815
    默尔索的“局外”,是拒绝用世俗规则包装真实自我。法庭以“没在母亲葬礼哭泣”定罪,比杀人更荒诞,直指社会对“异己”的规训。短短篇幅,道尽个体在标准化世界里的孤独与反抗,读来震撼又引人深思。
  • 张俪荠
    默尔索的“局外感”首先体现在他对社会仪式的不参与。他不理解为何要在母亲的葬礼上表演悲痛,不明白为何要对玛丽说那些约定俗成的爱情誓言。他像一个始终保持清醒的旁观者,看着周围的人们在既定规则中熟练地扮演各自的角色。
  • S137***139
    这个被世界审判“没有人性”的人,恰恰活得最像人——不伪装情绪,不迎合规则,清醒地站在世俗的剧本之外。我们或许都曾是默尔索,在某个瞬间不想配合“应该”的表情,不想说“正确”的话,只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终究还是走进了人群里,把那份“局外感”藏进
  • S137***837
    牢狱中的默尔索拒绝神父救赎。他直面荒诞:死亡无可逃遁,虚假信仰不如拥抱真实。月光倾泻,他第一次感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