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科学/ 社会学/ 乡土中国
社会学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阅读

扫码读书
书籍信息目录(共17章)
社会学经典著作

【简介】“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的著名著作之一,作者尝试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进行深层剖析,深入浅出地讨论了结构之构成、功能、运行体系等等,展现了社会结构是如何支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本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但是所蕴含之道理发人深省,时至今日仍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社会学著作。

随感
  • 杨诗音202403040125
    乡土中国》用极为质朴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中国乡土乡村以及乡人情怀,从多个篇章多角度多层次来表现,不仅对中国乡土研究的透彻,更揭示了乡土人文的深层内涵,是一本极好的书。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一本绝对值得阅读的大师之作。
  • 吕棋俊 243245Y102
    看完乡土中国,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思考了好多问题。最主要当然是从法的角度想了好多。法也是一种传统,在中国这样一个情大于法的社会,的确,要想实现法治,还得经过我们漫长岁月的奋斗,前赴后继的法学家的奋斗。   费先生所描述传统基层的乡土社会与我的生活环境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它将我的生活环境用简单而明了的文字抽象之后,再还给我。原来以为是个例或是当做笑话的事情也有其必然性,生活中墨守成规的风俗、惯例也有深刻的成因,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受到:学术与生活在我的脑海里第一次这样紧密的联系起来。   《乡土中国》研究的是根植于中国农村的乡下人。中国有几千年的.农耕历史,“乡土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传统的符号。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乡土中国”这一符号有着实实在在的研究意义。
  • 舒颖2232441516
    在《乡土中国》泛黄的书页间,费孝通先生用"差序格局"四个字点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基因。这个以自我为中心向外推演的波纹结构,不仅塑造了传统乡土的伦理秩序,更在当代社会的肌理中持续跳动着。 乡土社会的差序网络里,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的中心节点。这种以血缘、地缘为经纬编织的弹性网络,在农耕文明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存智慧。亲疏远近的微妙平衡,恰似水面上扩散的同心圆,既保持了必要的互助合作,又维系着个体的生存空间。这种动态平衡在"守望相助"的村落中,演化出比刚性制度更具生命力的治理模式。 现代社会的迁徙浪潮冲击着传统差序格局的堤坝。当"陌生人社会"取代"熟人社会",契约精神与差序伦理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城市咖啡厅里洽谈生意的同乡会,微信群里用红包维系的情感纽带,都在诉说着文化基因的顽强生命力。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纠缠,恰恰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独特景观。 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从未真正远去,它化作文化基因编码在当代社会的集体记忆中。当我们在高铁站与故乡挥手作别时,衣襟上依然沾着泥土的芬芳,行囊里始终装着那本写满差序密码的文化图谱。这份文化自觉,或许正是破解传统与现代融合命题的关键密钥。
  • 王佳媛2232441515
    读《乡土中国》,仿佛在和一位智者对话,他用质朴的文字,为我揭开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神秘面纱。书中“差序格局”让我看到乡土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与精妙,以个体为中心的亲疏远近,既凝聚着情感,也承载着责任。而“礼治秩序”则让我感受到乡土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礼的传承与内化,是乡土社会得以延续的基石。至于“血缘与地缘”,更是乡土社会的根基,家族与家乡的纽带,让乡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乡土中国》让我明白,乡土社会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它承载着传统,也启示着未来。
  • 潘雨晨243245Y130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如同一幅细腻描绘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长卷。阅读时,能感受到他对乡土社会深入骨髓的洞察。书中提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让我意识到乡土社会的独特性。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概念,将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差序格局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疏有别,像石子投入水中产生的波纹一样层层扩散。乡土社会中的礼治秩序,依靠传统和习俗来维持社会秩序,这与现代社会的法治秩序形成鲜明对比。费先生对乡土社会的分析,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乡土中国》让我看到中国乡村社会的过去,也让我思考在现代化进程中,乡土社会如何转型和发展,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 郑知秋243245Y135
    《习近平讲故事》是一本意义深刻的书。书中的故事涵盖古今中外,生动有趣又富含哲理。这些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比如古代的励志故事,激励着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奋斗。同时,书中的故事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我明白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用讲故事的方式阐述道理,通俗易懂,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策和发展理念。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 林启贤2232441511
    西部高原的草原牧业以牛羊放牧为主,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产方式适应了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马背文化、帐篷居住等习俗,既是对资源的合理分配,也体现了藏族、蒙古族等民族与自然共生的生存哲学 。
  • 徐锋2232441232
    《乡土中国》用极为质朴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中国乡土乡村以及乡人情怀,从多个篇章多角度多层次来表现,不仅对中国乡土研究的透彻,更揭示了乡土人文的深层内涵,是一本极好的书。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一本绝对值得阅读的大师之作。
  • 何瑜嘉2232443110
    费孝通在序言里讲到,乡土中国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全书整体来看,乡土中国不只是说中国乡土或者中国农村,《乡土中国》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结构、国民性格,以及这种结构和性格成因的分析。 熟的关系是不能谈钱的,所以走很远也要去集市这么个环境下去交易,或者让外来人当商业媒介。没有血缘(换成其他“缘”也类似)关系,外来人很难融入乡土环境。 乡土的人际关系形态上孤立隔膜,本质上却一点不孤独,相比之下城市的人际关系,形态上倒是很紧密,本质上却是异常孤独的。法律、道德约束人,在中国最能约束人的非“礼教”莫属,能量要强大百倍。
  • S131***178
    《乡土中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社会本质的窗口,让我们深入了解乡土社会的结构、文化与价值观念。
同类书籍推荐
  • 一套书读懂中国人文社会(套装共8册)
    冯友兰
  • 关键对话
    王紫威
  • 后浪智慧宫丛书:洞察(全4册)
    罗伊·索伦森
  • 凯列班与女巫:妇女、身体与原始积累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
  • 更适合人民生活的模式
    井恩国
  • 无退休社会
    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组